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何为自己谋划心仪的岗位(上)

职场如何为自己谋划心仪的岗位(上)

01

2018年3月28日,晚上下班回到家我接到人事Linda给我打的电话,起初,我看到电话的第一反应便是“和我工作一定有关,要么我工作出了什么错,要么便是试用期提前解聘,但是我好像没出什么错”。

接完这个电话,在得知我试用期提前转正,我很开心,我以为我是直接可以做文案的,但是,linda姐和我说岗位变动由客服调动到市场运营策划,薪水5k.

职场如何为自己谋划心仪的岗位(上)

我立刻答应了,没有丝毫犹豫。因为电话是最能反应一个人此刻的状态,哪怕你有片刻的犹豫都能反映一些东西,而这些对于资深人事来说,一点点小细节分分钟可以参透你在想什么。

02

关于类似的事情我遇见了很多很多,我记得,上一次,公司开全体大会的时候,由于某个分医院人手不够,所以派我去帮忙,由于表现被分院的护士长看中,她便开会的时候直接提出让我去分院上班。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的老总、公司所有人都在,你的内心是不想去的。

如果换做是以前的我,肯定会直接当场拒绝说不去,但是,这种情况下你如果直接拒绝,便是得罪人。因为,我还处于试用期阶段,在职场的根基不稳、而且在任何单位,领导都不喜欢不听话的员工,尤其我们当时老总在、我的主管在、人事经理在。

我如果说去,那么我之前做的就白费了,好不容易改行进入公司,由护士改行得到一个好机会,如果思考片刻会让他们觉得你心思不稳定,内心不坚定。

03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边脑袋高速运转想对策一边嘴里回答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公司这时候需要人,我很愿意去,因为我也想多学点东西,但是因为我之前做的便是护士,我觉得我不太想往护士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愿意去医院帮忙,等医院招到合适的人我再回公司,这样也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我还是希望以后往公司发展,老总您可以答应我吗”?

说出这番话,其实我也是抱着赌的心态。因为其实,有好几层意思,一层对于老总施压,既可以表明我的立场、想法,同时也是要老总的一种承诺,明确自己的岗位方向,因为往医院发展和往公司发展是俩个概念。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在场可以当见证人,一般情况下老总包括人事也不好日后反悔,而且可以向我的主管表决心,我是忠诚的,甚至领导会觉得能够驾驭你,你机灵,反应快。当然有些领导会很讨厌这样威胁给领导施压的员工,我可能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

但是能够为自己争取为何不争取呢?

04

在刚开始进入这家单位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之所以放弃大公司不去,来创业公司是因为,创业公司很多机会自己可以争取,你有能力你上,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而大公司很多局限性,很多规矩,能人太多。

我当时选择这家单位是因为,面试的时候,lind姐和我说“你的文笔不错,我希望你暂时以客服的岗位进入公司,给你4500的薪水但是三个月之后能够胜任文案的岗位,我给你5500的薪水,但是如果你胜任不了只能做客服”。

于是,我来了。来了之后,我的主管并没有经常让我写,也没有教我任何东西,属于完全放养,试用期一个月的时候才让我写了2篇文案,一篇实时报道、一篇活动方案。

这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离文案无缘了,那么我就只能做客服,我当然不甘心,我是因为文案才来的这里。于是,我接下来,便思考我是离开呢还是留下?

离开我又觉得失去一个进入自己想要的行业,喜欢的工作的机会,而且公司发展这么好,留下,我又可能一直是做现在的岗位,那么当初放弃大公司的机会,岂不是白费?

05

然后,这时候,我便一面和人事经常出去散步,吃饭。我没有花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去打动对方,因为花钱对方不一定要,而且意图很明显。

最后,我便是选择的是精神上、心灵的方式:走心。

很简单,有时间多接触对方,比如,吃饭、午休,当然,要对方空闲的时候,我什么都不做,就是闲聊,家常便饭的聊天。比如,聊人生、聊理想、聊天气、聊旅游,然后不经意的偶尔聊工作,最好是假装好奇的聊或者让对方主动提起,但是千万不要聊天的时候目的性太强,可以把聊天当做请教,嘴巴甜一点。

就这样,我了解了一些侧面信息:公司信息、对方对我的印象、以及对方的信息(对方的工作经历、家庭、兴趣爱好等等),而自己则透露出自己现在可以对工作完全上手,自己想要多学点东西,拓展职业,不在乎薪水,怕自己浪费光阴。

06

因为,想要多学东西和为了薪水而且做这份工作是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人品不一样、吃苦耐劳不一样等等,而且每个人对于职场上新人大部分都不喜欢目的性太强,先看到结果、先看到薪水再去从事的人,都喜欢先做的人。

就这样,印象建立好了,同样,自己的想法、需求说出来了,也让对方知道我的优势、想法之后,加上工作勤快、积极、领导对我满意,而后经常跟着老总参加会议、学习,我就由客服岗位调动到了市场运营、策划。

今天的故事分享到这里,未完待续......

欲知更多故事,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