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橋樑聯繫海內外同胞——記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馬炳良先生

馬炳良先生從事僑務工作二十多年,在僑務工作中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為僑胞排憂解難,與眾多僑胞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說起馬炳良先生,凡與他打過交道的僑胞無不交口稱讚。


1983年馬炳良先生從原台山縣駐廣州辦事處調到廣東省僑務辦公室工作,從此與僑務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期間,馬炳良先生幫助過數百位華僑,有歸國難僑、投資僑商、僑眷僑屬,不分貧富均熱心熱情、勞心勞力。

2001年,馬炳良先生從廣東省僑辦的工作崗位上退休後,隨子女移居美國舊金山。退休後的馬炳良出於二十多年老僑務工作者的本能,在舊金山又重新開始了退休後僑務工作新旅程。而後馬炳良先生又為了支持僑務工作持續奔波美、加、中三國,行程超過十萬裡,在僑務領域,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可謂“遠近聞名,蜚聲海外”。

一位旅美華人學者在研究了他的著作和他的工作、生活後,讚譽他是廣東僑界的“孺子牛”、僑務活動家。2008年,馬炳良先生還被廣東省僑聯載入《世界華人名人錄》。

搭建橋樑聯繫海內外同胞——記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馬炳良先生

(中國僑聯副主席喬衛在北京會見了以馬炳良為團長的海外華僑華人回國觀光訪問學習團)

推進和平統一 團結海外力量

移民後的馬炳良先生從一個僑務工作者變成了華僑,從當年的服務者變成了原來的服務對象,對於這樣的角色轉變,他十分感慨:“做了大半輩子僑務工作,移民後自己成了華僑,舊金山華人多,居住聚集,華人社團也多,規模也較大。通過廣泛聯繫舊日相識的老僑領,廣交各個華僑社團的朋友,從中瞭解現在華僑的想法,回國時向僑務部門彙報,以便政府及時調整僑務政策,彌補不足之處。把僑務工作從以前的引進來變成帶回去。”

2016年11月馬炳良先生率領廣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海外理事一行25人訪問了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廣東省僑辦及僑聯、江門市統戰部及僑辦與僑聯、台山市及鶴山巿統戰部及僑辦與僑聯等政府部門,受到了各市僑務機構的高度重視和熱情的接待。訪問團就如何推動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團結海外力量,促進海峽二岸交流互動等話題與各部門進行了集思廣益的暢談。

馬炳良先生表示,訪問團成員所代表的都是海外反獨促統工作精英,旗幟鮮明支持一箇中國,統促工作可能會出現很多變量,統促隊伍要擴大,繼續遵循中國統一理念,積極參予祖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廣東的建設,加強與廣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絡溝通,團結一切擁護中國和平統一的海內外同胞,讓反獨促統的聲浪與行動遍及全美乃至全世界。

時任廣東省委常委、省統戰部部長兼廣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的林雄高度評價了馬炳良先生等人在反獨促統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廣東今天所取得成就,離不開海外愛國僑胞的貢獻,更激勵訪問團成員要做好反獨統促工作,為祖國領土完整而添磚增瓦。

搭建橋樑聯繫海內外同胞——記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馬炳良先生

(馬炳良先生離休後仍關心家鄉僑務工作,帶領海外僑領到訪江門)

馬炳良先生確實在海外為團結社團力量,推進反獨統促做了大量工作。美國馬氏宗親會在洛杉磯、紐約兩地華僑華人中頗有影響力,但由於歷史原因,他們過去與臺灣關係密切,每次舉辦活動都是邀請“臺灣經濟、文化代表處”參加。

2008年,馬炳良分別與馬氏宗親會的主席和元老交流、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他們與我國駐當地領事館人員認識、交流,並在洛杉磯、紐約兩地的馬氏宗親會春宴活動中,聯合有識之士提出邀請我國駐洛杉磯和紐約總領事館參加活動。

馬氏宗親會元老們接受了馬炳良的提議,至此馬氏宗親會邁開了與我國駐當地領事館聯繫交流的重要一步。2012年,馬炳良先生又陪同美國馬氏宗親總會元老馬頌明教授訪問了廣東省僑聯,加強與省僑聯的聯繫,對僑聯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

