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和尚有話說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李白是我國詩歌天空中最閃亮的明星,才氣騰空,映照千古。李白寫詩揮灑自如,奔放飄逸,不事雕琢而蘊含風致,豪情熱烈而俊秀輕靈。詩至李白,足見開闊、自信、不拘一格之盛唐氣象,更有瀟灑、雄奇、勃然不可磨滅之人格之美。白也詩無敵,確非虛言。

李白詩以古體見長,他飛揚跳脫之性情實難被聲律對仗所束縛。不過李白也偶有律詩,文字也語出天然,清新可喜,不求工而自工,和杜甫之千錘百煉相比更有一番風味。

和尚繼續選取李白的十首五律,敬獻諸位詩友,看李白和杜甫的風格,哪個更符合您的口味?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送張舍人之江東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時。

天清一雁遠,海闊孤帆遲。

白日行欲暮,滄波杳難期。

吳洲如見月,千里幸相思。

古人評註

《瀛奎律髓》:“一雁”、“孤帆”之句,亦以寓吾道不偶之嘆。下句引“白日”、“滄波”,而云“行欲暮”、“杳難期”,意可見也。

《唐詩評選》:讀太白詩,乃悟風華不由粉黛。“天清一雁遠”與“大江流日夜”、“亭皋木葉下”,自挾飛仙之氣。賈島“落葉滿長安”,妝排語耳,無才而為有才,欺天乎?

《瀛奎律髓匯評》:許印芳:此詩立格在古、律之間。其調法,在律體中有不可效用者。起二句,分之則首句乃平調,次句乃拗調,皆律體也;合之則上下不粘,乃古體也。五句本是拗調,六句以古句作對,上下相粘,亦古體也。此皆律體之所禁忌,不得以古人偶有此格而效用之。

《李太白詩醇》:送張舍人引張翰典,甚妙。嚴雲:三、四情境曠邈,可望,可思。

送殷淑三首 其二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白鷺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龍山後日,早出海雲來。

流水無情去,征帆逐吹開。

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

古人評註

《唐詩成法》:一、二昨夜先送一客。三、四今日景,隔句對法。五、六今日又送別。七、八情。昨夜送客,已是消魂;今日又送,何以為情!“不忍別”三字,全首俱動。第六句方出題,格法。信手拈來,天花亂落,驟看全然古意,細味卻是律體,精神流動,格法離奇。青蓮屢學崔顥《黃鶴樓》詩,皆不能佳,惟此首無愧。

送友人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古人評註

《唐詩廣選》:蔣春甫曰:(“此地”二句下)不如此接,便無生氣。

《唐詩直解》:評:不刻不淺,自是爽詞。

《唐詩歸折衷》:唐雲:起極弘遠(首二句下);接得輕便(“此地”二句下);結更悽楚(末二句下)。吳敬夫雲:深情婉轉,老致紛披,便可與老杜“帶甲滿天地”同讀。

《唐詩成法》:“青山”、“白水”,先寫送別之地,如此佳景為“孤篷萬里”對照。“此地”緊接上二句,“一別”,送者、去者合寫。五、六又分寫。“自茲”二字,人、地總結。八止寫“馬鳴”,黯然銷魂,見於言外。

《唐詩別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須整齊。

《唐宋詩醇》:首聯整齊,承則流走,而下聯健勁,結有蕭散之致。大匠運斤,自成規矩。

《唐詩近體》:每句整齊。結得灑脫,悠然不盡。

《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蓮五律無一首不意在筆先,掃盡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送友人入蜀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古人評註

《唐詩正聲》:氣清裁密,五六音節直似戛石鏗絲。

《唐詩廣選》:胡元瑞曰:結句更精。亦真亦幻(“山從”句下)。

《唐詩直解》:用蜀事貼切。末二句達生之言。

《唐詩摘鈔》:太白五律多率易,結語尤甚。

《初白庵詩評》:前四句一氣盤旋。

《而庵說唐詩》:蜀中奇險,太白生於其間,與之相習。尚畏行之難,今送友人入蜀,即以“崎嶇”相告,“山從”二句,是承上“崎嶇不易行”五字,勿作好景看。

《唐詩別裁》:奇語傳出“不易行”意。“籠秦棧”、“繞蜀城”,以所經言之。結用蜀人恰好。

《唐宋詩醇》:此五律正宗也。李夢陽曰:“疊景者意必二,闊大者半必細”,極得詩家微旨,此詩頷聯承接次句,語意奇險,五、六則穠纖矣。頷聯極言蜀道之難,五、六又見風景可樂,以慰征夫,此兩意也。一結翻案,更饒勝致。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評:三、四警削語,時出句尤異。五、六秀潤矣。“籠”字字法最高。因入蜀即舉及君平,當非硬入。

