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中國書法中,“碑”和“帖”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碑”的原意並不與現代意義的書法有關,而是指沒有文字的豎木,在其上穿孔,作為下葬之用,唐陸龜蒙《野廟碑》中有:“碑者,悲也。古者懸而窆用木”,後來演變為豎石(“基表”),不管是木還是石,都能起到標識方位的作用,有時還可用來觀日影,測時間等。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碑上的文字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從無字碑,到書刻死者姓名、籍貫等少數字,到漢代臣下為君王歌功頌德而在墓表之上書刻大量文字(即“基碑”),由此銜生出紀事碑、功德碑、刻經碑、祭祀碑等。現在我們常說的“碑”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碑”泛指各類形制的石刻文字,如刻石、碑、碣、摩崖、墓誌、塔銘、石闕銘、造像記、畫像題字、界石、刻經、等等,它是一種石刻的集合名稱。狹義的“碑”是指石刻文字的種,是經過精心磨製、有一定規格尺寸和形制的長方形豎石。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帖”的最初含義為種文書,《說文》釋為“帛書”,即在文書卷上作標籤的帛書文字,所以“帖”從“中”。後來這種標籤文字逐漸演變為小篇幅書跡,一般寫在素、 帛、紙上。“帖”作為“法書”層面的稱謂是在魏晉到隋唐時期,這時候的“帖”即“法書”是指在紙上書寫的真跡,或真跡幕本。

唐以後所謂“帖”多為刻帖拓片,所以“帖”在後世實際上也是指一種專門的刻石。史載最早的刻石是南唐徐鉉所刻《升元帖》,米芾提到《江南十八家帖》,但因這些帖只在文獻中有載,而無實物相傳,故學界有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刻帖為宋徽宗時所刻的《淳化閣帖》。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不管是刻碑還是刻帖大都出自專業刻工之手,其內容多為正統文字或名家基跡,所以佳善碑帖歷來備受學者褒之。把碑或刻帖拓於紙上,為後來者受用,即碑帖,也就與書法聯繫到了一起。《西狹頌》 就是一則著名的摩崖刻石,在“碑刻”大家族中,“碑” (狹義上的碑)與“摩崖”雖同屬一類,但其審美特色卻大不相同。這主要由其形制和製作方式的不同而引起。

“摩崖”,即表面不平的山體表層,在其上鐫刻文字,因山體本身機體的物質構成和質地不.,造成了鐫刻的難度有深淺之別, 有時為了避開堅硬的石質而脫離漢字應有的理性造型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客 觀上用筆的誤差,所以摩星刻石除了要遵循漢字的構成原理外還要考慮到大自然的情況,這是“碑”類刻石所不需顧慮的。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後者才使“摩崖”碑刻往往更有絢爛迷人的風采,它往往具有一種意外之趣。再加上自然界的風化剝蝕,千餘年前先人鑿刻痕跡已無蹤跡,只剩下一條條渾拙蒼茫、古樸奇詭的線條在交叉飛舞。所有這些實際上是客觀“人”的創造性價值的深沉的外化。而相比下“碑”, “人”的這種創造性價值的外化則明顯得多,因為“碑”的製作條件比較優越,首先是表面光滑平整,線條的細微之處也可深人刻畫,另外其規整的形式也造就了均勻穩安的章法。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惠安西表》,位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棧道中。東漢靈帝建寧四年(171年)6月13日刻。《西狹頌》是為表彰李翕修治西狹險路之功績所刻。20行,行20字。《西狹頌》的整體氣息雄渾寬博、疏宕瑰麗,其與《石門頌》《鬱閣頌》在東漢碑刻中被人們合稱為“三頌”,皆為摩崖石刻,但風格有別。“三頌”的線條雖然都具有渾厚圓勁的效果,但在沉穩爽利、波挑豐富方面,《西集頌》顯然要勝過另外兩頌。下面具體來看一下《西狹頌》的風格特徵。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一用筆。《西狹頌》的線條凝重深厚、朴茂豐腴,這種效果要通過逆人平出、緩緩送出、筆筆到位的方法來表現。在運筆過程中要有提按頓挫的變化。起筆力度較大,筆形以方為主、以圓為輔:中段行筆較為平緩,不需過大起伏:收筆處要矯正筆形,氣沉其中,不使外洩,如此行筆能使線條呈現沉鬱含蓄、穩如磐石之氣象。在隸書的特徵筆畫一波畫中, 《西狹頌》的變化被髮揮得淋漓盡致,或方筆行進自始至終、或圓起方收、或方起圓收,波尾或折筆重頓,或尖鋒拉長等時出妙姿。臨習時在用筆方面要注意為了表現線條的厚重,其力要紮實內斂、不可拖泥帶水,臃腫無力。還要注意用筆的樸素,動作不可過多,以防線碎。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二、 結構。《西狹頌》在結構上的博大精深幾乎是所有其它漢碑所不易達到的,它是醫治弱小格局的劑良藥。 從客觀形體上看,《西狹頌》方正飽滿,內鬆外緊。筆畫安排橫平豎直,紮實停勻,極其講究整體勢力的對稱和均衡。在各種線條的穿插擺佈中,不去過分強調對比要素的並列,而是把微妙的矛盾對立通過各種走向的線條來相互牽扯消隱,從而達到“貌實意虛”的“疏宕”的審美意蘊。但不要為表現疏朗而疏朗,拉開線條之間的距離。要在線條內部關係和空間分割構成的聯繫上用意。

碑帖是書法的根,最著名《西狹頌》風格別具,臨習過都提升水平了

所以在我們學習隸書的時候,臨習(西狹頌》時要多取大字練法,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力弱局小者可通過《西狹頌》的學習開拓更廣闊的表現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