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護天平 ——追記福清法院音西法庭法官何輝

用生命守护天平 ——追记福清法院音西法庭法官何辉

福建法治報記者 陳欽祥

一張簡陋的辦公桌、一個放滿案卷的書櫃……這是法官何輝在這裡工作4年多的地方。但是今天,它們的主人卻缺席了。

49歲的何輝是福清法院音西法庭的一名法官。2017年12月8日,他因病過世。然而,在生命的最後35天裡,他頑強與病魔抗爭,卻仍不忘辦好自己手頭的案件,直到他連信息都無法發送……

他走了,離開他割捨不下的親人,離開他深愛的法官崗位。“時間定格的是他生命的長度,歲月流淌的是他生命的溫度和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何輝走後,有同事在朋友圈發文悼念他,這位用生命守護天平的好法官。

生命最後時刻 仍加班加點辦結22件案件

推開音西法庭211室的房門,一間不大且簡陋的辦公室裡,擺放著一張辦公桌、書櫃和茶几,遺物已被拿走。“此前何輝法官的桌面上,幾乎都是文件和案卷,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沒想到,他就這麼走了!”一位同事悲傷地說道。

音西法庭裡的不少同事都知道,何輝患有嚴重糖尿病的“老毛病”。書記員莊秀雅告訴記者,因為糖尿病,何輝法官長期注射胰島素,他的整個肚皮、手臂都佈滿了針孔。

但沒想到,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2017年國慶放假回來,我就發現他人很疲憊,臉色也很差。他也經常跟我提起說腹脹很難受,腳也腫了。”莊秀雅說,當時她就一直催著何輝請假去醫院治療,“但何輝總是說,判決書沒寫完,總是懸在心上,治病也不踏實,等寫完後再去住院治療吧。”

10月17日那天晚上,儘管人很不舒服,但何輝還堅持在辦公室加班。“我當時勸他趕緊回去休息,但是他硬是要堅持加班寫判決書,和看已經開庭審理過的案件。”莊秀雅說。

直到2017年11月3日下午,在家人和同事的催促下,何輝才請假前往上海醫院治療。“11月2日晚,何輝跟我請假兩三天,說病好了就回來上班。可前往上海的當天早上6點多,我還發現他來到辦公室寫他還未寫完的文書,並向書記員交代他請假期間的工作安排。”音西法庭庭長陳國華回憶說,當時他感到有點詫異,何輝怎麼還來上班?於是立即上前詢問病情,何輝說,“手中幾份判決書寫完,下午再去上海。”

“儘管我一直催促他趕緊去醫院,但是他仍然在寫完三份判決書後才離開。”陳國華說。

但沒想到,這竟是何輝最後一次在法庭工作時的場景。

在此後的35天時間裡,何輝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在此期間,雖然他頑強與病魔抗爭,但無情的病魔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最後他還是走了……

說到丈夫,作為教師的妻子陳雲悲痛萬分。事實上,何輝此前在福清醫院就已經診斷為肝癌晚期,這個不幸的消息,對家人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此前家人沒把病情告訴何輝,怕他接受不了。因為無法手術,所以後來只能前往上海嘗試保守治療。”陳雲說。

音西法庭副庭長鄭季勝介紹,在赴上海就醫的前一個月,何輝仍加班加點辦結22件案件。令人唏噓的是,在上海住院期間,因為病情嚴重,他連開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但他依然堅持以信息的形式與單位同事聯繫,交代未辦結案件方面的事情,直到他連信息都無法發送……

他工作不僅很拼 還有一股“工匠精神”

當年中專畢業的何輝學的是設計裝潢專業,對法律幾乎是空白,但卻懷揣著法官的夢想。1990年,他雖然考入法院工作,但仍不是真正的法官,幾乎都是從事書記員的“角色”。

但是,好學上進的他先後獲得廈門大學、湖南大學本專科學歷,還順利通過司法考試。2008年,他終於圓了自己的心願,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法官。2016年,他還成為福清法院首批入額法官。

在法院工作27年來,他先後在宏路法庭、法院辦公室、海口法庭等部門工作過。“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無論擔任何種職務,他都充滿激情、勤勉工作、兢兢業業,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福清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敏說。

