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第一凶邪之地背後:十日屠城 選頭髮還是選命!

中國十大靈異之地中:揚州“螺絲結頂”(“壘屍及頂”)的邪門故事廣為流傳,直播火起來的時候有很多外地的所謂“探靈分隊”來揚州無燈巷深夜直播,場景確實詭異。小新榜也去過兩次,相比其它街道確實幽靜許多,很多門前額頭立一個鏡子,或置一束艾草,質地老成的木門頗具年代感。

揚州第一兇邪之地背後:十日屠城 選頭髮還是選命!

關於它究竟是如何的靈異,何種的邪門我們不再去議論,真真假假網上的說法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今天我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螺絲結頂背後的故事,此處巷戰,殺光80萬人,屍體無處安放,壘起來高過屋頂,所以叫壘屍及頂。而這背後的一切竟是因為——“換髮型”!

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朝代更迭的歷史,每一次改朝換代要流很多血,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從滿清入關,到問鼎中原,屠戮無盡。本來是可以少死一些人的,奈何“剃頭令”一出,九州震動,無數漢人成了刀下亡魂!

起初,日漸強大起來的東北滿洲人與漢人的文化習俗有很大的差異,滿族人,男性傳統的髮型是剃髮留辮,穿旗裝馬褂。漢人一般是盤發,衣冠峨帶。當時滿清八旗每擴大一塊地盤,就在漢人百姓中推行剃頭令,對被征服的漢人強制改變髮型,改穿滿洲服飾,以此作為臣服的標誌。

揚州第一兇邪之地背後:十日屠城 選頭髮還是選命!

清軍入關以後,每佔一地,更是大肆推行剃頭令,同時要求歸降的明朝士兵也必須剃髮留辮。一時間,人心惶惶,這一政策也遭到漢人的激烈反對(自漢唐宋元以來,漢人都十分重視髮式和服裝,而且歷代以儒家忠孝思想治國,《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換服裝可以,剃光頭留辮子不行!)。當時降清的官員剃頭的寥寥無幾,有的甚至保發南逃!全國各地,抵制強烈,京都附近的百姓也揭竿而起。

不足一年,清王朝把屁股坐穩了。順治二年6月15日(1645年),福臨再次頒佈“剃頭令”,京城內限10日之內,各行省詔令到達後十天內,無論政官軍民,商賈走卒,一律剃髮易服,違逆者,斬!剃髮者,頭部只能預留一塊銅錢大小的頭髮,並把頭髮紮成辮子垂下,辮子要能通過銅錢孔才可以,俗稱金錢鼠尾。如果大於一錢,依然要被處死(現代古裝清宮劇中留的辮子髮型,在清初是會被一律按違逆處死的)。此次政策鐵血執行(誓要從精神信仰上徹底征服漢人),違者必斬!一縷青絲,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這是上千年傳承下來忠孝的傳統,在漢人看來萬萬不能剃掉的。“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各地的漢人,奮起反抗,清廷派兵鎮壓,大量的殘酷殺戮漢人。

1645年的江陰城全城十七萬軍民成了清軍刀下亡魂,只有五十三個人躲在寺觀塔上倖免於難!同一年在嘉定,這一次更徹底,把全城所有人砍殺殆盡,兩萬多人命喪黃泉!後人稱之為“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滿城屠盡,看不到活人才封刀

揚州第一兇邪之地背後:十日屠城 選頭髮還是選命!

揚州人在南明大將史可法的帶領下拒不剃髮,以一萬守軍對十幾萬滿洲八旗軍,又沒有援軍,怎麼能夠守得住揚州城!當時,清軍陣亡三員大將,戰死一位貝勒,破城後,雙方巷戰,清軍屠城整整十日不封刀!據《揚州十日》和《明季南略》記載,事後收斂屍體多達八十萬具,整個揚州城的人估計被殺光了!後面到揚州的人都是移民了。

”剃髮令“和”易服“的施行,是滿清貴族,摧毀漢人民族精神,征服漢人的武器,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多少有血性的漢人倒在了血泊中。後期,清廷倡導滿漢一家,無非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畢竟中華大地漢人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