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第三期中各位歌手的表現也並未跳出原有的框架,一言以蔽之:老將固然穩健,但新人擁有更多可期待的空間,對於長達十餘期的節目而言,越往後期待值越重要。

進入到昨天播出的第四期,果然新人開始從維度上發力,大有一口氣使出十八般武藝的勢頭,打不打得過老師傅另說,至少場面好看。

那我們今天就不抒情了,直接長話短說上乾貨。按出場序一位位說起吧 。

劉歡——《Far Away》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自前三場連續獻上大氣磅礴的歌劇式表演後劉老師這次終於不再暴揍鋼琴,改玩起了合成器,帶來了一首創作於18年前的電子樂,著著實實地潮了一把。

說心裡話,我覺得這首歌很適合做《流浪地球》的插曲,從歌名到風格都很應景。如果《帶著地球去流浪》表現的是人類團結齊心挽救家園的史詩氣質,那《Far Away》中豐富的電子效果呼應的是電影強烈的科幻感。

但從唱上來說,劉老師固有的演唱習慣並不十分適合這首歌。

首先是音色上。雖然部分段落做了電子失真的音效處理,但還是能清晰地聽出劉老師本身的音色。在主歌部分的演唱中做了弱唱的處理,弱化了胸腔與喉腔共鳴的濃度,減小了氣息推動的力量。但過重的鼻腔共鳴依然讓音色顯得不夠通透。對於迷幻電子風格中需要的空靈感而言通透空靈的音色特質是不可或缺的。

這裡需要通過真正地打開鼻咽與額竇的高位置傳聲通道來實現。我們常做的哼鳴練習就有助於此。

另外增加一些氣聲處理也會對塑造空靈感有益,但要注意不能因此讓聲帶合攏的狀態鬆懈,變成漏氣的演唱。

接著是咬字上。劉老師在咬字上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會讓咬字變得笨重,從而影響語感的流暢。

舉一個例子——撅嘴,例如把“Do”唱成“度”,還有“who”、“re”等一些音。這裡不只是英語發音的問題,更是撅嘴的咬字習慣影響了發音,因為在劉老師中文歌的演唱中也暴露出同樣的問題。

當嘴唇參與到咬字後,咬字會因為唇音而變得不夠清晰、親切,咬字速率也會變低,遇到快節奏的歌曲時就會顯得笨拙。

最後還有一些習慣問題,比如副歌部分增加演唱力量後共鳴也跟著放大,共鳴濃度轉向劉老師習慣的喉腔,這讓音色聽起來沉重了不少,更不符合編曲的迷幻空靈與輕盈律動。

誠然瑕不掩瑜,老將出馬最大的保障是穩定,自信的颱風、流暢的演唱、高辨識度的個人特色都能足以掩蓋不足之處。劉歡老師穩定的氣息支撐和自如的力量收放依然是功力的體現,值得後輩學習。

當然最值得學習的是,是永遠對潮流保持熱情,勇於脫離舒適區去熟悉新事物的藝人精神。

齊豫——《今世》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這是一首有特別寓意的作品,背後是三毛與荷西從痴戀到悽離的愛情故事,詞作者是三毛本人,曲作者是齊豫姐姐的伯樂——臺灣流行音樂前輩大師李泰祥。

愛情故事按下不表了,說說這首歌本身。

歌曲本身最大的難度在於歌劇化的編排,這要求歌手在其中扮演角色。

在這裡我們可以把歌曲的難度分為兩個層面:難唱與難演。所謂難唱,即是很難駕馭歌曲的跨度與類型。比如擅長中低音的歌手唱不了高音,擅長抒情慢歌的歌手唱不好快歌,美國本土外的歌手鮮有唱得好爵士、R&B的等等。所謂難演,即是很難在唱好的同時兼顧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舉個例子,對於職業歌手而言唱一段高音也許不難,但是要代入歌曲角色去唱高音,中間充滿情緒、語氣甚至表情的變化,這就很難了。相當於攝影師要求你在舉起100斤槓鈴的同時面部不要抽搐,保持自然放鬆的微笑。

