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黛玉之影,她死了,黛玉的死期還遠嗎?

脂硯齋說“晴為黛影,襲為釵副”,這句話的意思,不僅僅是指晴雯的性格像黛玉,更是指二人的命運和死亡也是有密切關聯的。正是因為晴為黛影,所以晴雯死後不久,黛玉也死了。分析晴雯的死,我們可以推斷出黛玉死亡的很多細節。

晴雯是小姐身子丫鬟命,自不量力,事事處處掐尖要強,以致遭人嫉妒誹謗,被逐出大觀園,終於一病而亡。但是,在晴雯死後,曹雪芹又加入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讓小丫頭忽悠賈寶玉,說晴雯死後,上了天,做了司掌芙蓉花的花神。寶玉為此還杜撰了一篇《芙蓉女兒誄》,祭奠於芙蓉花下。

晴雯是黛玉之影,她死了,黛玉的死期還遠嗎?

更奇怪的是,寶玉夜祭晴雯時,大觀園那麼多女兒,只有黛玉出現了,這僅僅是巧合嗎?而且,寶玉和黛玉對話時,還出現了“卿何薄命,我本無緣”這樣令黛玉心驚的話。要知道,紅樓夢沒有一處是閒筆,曹雪芹寫這些,可不是為了湊字。

晴雯是芙蓉花神,她已經就位了,那被花神管理的芙蓉花自然也要就位了。曹雪芹愛以花喻人,眾人誰裡拈花時,黛玉抽的是芙蓉花。所以,這就意味著,晴雯死後不久,黛玉也死了,芙蓉花也歸了位。

晴雯的死亡時間,是在芙蓉花開的八月,黛玉的死亡時間,也就快了,再根據她的《葬花吟》,我們基本可以斷定,黛玉是死在第二天春天。因為葬花吟中有以下幾句:“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據此,明年三月,人去梁空,黛玉離開了瀟湘館。

接下來,“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春殘花落”的時候,書中曾提到,葬花時正是芒種節,芒種過後,花神退位。因此,黛玉應該是晴雯死的第二年的芒種節前去世的。

那麼,黛玉葬在何處?是誰葬了她呢?《葬花吟》還有兩句:“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是誰埋葬的黛玉呢?“黛玉葬花”反過來看就是“花葬黛玉”,那麼,這兒的“花”是指誰呢?我認為應該是桃花——花襲人,因為黛玉葬的是桃花。脂硯齋有一條批語是:“花襲人有始有終。”

晴雯是黛玉之影,她死了,黛玉的死期還遠嗎?

“始”就是說他從跟著寶玉開始,就盡心服侍寶玉。“終”就是他為黛玉送終。黛玉曾對寶玉說過:“古人異姓陌路,尚然同肥馬,衣輕裘,敝之而無憾,何況咱們。”可見,寶、黛不分你我,可見,襲人送終為黛玉也為寶玉。“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這句話倒過來看,就是“殘紅泣飛燕”,埋葬黛玉時,大觀園中的姐妹已剩不多,他們齊為黛玉而哭。

那麼黛玉葬在何處呢?我認為應該是芙蓉花下,寶玉為晴雯作《芙蓉女兒誄》通篇沒有晴雯的名字,而晴雯並沒有葬在芙蓉花下,黛玉聽到後道:”好新奇的祭文!”寶玉依黛玉之意,改了其中兩句,改成:“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可見此誄文名為晴雯,實為黛玉。

書中提到兩件事,可以說明作者的思想是同類事物同源,無論處於何地,都是一樣的。一件是:王夫人的大丫頭白金釧,被王夫人攆出賈府,投井自殺。祭日那天,寶玉是到井臺上祭奠的。第二件是:第四十四回,黛玉看戲時說:這王十朋也不通的狠,不管在哪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做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晴雯是黛玉之影,她死了,黛玉的死期還遠嗎?

可見,在作者心中“天下的井出一脈,水出一脈”,那麼“芙蓉也應該是出於一脈的”,所以,黛玉應葬於芙蓉花下。那麼,黛玉死時,寶玉到哪裡去了?我認為寶玉是當和尚去了。第三十回,寶、黛口角,“林黛玉道:’我死了。’寶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寶玉做和尚去了,黛玉死了。大家覺得,小編的分析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