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其說5——“兵”

字源其說5——“兵”

兵,中國漢字。會意字,本義是兵器、武器,後引申為兵士、士卒、軍隊等。

正本溯源

字源其說5——“兵”

在甲骨文中,“兵”字的上面是代表短斧的“斤”,下面的“廾”(音gong三聲)象徵人的雙手,即雙手持握的兵器、武器。金文和小篆在字形上稍有變化,但變化不大。後經隸楷,成今字形。

兵家與兵書

字源其說5——“兵”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軍事家、戰略家和用兵者的統稱,包括先秦、漢初的學術流派和擁兵用兵者。魏晉時,出身兵士的稱“兵家”,是對身份、階層的一種指稱。

著名的兵家著作有《孫子兵法》、《太公六韜》、《黃石公三略》等。

心靈啟迪

字源其說5——“兵”

提到”兵“,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戰爭,與之相對的就是和平。國不可一日無兵,兵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保障,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

《司馬法》中的語句在時時警醒著世人: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