從這兩個角度上說,《今世》是一首即難唱又難演的歌。

難唱是因為歌曲開頭就直接在女生換聲區附近徘徊,不僅音高,還不能用力去唱,要配合歌曲靜謐沉傷的氛圍,保持演唱舒展、自然、統一。

難演是因為這首歌圍繞著三毛的愛情故事展開,無論是從主角第一視角寫下的詞,還是歌劇化的交響樂鋪排,都會讓觀眾在心理上認為舞臺上的歌手是三毛的化身,用戲劇化的方式演繹出歌裡的故事。

這就要求歌手在舞臺上不僅唱,更要演。在音樂響起的一瞬間就帶著極度飽滿的情緒。

相比之下,我們常說的“某某歌手是在唱他自己”反而是最輕鬆的演繹。

長話短說,齊豫姐姐在“唱”部分的完成度稍有瑕疵,畢竟歲月無饒,相比於年輕時候的肌能狀態,今天的姐姐在演唱高音部分時已經有些吃力,不得不更多借助口蓋與咽腔的反射來輔助完成,這讓音色有了緊張的擠壓感,少了些標誌性的通透特質。但歲月的問題不可逆轉,不必苛求。

再說到“演”部分,那是姐姐睥睨全場的絕對強項。

哭腔的運用從開口第一句一直維持到最後,展現出了強大的情緒調動與保持的能力。演唱中情緒的起伏變化、語氣的頓挫協調細膩到字與字之間,彷彿是作者親口訴說著這段血淚交融的往事。語感上具體的分析在上一篇中已經詳解過,這裡就不重複贅述。

總得來說,姐姐的演繹代入感強烈,在表演層次上堪稱全場的典範。

至於要如何練習“演”好一首歌,不如唱之前先試試聲情並茂地講一個故事吧!

楊坤——《Love is Over》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坤哥四場的選曲看似風格跨度很大,其實都暗藏了一個狡猾的核心——成熟老男人人設。其實對於職業歌壇老油條坤哥來說,擁有豐富的舞臺經驗,知道何時該動,何時該靜,對於快歌、慢歌、爵士、舞曲各種風格類型就算不十分精通也能模仿個七七八八,加上高辨識度的音色、誇張吸睛的肢體動作和掀翻全場的煽動能力,在舞臺上基本不會出錯,大部分演唱問題也會被音量掩蓋過去。(據去了現場的前線同事回報,楊坤在現場的聲音是最大聲的。)

有了這些前提條件加持,坤叔再賣弄一下老男人人設,給自己套路化的表演披上閱歷與深情的外衣,無疑是最討巧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版本的編曲很出彩,前半段的沉靜突出了歌聲的敘事感,後半段輝煌的色彩又很好地襯托了楊坤音色中的金屬質感。

此外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整首歌就一句英語,既然上臺表演無論如何也該把這一句的發音學對了。無處不在的兒化音也太出戏了。

如果老男人坤哥用這首歌把妹,而對象正好是一位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女生,估計開口第一句就會笑場吧。

其他沒什麼值得說的。

Kristian Kostov——《記得》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說在前面的是,楊坤老師應該學一學小K練習外語的精神。這是對錶演的尊重、對歌曲的尊重、對母語觀眾的尊重。

要知道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來唱歌,難度相當於攝影師要求你穿著極不合身的衣服拍照,還要你保持體態自然放鬆並不能崩掉肚子上的扣子。我們的發音器官(唇、齒、舌、顎)同時也是演唱時的傳聲器官,當說自己不習慣的語言時,發音器官調動彆扭,便會進一步影響到傳聲通道。

我們知道傳聲改變音色,因此往往許多歌手在唱外語歌時音色會發生變化。

這裡要稱讚一下小K的中文咬字,大部分時候都保持了清楚自然,並且咬字速率不受語言的影響,依然很流暢。所以當第一句出來,我們訝異於他中文發音標準的同時,還能聽出他歐美化的咽腔音色。說明換成中文咬字並沒有阻礙他的傳聲。