馬炳良先生還組織在美華人華僑積極參加反“藏獨”護火炬以及愛心捐贈等活動,以實際行動給予祖國支持。馬炳良說:“通過一系列活動把當地的中國人再次凝結在一起,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國人的志氣和骨氣。”馬炳良先生還持續訪問加拿大及美國各地僑團,瞭解僑情,為祖國的建設和統一大業而努力。

搭建橋樑聯繫海內外同胞——記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馬炳良先生

(2016年馬炳良先生隨廣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海外理事訪問團到訪廣東)

帶動年輕華僑 參與社團建設

馬炳良先生和國外的諸多僑團聯絡時,瞭解到“國外僑團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老人多,年輕人少。老華僑的後代都去讀書了,不再做餐館了,很多人都從事醫生、律師等工作,或者在一些科技部門工作,參加社團的活動也比較少,因此對家鄉、對社團的感情比較淡薄。”

“所以,我們要通過老一輩不斷把新人帶進來,要想辦法讓年青一代進入社團。”馬炳良希望能有年青一代的加入,好維繫僑團的發展。

馬炳良先生在舊金山積極推動華僑社團的年輕化,他動員僑居當地的中青年臺山校友黃傑宗參加台山萃英中學海外校友聯誼會,說服一眾元老把年僅四十多歲的黃傑宗選為會長,讓他帶動更多的中青年會員入會,短短几年時間,就增加了一百多名年輕會員,為社團注入了年輕的活力。

馬炳良還積極帶動青年華僑參加台山市外事僑務局、台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聯合舉辦的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活動以“漢語、文化、尋根”為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設置和文化體驗,讓營員們能夠全方位感受家鄉的魅力。馬炳良先生對夏令營活動十分看重:“這是一項長期戰略工作,從我在職的時候就已經開展了,以後還應該繼續辦下去,讓更多僑二代、三代多回祖籍感受家鄉的魅力,讓他們以後也有機會參加到華僑社團的活動中來。”

搭建橋樑聯繫海內外同胞——記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馬炳良先生

(馬炳良先生與原廣東省僑辦主任李心親切會談)

不忘薪火相傳 指導僑務工作

馬炳良先生也十分注重對年輕一代的僑務工作者的培養。他認為,新形勢下,僑務工作任重道遠,薪火相傳十分重要。

2016年江門市僑聯在市委黨校舉辦海外僑情與僑務工作講座,邀請馬炳良講授北美僑情與僑務知識。馬炳良在講座上介紹了北美傳統社團的結構、運作,並就如何做好僑務工作提出建議:一是心中有僑,二是要不斷學習擴寬知識面,三是提升工作形象,四是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馬炳良的觀點得到學員們的認同。他希望基層僑務工作者通過培訓,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的要求上來,進一步提高服務大局、服務僑界的能力和水平。


支持家鄉建設 捐助教育事業

馬炳良一生奉獻於僑務事業,而更令他情有獨鍾的是教育事業。幾十年來,他持續幫助了家鄉的台山市東華藝校、台山萃英中學、白沙廣育學校、南朗小學。他十分重視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給萃英中學籌建科技綜合樓,是他首個倡議和牽頭的。為了籌集資金,他奔波於美、加、中三國和香港地區,多次自費跑遍美國、加拿大17個州(市),發動校友、鄉親、熱心人士捐款。


馬炳良除了關心萃英中學和他家鄉的南朗小學的建設發展外,也極為關心廣育小學的建設和發展,在美加各地為萃英科技綜合樓籌款的同時,他還積極為廣育小學創建“江門市一級學校”籌資,如發動旅美鄉親黃鎮亞先生,旅加鄉親黃新暢先生、馬玉棠先生等捐款支持廣育小學,並把捐款帶回親手交給學校,他自己也主動捐款支持南朗小學的“創建”工作。

他經常對人講:“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人才最重要,要靠人才,而人才要靠學校培養,辦好學校,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所以,辦好教育,辦好學校最重要!”

如今,已經80歲高齡的馬炳良先生仍然活躍在僑務工作的陣線,任廣東省僑聯海外顧問、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院顧問、《中國僑都》雜誌社海外顧問、美國越棉寮華商總會最高榮譽顧問、美國三藩市台山聯誼會顧問、台山市東華藝校校董會名譽董事長、台山萃英中學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等十多個社團職務。

馬炳良先生不但是廣東僑界的“孺子牛”,更是海內外僑務活動的“常青樹”,他一生以“僑”為緣,搭建橋樑連接海內外同胞,為“凝心聚力,共創中國夢”而不懈奮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