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憑什麼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

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卻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每年出口額達60 億歐元。而且不受本國地理限制,許多本來生長於溫暖氣候的蔬菜,例如西紅柿、甜椒、辣椒,也成了荷蘭主要的出口作物。

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憑什麼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

荷蘭利用溫室技術建立垂直農場,大量種植西紅柿等蔬果。

聯合國預測到本世紀中,全球人口將達到96 億,養活全人類,是未來最重大的挑戰之一。除了提高糧食產量之外,改變耕種方式,是一個大方向,譬如荷蘭目前興起的,毋須依靠土壤、光照、灌溉和滅蟲的新型耕種方式。

當前荷蘭的耕種方式所使用的水資源和殺蟲劑,遠遠少於傳統依賴土壤的耕種或露天的田野。

荷蘭的溫室技術,完全依賴人為技術,而獲得「精確農業(Precision Farming)」的稱號。荷蘭食品產業內人士稱,他們現有的技術是當今世界最先進之列。

現代溫室農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興起,在歐洲最後一次饑荒期間所發明的技術。荷蘭於1944 年到45 年德國佔領的尾聲爆發饑荒,造成約2 萬人死亡。

今天,荷蘭最先進的溫室農場技術,集中在南部的韋斯特蘭(Westland),該區80% 的農地都由溫室覆蓋。

其中著名的一家溫室農場Duijvestijn Tomatoes,藤架上結滿紅色、黃色、綠色以及深紫色的果實。這裡每一株作物約13 至14 米長,可以結出33 串西紅柿。

對於土地稀缺的荷蘭而言,向高空發展的趨勢是非常重要的。位於韋斯特蘭的溫室農場,都是建立於填海所得到的地皮,土地資源極為寶貴。

這家農場的西紅柿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0 公斤,產量至少是位處西班牙或摩洛哥露天農田的平均產量10 倍;而灌溉用水量只是後者的8 分之1,且完全不用化學殺蟲劑。

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憑什麼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

荷蘭農場的秘密是,西紅柿是在小袋礦棉當中長出來的,礦棉就是平時用於絕緣或者隔音的材料。農場主人Ad van Adrichem 表示,使用礦棉,可以更好地控制蔬菜的生長,可以精確施肥,以及灌溉的用水。

除了礦棉,溫室本身的設備也非常重要。這家農場投資了雙層玻璃天花,可以保存更多的熱度,由於玻璃的特殊塗層,可以令光照發散到每一個角落,即使是低層的作物也不例外。

另外有兩口地熱井,可為溫室提供持續不斷的溫暖,作物得到大量二氧化碳。溫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比正常多出一倍,由當地煉油廠鋪設管道供給。溫室內使用LED 燈,保證作物在晚間也能生長。

灌溉使用自然的雨水,由地底鋪設的沙層,來吸收蓄存,以備乾旱時期使用。一旦出現害蟲,農場會另外引入天敵類的昆蟲。這裡還有用紙板製作的蜂箱,以便授粉。

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憑什麼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

瓦赫寧恩大學及研究中心表示,垂直農場必是大勢所趨。未來的垂直農場,規模將變得和高樓大廈一樣龐大,只使用人為光照,耕種將完全擺脫對於天氣的依賴,因此也將變得徹底可靠。

荷蘭地少人多,人口1700多萬,憑什麼是全球第二大蔬菜出口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