值得多提一句的是,小K的中文咬字因為牙關活動積極、鬆弛所以比較清晰,但咬字位置依然靠後,與英語咬字的位置相似。但靠後的咬字位置在語感上會顯得不夠親切、柔和,特別對於《記得》這樣的抒情歌而言,會失去娓娓道來的敘事感,在“傳情”上損失不少。

對於中文是母語的我們而言,要做到傳聲與咬字的充分分離,咬字位置靠前的同時保持後部傳聲通道的打開。這方面的榜樣是《記得》的原唱張惠妹。

說回小K同學,在開口的驚豔過後有些後繼無力,暴露出了音域與力量上的短板,並且情緒也用錯了方向,笑著唱完了一首悲傷的歌。

可能是年齡尚小的關係,需要功力的修煉與經驗的累積。

希望十七歲的小K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得遇名師,光速成長。他的舞臺在未來。

ANU——《路彎彎》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開頭說的一口氣使出十八般武藝的新人,典型代表就是ANU。象徵著年輕的熱情、衝勁與不成熟。

在這首歌裡可以聽到很多元素藏歌、爵士、弗拉明戈、說唱、即興對白等等。展現是多元的表演形式是能力的體現,而融合多元的形式成為一體是更高能力的體現。

ANU在前者上高歌猛進、銳意創新,而在後者上跟進得就不夠完善了。上一場改編的《Apologize》被許多網友戲稱為唱英文山歌就是很好的例子。

造成融合度不足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風格本身的不兼容,另一種是歌手對每種風格完成度的不足。這兩個原因在ANU身上多少都有一些。

首先是風格的不兼容。

拿我們都喜歡的吃飯做比喻,我們見到過一些聽上去不可思議的結合,比如川菜與西餐,比如各種本地化的改良菜系等等。但兩種氣質截然不同的菜品倒在一鍋裡,就會變成兩者皆不是的大雜燴。比如炒飯伴藍莓果醬,比如紅燒肉燉五仁月餅。放在音樂中也是一樣。野性蒼茫的藏歌和明快小資的弗拉明戈放在一起就會消減彼此原本的屬性,形成表演上的割裂。更何況這首歌本身的基調是朗朗上口的大眾流行樂,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味。於是正常演出下來觀眾只覺得目不暇接、熱鬧非凡,卻不記得歌曲本身唱了什麼。

這在圖一時熱鬧的現場演出裡是可行的,但作為正式的參賽表演需要審慎。

其次是兩位歌手本身的演唱能力。無論是爵士或弗拉明戈段落中男性需要展現的磁性的低音魅力還是副歌段落中需要展現的鋒利的高音張力,兩位歌手的演唱中都有所缺失,這樣多元零碎的編排也無法完整地抒情,如果拋去音樂部分的花裡胡哨,單看兩位歌手歌唱本身,唱功和聲音特質都尚不足已與同臺的歌手抗衡。

作為風向標意義的主流音樂節目鼓勵年輕的音樂人勇於嘗試固然是極好的,但也需要音樂層面更嚴謹的考量。套用數學老師的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此外,既然是節目名是“歌手”,唱功依然應該是選角的第一標準。

吳青峰——《未了》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這首歌的背景充分顯示出了吳青峰的心思細巧。作為《春》、《夏》、《秋》、《冬》四張系列專輯中收官專輯《冬未了》中的呼應專輯名的歌曲,不僅借希臘神話中頗具悲壯色彩的人物西西弗斯暗示自己執著未了,歌詞裡不少地方也出現了其他三張專輯中的歌名。

前提簡介到這裡,說回歌本身。

這一版的編曲相較專輯原曲更燦爛,前奏部分的絃樂讓我想到皇后樂隊的經典之作《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合成器的音效又讓人想到星際類的科幻片,十分呼應歌詞中的神話場景。同時歌曲編排也更有戲劇設計,青峰的演繹也相應地灑脫而明媚。

