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如何為自己謀劃心儀的崗位(上)

職場如何為自己謀劃心儀的崗位(上)

01

2018年3月28日,晚上下班回到家我接到人事Linda給我打的電話,起初,我看到電話的第一反應便是“和我工作一定有關,要麼我工作出了什麼錯,要麼便是試用期提前解聘,但是我好像沒出什麼錯”。

接完這個電話,在得知我試用期提前轉正,我很開心,我以為我是直接可以做文案的,但是,linda姐和我說崗位變動由客服調動到市場運營策劃,薪水5k.

職場如何為自己謀劃心儀的崗位(上)

我立刻答應了,沒有絲毫猶豫。因為電話是最能反應一個人此刻的狀態,哪怕你有片刻的猶豫都能反映一些東西,而這些對於資深人事來說,一點點小細節分分鐘可以參透你在想什麼。

02

關於類似的事情我遇見了很多很多,我記得,上一次,公司開全體大會的時候,由於某個分醫院人手不夠,所以派我去幫忙,由於表現被分院的護士長看中,她便開會的時候直接提出讓我去分院上班。

這個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的老總、公司所有人都在,你的內心是不想去的。

如果換做是以前的我,肯定會直接當場拒絕說不去,但是,這種情況下你如果直接拒絕,便是得罪人。因為,我還處於試用期階段,在職場的根基不穩、而且在任何單位,領導都不喜歡不聽話的員工,尤其我們當時老總在、我的主管在、人事經理在。

我如果說去,那麼我之前做的就白費了,好不容易改行進入公司,由護士改行得到一個好機會,如果思考片刻會讓他們覺得你心思不穩定,內心不堅定。

03

在這種情況下,我一邊腦袋高速運轉想對策一邊嘴裡回答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公司這時候需要人,我很願意去,因為我也想多學點東西,但是因為我之前做的便是護士,我覺得我不太想往護士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願意去醫院幫忙,等醫院招到合適的人我再回公司,這樣也可以為公司節約成本,我還是希望以後往公司發展,老總您可以答應我嗎”?

說出這番話,其實我也是抱著賭的心態。因為其實,有好幾層意思,一層對於老總施壓,既可以表明我的立場、想法,同時也是要老總的一種承諾,明確自己的崗位方向,因為往醫院發展和往公司發展是倆個概念。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在場可以當見證人,一般情況下老總包括人事也不好日後反悔,而且可以向我的主管表決心,我是忠誠的,甚至領導會覺得能夠駕馭你,你機靈,反應快。當然有些領導會很討厭這樣威脅給領導施壓的員工,我可能會被貼上不好的標籤。

但是能夠為自己爭取為何不爭取呢?

04

在剛開始進入這家單位的時候,其實,自己也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之所以放棄大公司不去,來創業公司是因為,創業公司很多機會自己可以爭取,你有能力你上,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而大公司很多侷限性,很多規矩,能人太多。

我當時選擇這家單位是因為,面試的時候,lind姐和我說“你的文筆不錯,我希望你暫時以客服的崗位進入公司,給你4500的薪水但是三個月之後能夠勝任文案的崗位,我給你5500的薪水,但是如果你勝任不了只能做客服”。

於是,我來了。來了之後,我的主管並沒有經常讓我寫,也沒有教我任何東西,屬於完全放養,試用期一個月的時候才讓我寫了2篇文案,一篇實時報道、一篇活動方案。

這時候,我就知道自己離文案無緣了,那麼我就只能做客服,我當然不甘心,我是因為文案才來的這裡。於是,我接下來,便思考我是離開呢還是留下?

離開我又覺得失去一個進入自己想要的行業,喜歡的工作的機會,而且公司發展這麼好,留下,我又可能一直是做現在的崗位,那麼當初放棄大公司的機會,豈不是白費?

05

然後,這時候,我便一面和人事經常出去散步,吃飯。我沒有花任何物質上的東西去打動對方,因為花錢對方不一定要,而且意圖很明顯。

最後,我便是選擇的是精神上、心靈的方式:走心。

很簡單,有時間多接觸對方,比如,吃飯、午休,當然,要對方空閒的時候,我什麼都不做,就是閒聊,家常便飯的聊天。比如,聊人生、聊理想、聊天氣、聊旅遊,然後不經意的偶爾聊工作,最好是假裝好奇的聊或者讓對方主動提起,但是千萬不要聊天的時候目的性太強,可以把聊天當做請教,嘴巴甜一點。

就這樣,我瞭解了一些側面信息:公司信息、對方對我的印象、以及對方的信息(對方的工作經歷、家庭、興趣愛好等等),而自己則透露出自己現在可以對工作完全上手,自己想要多學點東西,拓展職業,不在乎薪水,怕自己浪費光陰。

06

因為,想要多學東西和為了薪水而且做這份工作是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人品不一樣、吃苦耐勞不一樣等等,而且每個人對於職場上新人大部分都不喜歡目的性太強,先看到結果、先看到薪水再去從事的人,都喜歡先做的人。

就這樣,印象建立好了,同樣,自己的想法、需求說出來了,也讓對方知道我的優勢、想法之後,加上工作勤快、積極、領導對我滿意,而後經常跟著老總參加會議、學習,我就由客服崗位調動到了市場運營、策劃。

今天的故事分享到這裡,未完待續......

欲知更多故事,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