熟悉何輝的人都知道,何輝在工作方面不僅非常“拼”,而且還有著一股“工匠精神”。

同事說,平日裡,在音西法庭,何輝往往是來的最早的一個,又是最後一個下班的。“他每天上午幾乎都是提前一個小時上班,7點準時到單位,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每天晚上還加班出文書,翻閱資料。長期廢寢忘食的工作把他瘦弱的身子板拖垮了。”這位同事感嘆道。

有一次,有同事經過何輝辦公室,看見他一邊吊著掛瓶,一邊還在寫判決書。“身體不舒服,先請個假,不要這麼拼,身體要緊啊。”有同事這樣勸何輝。但何輝卻說,“案子審限就要到了,沒事,挺得住!”

工作方面,跟在何輝身邊的書記員莊秀雅也最有發言權。“對每起案件審理,何輝都一絲不苟,判決書寫完要看三遍以上。”莊秀雅說,平時他雖不太愛說話,但工作卻非常嚴謹, 比如歸檔材料哪怕有一點缺失,都會要求補齊。

“他那股‘工匠精神’令人敬佩,雖然跟著他很累,但每天都很充實,自己也成長了很多。”莊秀雅說。

2013年10月,何輝調至音西法庭。作為福清全市業務量最大的基層法庭,音西法庭案多人少。有同事算了一筆賬,一般情況下,一些縣市法庭審判人員年均結案數十件。“而何輝在音西法庭工作的四年間,共審執結各類案件675件,平均每年結案數在170件左右。而且案件質量高,妥善審理了一大批疑難複雜案件。”陳敏說,在他身上,你會感受到法官那種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他很少有停息的時候,常年超負荷地忙碌於辦案。

心中正義的天平“稱”起民心

在何輝的筆記本首頁,“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非常醒目,他親筆寫下的這10個字,時刻提醒著自己。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何輝調到音西法庭後,為了儘快熟悉轄區的情況,他堅持下鄉走訪調查,其足跡踏遍了玉屏、音西、陽下、龍江、龍山5個街道,與群眾溝通,與村幹部座談。

在他看來,案結事了並非簡單的一判了之,如果沒處理好,往往會加重雙方的衝突。因此,作為一名好法官,應該要減少雙方對抗,化解矛盾,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近日,記者在音西法庭採訪時,剛好碰到專程從福州來到音西法庭的六旬依伯老餘。老餘說,他是福清陽下街道人,平時住在福州,此前因一起贍養糾紛,兄弟倆鬧上法庭,幸好遇到了何輝法官。現在糾紛解決了,當天他是特意從福州回來答謝他。

而當得知何輝的事情後,老餘非常震驚,並惋惜感嘆,“太突然了,太突然了……”

在老餘的一本記事本上,記錄著他與何輝法官“結緣”的點點滴滴。老餘告訴記者,因為贍養九旬老母親糾紛,2017年6月,他竟被二哥告上法庭。“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成為被告,當時整個人都懵了,感覺有苦說不出。”老餘說。

剛開始,老餘擔心自己會蒙受冤屈,因為自己並不是不贍養老母親,而是因為很多因素導致無法盡到孝心。但事實證明,老餘的擔心是多餘的。

在炎熱的6月天裡,何輝先後多次到村委多方瞭解真實情況,並多次做當事雙方的思想工作,同時還極力邀請當地司法所人員參與調解。最終,老餘和二哥的心結也慢慢被解開,老母親贍養問題也得以解決,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原告撤訴,案結事了。

“看著滿是文件的辦公桌上,甚至連一個放茶杯的地方都沒有,那個時候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法官工作的不易,和他們的用心良苦。”老餘感慨地說道。

在平時辦案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作為一名基層法官,何輝用心中正義的天平,“稱”起一片民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他是平凡的基層民事法官,他的故事沒有警察生動,沒有檢察官醒目,沒有消防員悲壯,但他一直手持天平,腳踏實地,認真辦理好每一個案件,盡心化解每一起糾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同事朋友圈裡,言簡意賅的一句話,是對一名新時代人民好法官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