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摘要】賣酒鎮的民間信仰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我們試析賣酒鎮的民間信仰,把它們分為自然神、鬼靈神和人物神祇三大類,探析它們的分佈及影響,並與當今時代和當地特色相結合,從而更深入瞭解賣酒鎮民眾最真實的民間信仰。

我國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關鍵詞】賣酒鎮;民間信仰;自然神;鬼靈神;人物神祇

一、 賣酒鎮民間信仰概況

賣酒鎮地屬亞熱帶氣候的丘陵地區,山多平地少,又多旱災、水災等自然災害,環境艱苦,經濟文化落後,人們的思想觀念較為落後,面對天災人禍,人們心存恐懼,以為是神靈發怒而懲罰自己,而介於本身力量弱小,受命於天。因此他們對神靈是十分敬重。

根據實地調查資料顯示,賣酒鎮存在大大小小的民間信仰廟址,其中以寺廟、宗祠、社公(社頭)和其他被賦予神化的奇樹怪石為主。鎮安寺(社)普遍存在於賣酒鎮的每個行政村,除鎮安寺(社)之外各個行政村還有城隍、勒馬、五帝、五穀神、土地、文昌等廟宇及社頭。賣酒鎮信奉神靈複雜多樣,即信奉各種自然神、鬼靈神、人物神祇,多達幾十處。它們主要以本地區日常生活有關的家庭和地方的守護神為主,在各村落普遍立廟寺敬奉,以求村民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在當今新農村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的狀況下,賣酒鎮的行政村大體上都呈現出新、舊房子兩部分,雖沒有明顯分界線,但也形成兩大區域。而民間信仰的廟寺多存在於舊房子的區域,少部分廟宇分佈在新房子區域並且大多是近代建立。在大部分的村中廟寺的建設面積比原來小,人們只是在原地建一小廟進行供奉,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了在當代文明社會下民間信仰雖然還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們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逐步減弱,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民間信仰都不會消失。賣酒鎮的民間信仰以佛教、道教、儒教和一般民眾信仰互相滲透、相互影響而成,帶有濃厚的地方性色彩,又與大眾的文化信仰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 賣酒鎮的自然神信仰

自然神是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崇拜的神,延續時間最長,覆蓋面積最廣。在中國的大地,每個地區幾乎都存在自然崇拜的現象。自然神崇拜對象是被神化的自然現象、自然力和自然物,例如被神化的天、地、日、月、星、雷、雨、山、水、火、五穀六畜、飛禽走獸乃至蟲、蛇、鼠、蚊等。人們認為自然物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自然界中無處沒有神靈的存在。

自然崇拜是賣酒鎮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村都立有土地廟或社廟,“社,地主也。從示、土。”有的地方將社廟立在田頭,俗稱“田頭社”,它們影響著當地群眾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樂泰村鎮安社,睦村的鎮安寺,忠良村的太平社主之神,竹沙村的慶登廟、鎮安廟,蒼院村的鎮安社、白鶴社等。例如,蒼

院村的鎮安社,當地也稱為田頭社,設於眾田之中,大榕樹為樹神,設一小亭人們常年供奉著香、燭等;竹沙村的慶登廟中供奉有五穀神、土地神等眾神。用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也可以祈福平安,甚至還可以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

當地的民眾對自然神十分敬仰,尤其在過去科學文化、醫療技術、教育程度和經濟水平十分落後的年代,人們對自然均懷有畏懼和崇敬的心態。若上山伐林,則先請巫師施法等方式向山神表達敬意和請求允許上山伐木;若到開春之時準備春耕,則先去田頭社(鎮安社)舉行祭拜儀式,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若在夏季於旱災或水災,則會請巫師舉行求雨或停雨等儀式,祈求雨神能保一年的收成;若在秋季收割時,則會拿出自家的美食,供奉天神,感謝天神保佑,獲得豐收;若家裡有人要出遠門,家裡會去敬拜山神、石頭神、樹神等,祈求家人出入平安,一路順風。如今人們的思想受到科學文化的薰陶,對自然神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盲目的敬畏,但是大部分的儀式依然保留下來,並加上現代文明的儀式與之相結合,是這種信仰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三、 賣酒鎮的鬼靈神信仰

鬼靈神信仰分為仙鬼之神、靈物之神、行業之神及巫卜四類,古人自古就相信“靈魂不滅”,認為死亡只是人體的肉身,人的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在世間的人以各種形式敬奉他們。萬物之老者,皆精悉能假託人形,人們對動物轉換靈物的信仰也是很多。以城隍、龍神為代表的鬼靈之神信仰,幾乎分佈在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在每個地區人們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他們的信仰,表達他們的尊敬之意。鬼靈神信仰在賣酒鎮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幾乎村村皆文廟奉祀。黨州村的古城隍廟,周覃村供奉儒釋道三家神的上真堂,竹沙村慶登廟,通流村的三元神廟,賣酒村伏羲廟、弘法寺,忠良村的忠良佛殿等廟宇。其中廟社供奉的神祇各種宗教摻雜,形成混亂的供奉體系,但在群眾信仰上它們又是和諧的發展。

