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包青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從評書小說、各種戲曲、影視劇,有誰不知道包黑炭啊!金超群老師的包黑子當初霸屏多少年,更別說少包系列劇了。

影視劇、戲曲中的包拯是被嫂娘養大,臉黑如鍋底,其實歷史中的包拯是獨子,更不是黑炭頭。

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被演繹出來的包黑炭

不論是戲曲還是影視劇,包拯都是臉烏漆嘛黑的,和鍋底灰差不多,額頭上還畫一個月牙。

其實,歷史上的包拯真的不黑,還是一位儒雅的白面書生,絕對不是黑炭頭。包公祠裡的塑像都是面目清秀,長鬚白臉,包拯老家書院也有記載:今睹遺像,乃清雋古雅,殊無異於人。

這樣一個清雋古雅的白麵包拯,怎麼就變成了黑炭頭呢?其實包拯的黑臉真的源自戲曲,宋朝之後,民間的老百姓們渴望有不畏強權的官員能夠為民做主,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就在戲曲中臆想,因此,這個剛正不阿的黑炭頭老包就被演繹出來,黑臉象徵了包拯的清廉和鐵面無私。

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真實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出生在合肥,生於草莽,從小就以孝知名,名聞鄉里。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難得有一笑,當時有一個諺語:希仁笑,黃河清。

因為包拯是獨子,顧及父母,所以沒有出去參加科考,一直到天聖四年【1026】,結婚後的包拯才準備應試,並在第二年考中進士,時年29歲。又念及父母年邁,包拯遂辭官回家侍奉雙親,在父母過世後喪滿閒居二年後,才重新出仕,那一年是景佑四年【1037】,包拯年39歲,才展開他的事業。對於有才之士來說,年齡都不是個事啊!

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做為一個沒有後臺的進士,包拯仕途走的還是很順利的,這也說明了包拯包大人的能力,他任職比較長的就是監察御史和知諫院,就是監督皇帝彈劾百官的,因此得到一個綽號:包彈,另外就是權三司使,幹了兩年零一個月後就轉正為三司使,但隨即就升職到樞密副使,包大人一生中最高的差遣就是樞密副使【一年一個月後卒於任】,反而是名聞天下的權知開封府,包大人才幹了一年零三個月。

被嫂娘撫養的原型人物

包拯的父親包令儀、祖父包士通,在包拯飛黃騰達之後,都被朝廷追贈官職,包士通追贈太子少傅,包令儀追贈為刑部侍郎、太保,父子祖孫三代單傳,並沒有兄弟。

既然包拯沒有兄弟,為何會被戲曲那樣演繹呢?其實,這個原型也和包拯有關係,就是包拯的小兒子包綬,被嫂娘撫養長大的人是包綬,而不是他爹包拯。

包拯的妻子董氏封永康郡夫人,只生了一個獨子包繶,娶妻崔氏,是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生子包文輔,一家人也挺和美的。

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包繶在二十多歲就病故了,55歲的包拯面對獨子早亡真是悲痛欲絕啊!老包是好人不願意耽誤兒媳婦,就勸兒媳婦改嫁,崔氏為丈夫守節堅決不改嫁,撫養兒子包文輔。

但是,不幸再次降臨,包文輔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一代名臣包拯他絕後了,因此,在包拯勸諫宋仁宗立太子的時候,宋仁宗懟他說你想立誰?包大人悲傷的面對仁宗的質疑說:我請求陛下你立太子,是為了國家考慮,陛下你問我想立誰,不就是懷疑我麼?我都七十歲了,兒子孫子都死了,還能給誰邀後福呢?

所幸,包拯之前的一個小妾孫氏,被包拯遣回孃家後,在孃家生了一個男孩,崔氏聽說後就把小叔子接回家,為小叔子取名包綖,親自撫養。包拯知道自己有後非常高興,給小兒子取名包綬。

臉如鍋底灰、被嫂子養大的包青天,白麵包拯說我不黑也沒有嫂子

崔氏對待包綬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盡心盡力,朝廷為此特別嘉獎她,封她為永嘉郡君“使我嘉祐名臣之後,有立於世,唯爾之功。”嘉獎崔氏守節以及養育小叔子的德行。

崔氏墓誌記載:綬猶童孩,節婦迎師教導之,以至成人。為擇取良婦,又艱關求訪,得其所生。綬事節婦如母。

包綬墓誌記載;公有寡嫂崔氏,素以節義聞,公以母禮事之。及其亡也,不遠千里,助成喪事。

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