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有什麼計劃嗎?千萬不要像這兩個皇帝一樣作死哦

又到新的一年了,朋友,你對今年有什麼新的計劃嗎?

要不要換一個工作?要不要換一個女朋友?要不要買一套房子?

今年的經濟形勢變化比較大。不管做生意的,上班的,很多朋友心情都不大好。

每到新年,都會有朋友和我聊到要做重大改變的決定,不過,今年有這個想法朋友特別多。

遇到了困難的時候,不甘心的人總是想做一些改變。這是值得鼓勵的。

可是,你確定你的計劃是過過腦的,而不是僅僅因為內心焦慮而做的“焦慮性動作”嗎?

翻開史書,有很多改革,都是很有魄力的,也都取得了成功,為後人津津樂道。

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人,因為過分焦慮,影響了判斷力,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引發了悲劇。

唐朝的倒數第二位皇帝,唐昭宗就是這樣一位皇帝的。他是一個聰明的皇帝,看他的諡號”昭”就知道了,可是,他卻因為自己的“焦慮性動作”,直接把風雨飄搖的唐朝給搖沒了。

他接受時,唐朝的局面確實已經是風雨飄搖了,經歷了黃巢起義的打擊,整個國家已經破落不堪了。各地藩鎮打得熱火朝天,尤其是,江南到長安的水運已經被截斷,國家財賦遇到困難!

內有權臣,外有強藩。可是,唐朝卻並非沒有續命的機會。

事實上,昭宗繼位之後,也確實有一些舉措使得唐朝開始出現存活下去的曙光,有史書,稱讚他有唐宣宗(中興之君)的遺風。他利用宦官集團的內部矛盾,打擊了宦官的勢力,並辛辛苦苦組建了一支禁軍。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計劃嗎?千萬不要像這兩個皇帝一樣作死哦

唐昭宗但凡有祖上太宗皇帝半點淡定從容,怎會有這樣的神操作呢?

此時的唐朝,假若能不急不躁,利用藩鎮矛盾和自己天子的名義,縱橫捭額,穩步恢復的話,雖然唐朝要中興機會不大了,但稍事恢復,獲得喘息之機還是很可能的。

可是,在機遇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昭宗急切地想通過幾次戰爭來重樹中央權威,連續發動了對西川和鳳翔,甚至對當時“天下第一強軍”李克用的戰爭。結果,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禁軍力量也就毀之一旦了。

此後的昭宗,歷經掙扎,最終,只能像漢獻帝一樣,跟著朱溫混了。唐朝的命運,也就徹底取決於朱溫的心情了。

催使昭宗不自量力地花樣作死的,究竟是他的智力,還是他復興大唐迫不及待的焦慮呢?

比唐昭宗,明朝的崇禎皇帝,就更花樣作死了。

這位皇帝的知名度比唐昭宗大得多,我就不細說了。歷史上,很多人都說崇禎是個好皇帝,明朝亡於萬曆。可是,崇禎繼位後的一連串昏招,直接把明朝給毀掉了。

崇禎上吊時,說是文臣個個可殺。文臣們,也確實表現得沒有讓他失望,先投李自成,再投大清。可是,這難道僅僅是文臣沒有骨氣嗎?崇禎在位時,換了五十個大學士,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了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

可是結果如何呢?在他走馬換燈的更換大臣中,有兩個人入選了《奸臣傳》,一位是幾乎陪伴了崇禎大半個帝王生涯的周延儒,還有一位,是屹立八年不倒的溫體仁,其中溫體仁死後還得到崇禎還很惋惜,諡文忠。

我認為,一個遇到問題就換人的公司不是一個好公司,一個遇到問題就換公司的員工也不是一個好員工。從3年的角度來看,大概率,他們不會在更換中獲得更好的員工或者更好的工作。

最要命的是,由於崇禎的濫殺,朝臣都不敢說話了,在北京被李自成圍困時,明朝或許還擁有最後的一次續命的機會,可是,朝臣們誰也不敢說出有實際意義的建議,一個個都圓滑地、一本正經地說廢話,白白浪費了最後一次續命的機會。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計劃嗎?千萬不要像這兩個皇帝一樣作死哦

崇禎的悲劇,源自他從未停止的“焦慮性動作”

如今的社會,節奏快、變化多,給人帶來的焦慮感非常強。

不要說我們普通人了,連比爾蓋茨都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

因此,不管是企業經營者,還是白領,都有非常強烈的焦慮情緒。也因此,總是有很多想法。而一旦遇到危機情況時(如企業經營危機、領導關係危機、職業瓶頸),就會做出各種各樣的舉措。

這幾年,我就見過一些我很尊重的朋友,做出很多不可思議、明顯不靠譜的舉措。

有的老闆朋友,本來生意也沒有多差,出於焦慮,出去聽課取經,聽了一堆歪理邪說,回到公司開始整頓改革,把朝氣蓬勃的公司直接整完了,核心團隊全部流失;

你隨便地對待員工,就只會留下隨便對待工作的員工。

有的白領朋友,本來發展前景不錯,出於焦慮,辭職換到了明顯不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行業,結果,這幾年連續跳槽,待遇一降再降,身體越來越差,結果,今年灰頭土臉回到了原行業。

你不能因為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就把自己這塊金子隨手亂扔!

嘗試是好事,可是,人生有限,明明認真思考就能規避的錯誤,總不能犯二一般的嘗試。

這位做老闆的朋友,一直明白”不熟不作“;這位白領朋友,自己就是一個不錯的HR,一直明白”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可是,卻都在焦慮的情緒下,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

春秋時,蹇叔在回答秦穆公怎麼才能稱霸時的一段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希望能幫您稱霸職場,至少,主宰自己的命運。

“要幹事業的人有三戒:戒貪、戒岔、戒急。越貪圖小便宜,越容易失去利益(想想股市追高);越憤怒,越容易得不到幫助(誰有義務被你的憤怒所挾持呢?);越急躁,越容易幹傻事,稀裡糊塗地受到挫折。”

這些話說起來很容易,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信息不足,難以準確地衡量利害得失,但是,至少,我們在做決定前,先審視自己,是不是在這三種情緒下做決定的。因為情緒會矇蔽我們的雙眼(想一想那些戀愛中的人),讓我們只看到符合我們情緒的信息,沒有辦法客觀地判斷、決策。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計劃嗎?千萬不要像這兩個皇帝一樣作死哦

先平緩下情緒,再做決定如何?

人生,就是一場戰爭。《孫子兵法》早就說過”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不論什麼時候,理性地分析、判斷總是獲取勝利的保障。

蒙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也反覆強調。一個人的情緒是一種動物性的,很低級的思考方式,他會干擾我們的判斷。要獲得積極的思考結果,就只有使用理性思考。

也許我們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沉靜,有的人天生暴躁,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請一定要保持冷靜!想一想歷史上那些脾氣暴躁的領導者,比如彭德懷、任正非、董明珠,他們在策劃一場戰役,或者思考企業未來的時候,難道不是反覆斟酌、思考後慎重為之的嗎?

朋友,不知道你在焦慮嗎?冷靜下來,認真分析一下,至少,不要單純因為焦慮,去做明顯不靠譜的決定。

如果還沒考慮好,不妨趕緊再理性思考一下。如果考慮清楚了,就不要拖延,放手去幹吧!

祝大家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