《唐宋詩舉要》:吳曰:起渾雄無跡。又曰:能狀奇險之景,而無艱深刻畫之態(“山從”二句下)。又曰:牢騷語抑遏不露(末二句下)。

《詩境淺說》:蜀中之棧道峽江,雄奇甲海內,惟李、杜椽筆足以舉之。李詩上句(按指“山從人面起”),言拔地高峰,忽當人而言,見山之奇也。萬山環合,處處生雲,馬前數尺,即不辨徑途,見雲之近也。……以雄奇之筆,狀雄奇之景,是足凌駕有唐矣。

江夏送張丞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欲別心不忍,臨行情更親。

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送君從此去,回首泣迷津。

登新平樓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裡,目極令人愁。

古人評註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暮秋之景,悄然在目。

《唐詩分類繩尺》:雄健橫出,非強硬語也。

《李太白詩醇》:

謝雲:寫景感懷,無不曲盡其妙。結亦有跌宕之意。嚴滄浪曰:“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太白多有此悠涵氣象。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古人評註

《唐詩品彙》:甚為不俗。

《唐詩分類繩尺》:情中含情,飄飄欲舉。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起句大是警語。通首俊爽,五六寫高意,不刻時警。結亦有致。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古人評註

《艇齋詩話》:李白雲:“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老杜雲:“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氣焰蓋相敵。陳無己雲:“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蓋出於李白也。

《唐詩直解》:“寒”、“老”二字孤清。

《唐詩鏡》:五、六清老秀出,是天際人語。

《唐律消夏錄》:“明鏡”、“彩虹”、“寒”字、“老”字,皆在秋天晴空中看出,所以為妙。乃知古人好句,必與上下文關合。若後人就句論句,不知埋沒古人多少好處。

《唐詩別裁》:一聯俱是如畫(“兩水”四句下)。人家在橘柚林,故“寒”;梧桐早凋,故“老”。

《唐宋詩醇》:風神散朗。五、六寫出秋意,鬱然蒼秀。吳昌祺曰:此種自堪把臂元暉。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三、四高華,非止駢麗;五、六句老成,復以自然,成其名句。方霞城曰:中四寫景如畫,正從起句生情。

《唐詩近體》:“寒”字、“老”宇,實字活用,是煉宇法。

《唐宋詩舉要》:吳曰:刻劃鮮麗,千古常新(“兩水”二句下)。吳曰:蒼老峭遠(“人煙”二句下)。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古人評註

《四溟詩話》:太白夜宿荀媼家,聞比鄰舂臼之聲以起興,遂得“鄰女夜春寒”之句。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是勝語,非怯語,不可錯會。村家苦況,寫出如耳聞目見。

謝公亭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怎能不愛上詩仙李白!你知道麼?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瀟灑得多

和尚說

讀李白這十首五律,和尚有幾點想法:

第一:李白寫五律,看似毫不用力,語句似脫口而出,這或許是李白寫詩不雕琢的一個例證。但是細讀之下,不用力而有情致,不雕琢而情景俱工,語言簡白但不寡淡,耐讀耐品。

第二:李白寫詩比較直,崇尚直抒胸臆。離別詩有瀟灑曠達,也有憂愁不捨,寫景有大筆勾勒,也有精細刻畫,但是總體看寫得比較直率自然。和尚曾有言說:五律多樸直,七律多曲折,又從李白詩得到印證。

第三:李白寫詩非常善於運用賦比興,語雖直而情婉轉,別具風味。賦者,敘述鋪排也;比者:由內而外,由此及彼也;興者,見物起興,由外而內也。善用賦比興則語句就不寡淡平直,這足為學詩者戒。

第四:李白的詩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語出天然,思落天外,瀟灑飄逸,飄飄乎如化外之仙,不可羈縻;泠泠乎若清泉擊石,耀人眼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