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餘毅強:百病之源是脊柱

結構性疾病,是餘毅強先生創造性提出的人體病因分類定義,餘毅強先生認為疾病只有兩種,一種是結構性的,另外一種是非結構性的。

“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餘毅強:百病之源是脊柱

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餘毅強。黃堅 攝

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條件,中醫有中醫的病因分類,西醫有西醫的病因分類。餘毅強先生認為還有相當多的疾病病因沒有得到正確認知,導致治療僅僅是停留在症狀表現和症狀改善而無法根治,其根本原因是結構性疾病是人體結構受到外力損傷造成的,這類疾病只有恢復人體結構才能從病因上根本性解決問題,病因解除而後症狀自然消失。

餘毅強先生認為結構性疾病可分為3種:顯性結構性疾病、慢性結構性疾病和隱性結構性疾病。

顯性結構性疾病

指單一次內發性或外因性的刺激,使人體結構組織器官受到破壞的疾病。受傷者可以很清楚的記住是那一次事故、運動或比賽中發生。就人體結構被破壞的性質而言,可分為:

a.肌肉拉傷

b.韌帶扭傷

c.挫傷(撞傷)

d.骨折

e.關節脫臼及癱瘓

f.頸椎、胸椎、腰椎創傷、小關節紊亂等

g.開口創傷(擦傷、裂傷、創傷等)

h.軟組織損傷

慢性結構性疾病

如睡姿不正確、蹺二郎腿、床墊太軟、運動用力不當等原因,累積多次微小傷害造成人體結構性疾病,受傷者往往無法肯定何時何地發生的,但最後都因影響到運動表現而被發現。就人體結構受傷的性質可分為:

a. 頸椎:錯位及小關節紊亂引起的頸椎病、頸椎酸脹、頸椎痛等

b. 胸椎:胸椎疼痛、側歪錯位、滑脫引起的臟器功能紊亂引發病變等

c. 腰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腰椎側歪、腰痛等

d. 四肢關節:肩周炎、大小關節扭傷、陳舊性關節傷痛、關節積液、關節缺液等

e. 滑液囊炎、骨膜肌腱炎、化骨性肌炎、肌腱腱鞘炎

f. 疲勞性損傷

g. 急性傷害處置不當

急性傷害處置不當,造成結構破壞不易復原,甚至產生惡化或長期的後遺症,如肩關節的“習慣性脫臼”與踝關節的“反覆再發性扭傷”等。

隱性結構性疾病

現代的醫者大多著眼於人體的某一個部位或者一個點,而忽略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打破這一整體平衡的相關因素,造成隱性的結構性疾病沒有得到認知。從脊柱結構角度來看,人的所有疾病幾乎都是脊柱錯位壓迫神經,神經受壓不通不能支配身體引起。餘毅強先生深刻得認識到,“百病之源是脊柱”, 人是脊椎動物,脊椎變形,往往是許多病痛的罪魁禍首。

隱性結構性疾病所累及的症狀:面癱、頭暈、頭痛、耳鳴、眼花、眼乾澀、頸動脈流量不對稱、高血壓、胸悶、心悸、心律不齊、腸胃功能紊亂、糖尿病、肝膽代謝差、肩周炎、網球肘、手腳麻、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宮冷宮寒、乳腺增生、前列腺炎、畏寒等。

“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餘毅強:百病之源是脊柱

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餘毅強。黃堅 攝

結構性疾病還會導致兒童體型不正,食慾差、發育慢、免疫力低下;孕婦產後體型難於恢復,產後難於回到生產前的體型;男女生殖功能下降,生命活力遠低於年齡的正常指標。

隱性結構性疾病上至頭顱部,下至足趾,同時可累及深至內臟、淺至皮膚的相關症狀,涉及臨床各科,如:內科病症、神經外科病症、心腦血管病症、五官科病症、口腔科病症、婦科病症、兒科病症、男性科病症等。(作者:餘毅強,“結構性疾病理論”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