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易水飞歌,匆匆去、几多行客?想当年、仰天豪气,直贯长虹。临风长叹惊日暗,漫天飞花飘如雪。此一别、英名播春秋,死不悔。

谁击筑,声切切?千里行,杀人剑。一腔英雄血,遍洒秦宫。豪杰义气芳百世,壮士声名传千古。到如今、依旧写风流,永难休。

――调寄《满江红.赞荆轲》


说刺客,谁也不能绕过这个人物――荆轲。他也荣任最佳出镜刺客排行榜第一的宝座,千百年来,无人撼动他的地位。而他的《易水歌》,亘千载下,更无二语,已是绝响。

今天,我就接着《刺客传奇》系列,从荆轲开始,能说几个就几个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剧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01.易水送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易水畔,太子丹一行白衣白帽,墨带束腰,一片肃杀气息里,送行荆轲去往秦国。此一去,成也无回、败也无回,他的结果是注定的。

一阵一阵的微风从易水的湖面吹来,入骨的寒凉。湖面,一叶扁舟顺水而来,船头坐着他的挚友高渐离和他的女人红叶。悲凉凄婉的乐声,渡水而来,荆轲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苍凉之情闻者无不嗔目动容、暗自涕泣,连头发都纷纷上指。(这是史书上说的)一句唱罢,荆轲仰天长叹,一道白气直冲云天,化作长虹一道。想必是情感动天,以此呼应人间吧?!高渐离曲调渐转入激昂,荆轲又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化白虹”,太子丹感怀不已,万语千言终于什么也没说,只能用下跪亲自捧酒来敬这个勇士的行动来表达敬重、慷慨之情,荆轲一饮而尽。拔马而走。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剧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而身后易水之上,一枚红叶飘然落水。那女子的落水声不大,荆轲或许没听见,或许听见了,只是不用再回头。所有的结果都是注定的,意料之内的。她俩注定的生离死别。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此时太子丹还不知道,6年后,他自己也会在易水畔,望着茫茫的易水,想起故人,拔剑自刎)

02.刺秦

燕赵儿女兮慷慨多,慷慨高歌兮千山荡。千山独行兮飞鸟绝,飞鸟冲天兮志四方。四方驰骋兮尘土扬。公元228年,距秦大一统六国约7年。荆轲与副手秦舞阳带着秦叛将樊于期的人头、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还有一把短小的、涂毒的杀人小剑来到了咸阳秦宫。一个图穷匕见的故事,就此耽生。

过程大体上被人演绎了千百遍,就不多说了。据史料记载,大体如此:秦舞阳乃骨勇之人,临场脸色发白,先就露了怯;等到荆轲图穷匕见时,秦始皇早已有所防备,后来,赵高提醒秦始皇背剑后拔,荆轲被斩断断一腿,无奈之下,只能抛出匕首,却击在了铜柱之上。荆轲又被伤八剑,倚柱大笑,说:之所以不成功,并非我杀不了你,乃是因为要生擒你,逼你交出侵占的六国领土。说完,被杀死于乱刃之下。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剧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荆轲是唯一没有成功刺杀目标却享最高盛名的刺客,我想有多种原因,其中刺杀对象是秦始皇有很大关系,还有那首《易水歌》大大地渲染了悲壮气氛。

同样是刺秦,博浪沙张良策划的雷霆一击却鲜为人知,不免令人讶然。

至于失败原因,除了本身武艺不是太高的原因外,还因为与他搭档的队友也不是太合适。后世的各版本影视作品都有点夸大荆轲的武力值,他的武力值其实不是太高,至少不是盖聂的对手。但是他确实是个神勇之人,喜怒不形于色。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连环画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03.高渐离

慷慨歌燕市,易水送荆轲。秦灭六国后,高渐离流落秦都咸阳,伺机刺杀秦始皇嬴政,以继朋友之志,全春秋大义。然而,他只是一个乐师,别无所长。

始皇闻咸阳有乐者高渐离击得一手好筑(筑是古时一种乐器),其技艺精妙,余音绕梁,遂派人寻访。得知高渐离乃荆轲好友,有所顾忌。高渐离闻知此事,自刺瞎双目,秦始皇嬴政由此放心。

入秦宫当然不得携武器,高渐离就以铅水灌注其筑内,入宫献音于秦王,伺机以击杀秦王,事败被杀。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身死志不灭,虽死名犹荣。高渐离其勇气、气节完全不输于荆轲啊!也值得我们后人记叙、缅怀。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剧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剧照

刺客传奇(4):千里暗藏杀人剑――易水飞歌,图穷匕见

《苏幕遮 . 感 高 渐 离》

月高高,星寥寥。歌酒夜天,几番是欢笑。

红灯影里佳人俏,只是如今,人事已苍老。

孤江边,心邈邈。忆追旧年,送君易水畔。

微风拂水云音杳,击筑高歌,此生情谁晓?

就让这首《苏幕遮》结语此文吧!高渐离也值得后人祭奠啊!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