“城隍,古人單純以音韻訓詁之學確定城隍之原型,一般皆認為為是八臘八祭中的水庸,後被質疑。城隍最初只是民間的信仰對象,後被納入祀典,成為封建國家法定之對象。”黨州村的古城隍廟,“自宋開寶時勅定城池立君主,至明洪武世州移鬰林廟獨留”,城隍廟裡供奉保佑候、陸氏老太婆和觀音,一年四季香火不斷,當地人認為這三神是本地的保護神,能“剪惡除兇,護國保邦”,逢凶化吉。城隍廟原本規模很大,高考制度恢復後,當地政府和民眾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到1983年,城隍廟被重修,許多廟中的建造材料被用來建小學,城隍廟規模大大減小。

賣酒村的伏羲廟,供奉著的伏羲又叫伏犧、太昊、黃曦、庖犧、宓羲,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當地村民對伏羲十分敬重,也像中國的許多地方一樣把伏羲當作他們的始祖。在遠古時代教村民縫製衣服、打魚打獵和建造房屋等,為當地的生產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今,當地許多民眾仍認為伏羲能顯神靈,能保護村民、除災驅魔、保平安等的作用。在村民的供奉體系中伏羲又與其它的神祇供奉在一起,形成當地特色的民間信仰。弘法寺也是該村重要的民間信仰,弘法寺為印度傳來的佛教始建於明嘉慶八年(一五二九年),現於公元兩千零九年重修,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護法殿、唸佛堂、齋堂、寮房、客房山門、鐘樓等,有很大部分還在重修當中,裡面的設施也正在逐步完善,這裡與其它廟寺又不一樣,它供奉體系完善,規模較大。據記載每月農曆初三到初六,農曆十五到十八,為弘法寺的廟會,1000多名各地來的信眾到寺裡念齋,祈禱平安。這裡為賣酒鎮的鎮中心,影響範圍比較廣,經濟也是最好,所以建廟規模大,信眾也多。

竹沙村的慶登廟,廟中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供奉,最左邊供奉的是土地爺、文昌星君、關聖,土地爺居側,是當地的守護神;文昌星君立左,有兵卒護衛,文昌作為專司科名、官位、祿籍之神,被當地的讀書人家所敬重,當地認為敬奉文昌,能保佑取文運昌,學業有成、考試榜上有名;關聖即三國的關羽,居右,手持兵書,有兵卒護從,為戰神,能祛除一切惡魔;中間部分供奉的神祇從左往右分別為五穀神、玉帝、伏羲,是儒道混合的民間信奉;最右邊供奉的為觀音和女媧,“女媧又叫女媧氏、女媧娘娘、媧皇、媧神氏、鳳裡希、始祖母神,是中國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她人首蛇身。”觀音和女媧都為人間的求子的信奉對象,在民間信仰中是最為廣泛的,也是賣酒鎮民間信仰中最為廣泛的鬼靈神。

三、賣酒鎮的人物神祇信仰

賣酒鎮的民眾崇拜各種人物神,如始祖神、人鬼、家先、家庭守護神、地方守護神等,由人轉變為神的人物神祇信仰前代先賢、平民神祇等。

通流村的三元廟和羅候廟為當地的民間人物信仰,當地每年的農曆八月初六那天舉行一次隆重的三元廟廟會,各地人士聞其名紛紛前來敬拜。三元廟由三間相連的泥房構成,中間為正室,左右一個廂房。正室設有三尊神像,為三元神。三尊神像分別身穿橙、綠、紅的官服,身後緊靠一塊大石頭(此石頭為原來坐落在此的那塊石頭),兩側還分別設有一男一女兩尊隨從神像,。正室左側的廂房中供奉的是土地公,右側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當地村民對三元廟中的三尊神像具體的身份沒有明確的認識,只知道這三尊神像是古時三位有名的將軍。當地群眾對他們進行供奉。

羅候廟是通流村的三元廟的一個分廟,與三元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當地村民所說,羅候廟所供奉的神靈是三元廟中的一元,,位於現在通流村村委會的旁邊。羅候廟在文革時期時被搗毀,後重建,近幾年再次重修,並每年農曆八月初三舉行廟會,以表達群眾的信仰之心。

