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三種餐飲創意祕訣

優秀的營銷總是創意當先,餐飲品牌想要做大做深,實現跨地域擴張,創意營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謂創意營銷,就使用具有創意的點子挖掘出顧客內心深處潛藏的真實需求,從而讓餐廳品牌深入人心,這也是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這樣的一線品牌多年來堅持進行創意營銷的主要原因。創意營銷的底層是人性,我們可以按照弗洛伊德對人格劃分的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來對餐廳的創意營銷進行劃分。

“本我,自我,超我”——三種餐飲創意秘訣

本我創意:主宰產品的傳播價值

本我是人類潛藏於心底的天性,無法改變,比如性,食物,愛美,說走就走的旅行,逃離北上廣。這些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省力本能,無需過度渲染。餐廳在策劃“本我創意營銷”時,出發點有兩個,要麼滿足我情緒,要麼刺激我情緒,進而獲得爆炸性傳播。

2016年5月,肯德基在香港推出了一款名為“點指回味”的可使用指甲油,採取限量供應的方式進行純線下銷售。這次創意營銷的關鍵,在於用“能吃的指甲油”衝擊大眾普遍認知的事物本質,將一次產品創新成功的升級為社會話題,點燃了顧客自發傳播的極大熱情。

在嚐到免費傳播的甜頭後,肯德基繼而於2016年9月推出了3000支上校雞塊的防曬霜,免費供應。因其符合“本我刺激”的傳播價值,再度刷爆朋友圈,成為線上話題產品,三個小時便被搶購一空。

“本我,自我,超我”——三種餐飲創意秘訣

自我創意:訴求產品的使用價值

自我意味著“個性”,自我創意營銷和本我創意營銷的出發點恰恰相反,由於這種營銷方式並不屬於本能範疇,顧客的消費會更趨於理性,刺激“本我小人”或許並不是提高餐廳流水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麥當勞和肯德基一直致力於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從小處著眼,做自助玩具,跟風IP等

1.按照時間順序,顧客對品牌帶有先天認同感,不少孩子都會為了集齊一套玩具而哭鬧著去麥當勞,這種品牌認同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這也是餐飲企業穩定發展的一大保證。

2.按照產品順序,麥當勞早些年推出的玩具大多偏愛自主開發的品牌形象,比如漢堡神偷,大鳥姐姐等。現在,麥當來對固有IP的二度開發和聯合愈發上心:配合電影檔期推出小黃人套餐和馬達加斯加企鵝套餐,甚至HELLO KITTY和小丸子等早期的經典形象也常成為麥當勞的改良對象,徹底激發這些IP固有粉絲的就餐慾望。

“本我,自我,超我”——三種餐飲創意秘訣

超我創意:訴求產品的體驗價值

超我屬於人性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的範疇。就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因為西貝,人生喜悅”“除了相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不一而足。這些看似重複10遍就會被洗腦的超級語句,實際上,恰恰滿足了人性的超我部分,用強調道德和良心的方式,來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這些看似不接地氣的“超級語句”,對餐廳流水並不會產生直接的帶動作用,也未必會形成心智聚焦。這對於品牌的運營必定追求績效,有雄心的餐飲品牌卻樂此不疲。原因何在?無他,為“近因效應”耳。餐廳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讓顧客永遠記住了意猶未盡的那一次餐飲體驗,餐廳的品牌形象由此深入人心,這就是超我創意的力量。

“本我,自我,超我”——三種餐飲創意秘訣

在這個“先佔者為勝”的創新型社會里,創意營銷是餐廳贏得顧客青睞的最佳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