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和尚有话说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李白是我国诗歌天空中最闪亮的明星,才气腾空,映照千古。李白写诗挥洒自如,奔放飘逸,不事雕琢而蕴含风致,豪情热烈而俊秀轻灵。诗至李白,足见开阔、自信、不拘一格之盛唐气象,更有潇洒、雄奇、勃然不可磨灭之人格之美。白也诗无敌,确非虚言。

李白诗以古体见长,他飞扬跳脱之性情实难被声律对仗所束缚。不过李白也偶有律诗,文字也语出天然,清新可喜,不求工而自工,和杜甫之千锤百炼相比更有一番风味。

和尚继续选取李白的十首五律,敬献诸位诗友,看李白和杜甫的风格,哪个更符合您的口味?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古人评注

《瀛奎律髓》:“一雁”、“孤帆”之句,亦以寓吾道不偶之叹。下句引“白日”、“沧波”,而云“行欲暮”、“杳难期”,意可见也。

《唐诗评选》:读太白诗,乃悟风华不由粉黛。“天清一雁远”与“大江流日夜”、“亭皋木叶下”,自挟飞仙之气。贾岛“落叶满长安”,妆排语耳,无才而为有才,欺天乎?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此诗立格在古、律之间。其调法,在律体中有不可效用者。起二句,分之则首句乃平调,次句乃拗调,皆律体也;合之则上下不粘,乃古体也。五句本是拗调,六句以古句作对,上下相粘,亦古体也。此皆律体之所禁忌,不得以古人偶有此格而效用之。

《李太白诗醇》:送张舍人引张翰典,甚妙。严云:三、四情境旷邈,可望,可思。

送殷淑三首 其二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古人评注

《唐诗成法》:一、二昨夜先送一客。三、四今日景,隔句对法。五、六今日又送别。七、八情。昨夜送客,已是消魂;今日又送,何以为情!“不忍别”三字,全首俱动。第六句方出题,格法。信手拈来,天花乱落,骤看全然古意,细味却是律体,精神流动,格法离奇。青莲屡学崔颢《黄鹤楼》诗,皆不能佳,惟此首无愧。

送友人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古人评注

《唐诗广选》:蒋春甫曰:(“此地”二句下)不如此接,便无生气。

《唐诗直解》:评:不刻不浅,自是爽词。

《唐诗归折衷》:唐云:起极弘远(首二句下);接得轻便(“此地”二句下);结更凄楚(末二句下)。吴敬夫云:深情婉转,老致纷披,便可与老杜“带甲满天地”同读。

《唐诗成法》:“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

《唐诗别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须整齐。

《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唐诗近体》:每句整齐。结得洒脱,悠然不尽。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莲五律无一首不意在笔先,扫尽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送友人入蜀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古人评注

《唐诗正声》:气清裁密,五六音节直似戛石铿丝。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结句更精。亦真亦幻(“山从”句下)。

《唐诗直解》:用蜀事贴切。末二句达生之言。

《唐诗摘钞》:太白五律多率易,结语尤甚。

《初白庵诗评》:前四句一气盘旋。

《而庵说唐诗》:蜀中奇险,太白生于其间,与之相习。尚畏行之难,今送友人入蜀,即以“崎岖”相告,“山从”二句,是承上“崎岖不易行”五字,勿作好景看。

《唐诗别裁》:奇语传出“不易行”意。“笼秦栈”、“绕蜀城”,以所经言之。结用蜀人恰好。

《唐宋诗醇》:此五律正宗也。李梦阳曰:“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极得诗家微旨,此诗颔联承接次句,语意奇险,五、六则秾纤矣。颔联极言蜀道之难,五、六又见风景可乐,以慰征夫,此两意也。一结翻案,更饶胜致。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三、四警削语,时出句尤异。五、六秀润矣。“笼”字字法最高。因入蜀即举及君平,当非硬入。

《唐宋诗举要》:吴曰:起浑雄无迹。又曰:能状奇险之景,而无艰深刻画之态(“山从”二句下)。又曰:牢骚语抑遏不露(末二句下)。

《诗境浅说》:蜀中之栈道峡江,雄奇甲海内,惟李、杜椽笔足以举之。李诗上句(按指“山从人面起”),言拔地高峰,忽当人而言,见山之奇也。万山环合,处处生云,马前数尺,即不辨径途,见云之近也。……以雄奇之笔,状雄奇之景,是足凌驾有唐矣。

江夏送张丞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登新平楼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古人评注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暮秋之景,悄然在目。

《唐诗分类绳尺》:雄健横出,非强硬语也。

《李太白诗醇》:

谢云:写景感怀,无不曲尽其妙。结亦有跌宕之意。严沧浪曰:“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太白多有此悠涵气象。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古人评注

《唐诗品汇》:甚为不俗。

《唐诗分类绳尺》:情中含情,飘飘欲举。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句大是警语。通首俊爽,五六写高意,不刻时警。结亦有致。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古人评注

《艇斋诗话》:李白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老杜云:“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气焰盖相敌。陈无己云:“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盖出于李白也。

《唐诗直解》:“寒”、“老”二字孤清。

《唐诗镜》:五、六清老秀出,是天际人语。

《唐律消夏录》:“明镜”、“彩虹”、“寒”字、“老”字,皆在秋天晴空中看出,所以为妙。乃知古人好句,必与上下文关合。若后人就句论句,不知埋没古人多少好处。

《唐诗别裁》:一联俱是如画(“两水”四句下)。人家在橘柚林,故“寒”;梧桐早凋,故“老”。

《唐宋诗醇》:风神散朗。五、六写出秋意,郁然苍秀。吴昌祺曰:此种自堪把臂元晖。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三、四高华,非止骈丽;五、六句老成,复以自然,成其名句。方霞城曰:中四写景如画,正从起句生情。

《唐诗近体》:“寒”字、“老”宇,实字活用,是炼宇法。

《唐宋诗举要》:吴曰:刻划鲜丽,千古常新(“两水”二句下)。吴曰:苍老峭远(“人烟”二句下)。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古人评注

《四溟诗话》:太白夜宿荀媪家,闻比邻舂臼之声以起兴,遂得“邻女夜春寒”之句。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是胜语,非怯语,不可错会。村家苦况,写出如耳闻目见。

谢公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怎能不爱上诗仙李白!你知道么?李白的五律比杜甫要潇洒得多

和尚说

读李白这十首五律,和尚有几点想法:

第一:李白写五律,看似毫不用力,语句似脱口而出,这或许是李白写诗不雕琢的一个例证。但是细读之下,不用力而有情致,不雕琢而情景俱工,语言简白但不寡淡,耐读耐品。

第二:李白写诗比较直,崇尚直抒胸臆。离别诗有潇洒旷达,也有忧愁不舍,写景有大笔勾勒,也有精细刻画,但是总体看写得比较直率自然。和尚曾有言说:五律多朴直,七律多曲折,又从李白诗得到印证。

第三:李白写诗非常善于运用赋比兴,语虽直而情婉转,别具风味。赋者,叙述铺排也;比者:由内而外,由此及彼也;兴者,见物起兴,由外而内也。善用赋比兴则语句就不寡淡平直,这足为学诗者戒。

第四:李白的诗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语出天然,思落天外,潇洒飘逸,飘飘乎如化外之仙,不可羁縻;泠泠乎若清泉击石,耀人眼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