蒼院村也有其獨特的人物信仰,蒼院村的當地群眾信仰勒馬將軍,現村裡建有多座勒馬將軍廟。勒馬將軍廟也是多神供奉,左座諸尊列聖,手中拿葫蘆;中間為勒馬將軍;右座為太婆。“舊址先在宋年間建立;後又於清嘉慶辛酉年間重建,時代變遷,民國十六年,廢棄廟宇,興辦教育,該為學府,易名大禮堂;於公元一九八五年歲次乙丑仲秋初十於舊址重建,搬回祀神。”現在勒馬將軍廟只在舊址上建一座小廟,並沒有擴建。每年的農曆九月十七為當地的廟誕,廟誕來的信眾人數多,並捐款數額大。據當地碑文記載“勒馬將軍本姓鄧,排行一十有三,祖居湖廣長沙府,為北宋徽宗年間人。少年打暴除危,遠近鄉里,稱為鄧十三郎。徽宗年間,南越邊關告急,朝廷派鄧十三郎為兵馬大元帥,統領三軍出征。 得勝班師時,途徑黨州東略,在此凱旋而歸,皇帝得情,降詣刺封為勒馬大將軍,聖地建立廟宇享受人間香火。”“地方百姓遠近官商,爭相朝拜,有求必應,無論婚嫁,生男育女,農牧工商,從軍出征,必定名利榮歸,丁財兩旺。”

勒馬將軍既具有神話的色彩又是當時的歷史人物。從碑文上看,勒馬將軍廟的出現是反映了北宋末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託,亦是當時當地人們的心理需求。民間信仰的出現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

當地民眾對知識分子也十分敬重,忠良村有數十座清科舉墓,由於年代久遠,有的碑文已模糊不清,不可考究;有的還留有年代和墓主尊稱在上面,例如,嘉慶十八年的品先鍾公府君,這是可以看到墓碑上的字的。還有大大小小十幾座科

舉墓可以略知一點。當地的村民對這些科舉墓尤為尊重,每年都會進行祭拜,以表達對他們的敬重,也希望他們能保佑當地子孫出人頭地。這些先賢之墓也是重要的歷史遺蹟,對後代影響深遠。

敬奉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清明節、重陽節人民都會去祭拜祖先,表達人民的思念之情。在賣酒鎮的許多村民家中設有祖先的神臺,敬奉歷代的祖先神位,有的大姓建宗祠,將本姓同族的各戶列代祖先供奉於宗祠內,大家約定一個時間統一聚在一起進行祭拜,如樂泰村的林氏家族宗祠,每逢過年過節,其子孫後代都會到宗祠緬懷敬拜他們的祖先。宗祠也是當代人們對於家族的歸屬感和血親關係的表現,有利於建立民眾和諧關係。

四、 對賣酒鎮民間信仰的認識

賣酒鎮的民間信仰具有比較頑強的生命力,它的產生、發展、演變和傳承,在漫長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心理積澱之一。賣酒鎮的民間信仰,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又有複雜多樣的特徵,隨著時代的變化,它又與時代緊密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它作為整個中國的民間信仰的一小部分,但卻可以反映出中國民間深深的精神依賴所在,這種依賴,幾乎參透到民間社會的方方面面,深深影響著民眾的生活。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農村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這些信仰有明顯的變化。在過去,這些俗神信仰是村民的主要精神依賴,祈求神靈能為他們逢凶化吉,而如今,當代受過科學教育的村民對俗神已經沒有很強的依賴性,而是依靠科學知識技術去解決問題。近代以來,人們對科學知識越來越重視,如廢廟興學,以黨州村的古城隍廟和蒼院村的勒馬廟為例,黨州村在改革開放之前,規模大;改革開放後,當地政府和村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把古城隍廟規模改小,把廟的材料用來建小學。蒼院村的勒馬廟,原本廟佔地面積大,但為了興建小學,把廟的規模大大減少。

賣酒鎮的各種民間信仰經過時間的歷練,不斷地融合,從而形成現在儒、道、佛等信仰和諧發展的局面。近二、三十年以來,民間信仰又煥發新機,各村的廟、社重修或擴建,信眾不斷的增多,影響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而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民間信仰逐步與新時代的農村相適宜,當地村民不再以俗神當作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而是逐漸把民間信仰當成一種民族文化來敬重和傳承,有的社、廟也漸漸成為當地旅遊景點的一部分,不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五、結語

這一調查報告,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於民俗學的立場,建立在我們的社會調查和田野考察的基礎之上。以調查、考察的第一手資料和相關的民間文化材料為基點,在已有的資料上,以宗教、人類、社會等各方面為基點,加以分析賣酒鎮的民間信仰與民眾的生活的問題作理論分析。從分析賣酒鎮的民間信仰,我們可以將之引用到廣西的民間信仰中,甚至可以對我們學習和認識整個中國的民間信仰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民間信仰具有雙重性,它作為中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不斷豐富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但若民間對俗神信仰沒有正確的認識,政府和社會缺乏對民間正規的管理和正確的引導,容易導致民間信仰向迷信轉變,會影響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危害人民的財產及生命安全,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在對待民間信仰,應該採取在尊重民間信仰的基礎上,又要樹立科學的信仰理念,使民間信仰更符合我們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興業縣誌[M] :《興業縣誌》編輯委員會.1996.

[2]玉林市志[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

[3]張國強.玉林民間信仰[M]: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

[4]邱芬.中國俗神[M]:黃山出版社.2012.

[5]榮真.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研究——以三皇和城隍為中心[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