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茶館酒肆裡的怪相——“莫談國事”

魯迅在《新的薔薇》中寫到:從清末以來,“莫談國事”的條子帖在酒樓飯館裡,至今還沒有跟著辮子取消。

而老舍更是將這一情形搬上舞臺,讓“莫談國事”的字條,成為表現話劇《茶館》中歷史內涵的重要道具。

清末民初茶館酒肆裡的怪相——“莫談國事”


茶樓酒肆,尤其是茶館向來是三教九流聚集地,匯聚了各色人等,那自然各種時政新聞滿天飛。就像李劼人所描述的那樣:“幾乎每條街的百姓,都興高采烈地蹲在茶鋪的板凳上,大聲武氣的說。此時的茶館不在是人們整天閒聊的地方,而充滿著政治辯論和政治活動。

這就讓茶館很容易成為當時政府的管控重點對象,如果時不時的冒出個“反動分子”,茶館老闆也會心驚膽戰,“莫談國事”的字條不僅貼得越來越多,字體還越來越大。

戊戌變法以來,京城的茶館內小道消息橫飛,尤其當變法失敗,當局滿城抓人,政治空氣變得極為緊張,這時候作為時政資訊的主要傳播窗口,“莫談國事”成為各茶館的一種自我保護和對茶客們的警告,小心禍從口出。

清末民初茶館酒肆裡的怪相——“莫談國事”

但越是不讓說,反而越發刺激了茶客們的談興,《茶館》裡的常四爺,更是不得了,不僅照談不誤,還敢直接說出:“大清要藥丸!”

哎呦!是條漢子!混在茶客中的狗腿子佩服之餘,自然是鎖了拿送官府。大清要不要完不知道,但現在亂說話的怕是要完。

等大清真的完了,打著“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建立的民國,依然不讓在這種有政治資訊傳播作用的場所裡亂議國政。但茶館確實有了新變化,牆上舊時代的象徵"醉八仙"大畫、財神龕,均已撤去,代以時裝美人--外國香菸公司的廣告畫。

茶館改良了,開始變得新潮,除了"莫談國事"的紙條可是保存了下來,而且字寫的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