關於之前提到的青峰在演唱中的“靈性”部分依然如故,十分有感染力,就不再多言。說說不足之處吧。

這首歌的跨度要大於前首歌,這對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完成中首先出現了低音堵塞的現象,例如第二段主歌部分“否定你的”的尾音,下潛時傳聲沒有順滑地連接到更低的共鳴位置,因此形成了一個嘔吐感的音色。接著在最後一段的弱唱部分氣息支撐鬆懈,聲帶沒有充分合攏,導致漏氣現象,聽感上音色變虛,演唱也變得不穩定。這類情況在錄音中尚可以修飾,但在現場聽起來便會是比較嚴重的瑕疵。

兩個問題的成因都在換聲時聲帶狀態的控制,換聲改變的是聲帶發聲的部分,不參與發聲的部分應該保持穩定的合攏檔氣,聲帶也要始終維持在積極緊張的工作狀態。

我們常說的氣泡音練習有助於此。

誠然每位歌手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暫時的短處需要攻克,但這不影響老溼依然很喜歡看青峰、齊豫姐姐這樣的歌手帶來的表演。因為唱功達標之外,投入是最打動人的。

波琳娜——《Kykywka》(布穀鳥)

《歌手》第四期唱評|每個年輕的生命裡都住著西西弗斯


俄羅斯世界盃主題曲的演唱者、戰鬥民族國寶級歌手波姐,最大的殺手鐧是大部分歐美系女歌手都擁有的同時也是大部分國內女歌手所沒有的法寶—胸腔共鳴。

相比於男生,女生普遍天然的音色特質是高亢、明亮。當女生的音色中多了一些沙啞和磁性後,這樣的音色就會有更多細節,更容易讓人記住,例如第二次cue到的張惠妹。而當女生的音色中多了胸腔共鳴後,這樣的音色就會兼具鋒利與寬厚,形成一個上銳下寬的三角結構,聽感上更立體更震撼。例如超級天后Beyonce和去年剛來過的結石姐。

對於這次客場挑戰的波姐而言,穩定飽滿的胸腔共鳴讓她的聲音十分紮實。同時她的閉合做得很充分,喉下氣團明顯,在副歌部分有著澎湃的力量,給人以唱將的感覺。但此長彼消,在副歌發力的部分反而高位置打開程度不足,顎弓反射的濃度較高,音色雖然飽滿有力但也有反射帶來的擠壓感。幸而耳後通道打開得不錯,蝶竇共鳴豐富了頭聲區的音色磁性,但咽腔與額竇的共鳴缺少讓音色少了通透明亮的色彩。

這一點其實與上一場離開的張芯類似,只是兩人風格稍有不同罷了。

此外,歪果仁來參賽最大的障礙是語言。如果說打動聽眾的要素中歌詞、旋律(編曲)、演唱各佔三分之一,那麼語言的隔閡讓歌手手中的武器直接少了三分之一。那麼歌手本身能夠憑藉的只有演唱了。

演唱若要動人,無非在唱功、音色、情緒上下功夫。剛才說了音色的問題,那麼回過來看唱功和情緒。

唱功可以簡單分為基本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部門)、樂感(音準、律動)、語感(語氣、口吻)。波姐在基本功上雖然有可以更盡善的地方,但整體已經十分出色。樂感經過多年的系統訓練和大場合的演出經驗,也沒有問題。

但說到語感,語言的隔閡已經讓聽眾無法直接感受到歌詞傳遞的情緒,而波琳娜位置靠後的俄語咬字更讓語氣少了親切與細膩,相對更沉重而氣勢洶洶。這對於抒情歌而言拉開了與聽眾的距離,會讓人震撼,而很難讓人觸動。

因此前幾季中報道的異域高人要麼天賦異稟如迪瑪希,要麼能唱能跳如黃致列,最後也免不了要學上幾首中文歌。

此外情緒上波琳娜保持地非常飽滿,但相比齊豫珠玉在前的演唱,少了情緒起伏婉轉的細節,過於直起直落。這裡就不再贅述。

好了,說完所有歌手,發現講了不少壞話,這回真的有可能要被節目組抓走啦!

如果下週老溼沒有更新,請不要在要求我發果照了,直接去長沙就我吧。

別忘了在留言板寫下你的想法。

最後祝大家豬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