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有人覺得,北歐風不就是極簡主義?

或者說,性冷淡。

其實,這完全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極簡主義是日本的設計代表風格,如果說對比,北歐風是視覺上的“簡”,而極簡風是內心的“空”。

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北歐的低溫需要明亮色彩的照亮,不難看出和北歐的森林、水、天空一樣,顏色乾淨而且界限分明。而日本的文化底蘊則希望人們獲得心靈的安定,迴歸本質,類似於“禪意”。

北歐的各品牌是完全不贊同自己的產品是“性冷淡”這一點的,或者說,北歐品牌的風格比性冷淡要多元得多。丹麥設計師品牌HAY多數運用暖性的設計元素和多彩的配色,“其實北歐的設計重要的部分是使用的材質天然且顏色明朗,整個傢俱設計當中,牆和地六個面不會有雕花或圖樣的元素,通過線條和色塊來進行區分。”HAY亞太總監Kim Bukbjerg Fiedler也說出了自己品牌的主要特點,哪兒有性冷淡的產品會使用少女心十足的茱萸粉呢?

不只是家居品牌,時裝品牌同樣在往北歐風上靠。簡單明亮的色彩和利落的剪裁,對一件衣服而言,很吸粉。就拿哥本哈根女裝品牌Ganni來說,2016年秋冬系列中一件280英鎊的粉色毛衣除了在設計上保留高領、寬鬆、簡潔這幾點要素之外,還把當季流行的Pantone粉調得更明亮了些,不算特別,但是又有點與眾不同,特別是網紅們在Instagram上曬圖後,這件毛衣立刻被一搶而空。

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當你所熟知的各家居品牌、各服裝品牌都在力捧北歐風的時候,你就很難跳出這個“坑”了,特別是,還有一眾博主、網紅在社交平臺上瘋狂的用Lagom、Hygge、Fika來描述自己的生活質感。

Kayleigh Tanner開了一個博客叫Hello Hygge,她在博客裡說道:我第一次看到Hygge這個詞是在Trine Hahnemann的《斯堪的納維亞的聖誕節》這本書中,現代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Hygge不容易,但是絕對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大家都希望達到那樣一種感覺。

在網絡上,熱詞是能很快造成“病毒式傳播”的,在網紅博主的推波助瀾下,尤其是社交平臺,會自發產生群體行為,而這種群體行為,是能感染的。

當你看到有你關注的博主在某家色彩明亮的咖啡店,點了一碗不含脂肪的燕麥糊,恰到好處的光線讓這位博主看起來容光煥發,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適感,臉上也是剛剛好的微笑,你也會想去那打個卡吧,來證明,自己的生活裡同樣也能如此Hygge。

你以為北歐風就是極簡主義?或者說,性冷淡?

有人去分析過Hygee、Lagom這批詞產生的社會緣由,大致是與北歐國家對公眾福利、民主平等追求有關,而且,也將這些詞與北歐人幸福指數高聯繫在一起。

要說受到追捧,除了他們所表達或者說所指向的具象物體一般般貴卻又看起來質感很好之外,還和已形成的“反應圈”相關,而這個反應圈,少不了各品牌和各路網紅的推波助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