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它們生活在世界上最乾燥的環境之一,美國莫哈韋沙漠的心臟地帶。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這張圖片包括了此物種的全部自然分佈範圍,具有所有脊椎動物中最小的地理分佈。面積大小隻有6米長3米寬,是它們攝食和產卵的唯一場所。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這種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叫做-魔鱂(jiāng)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長度不足2.5釐米,全部存活個體可能不到50尾。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魔鱂究竟是怎麼出現在這個洞穴裡的呢?科學家一直認為,它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來到了這裡,然後演化成了今天這一獨特的物種。但是,關於這種魚類獨特的遺傳學特徵以及標誌性的生存狀態,近期又出現了許多疑問。

對洞穴的地質學以及魔鱂出現過程的研究顯示,土著印度安人可能在相對很近的時期才將這種魚引進到洞穴中。還有研究顯示,一些與魔鱂親緣關係較近、生活在死亡谷國家公園內的鯉齒鱂科物種,可能是通過陸上方式到達洞穴,可能是被鳥類攜帶至此,也可能發現了隱秘的地下河路線。

這些說法多多少少使魔鱂顯得不那麼特別,但是,在《分子生態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伊斯梅爾·薩拉姆和邁克爾·米勒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了新的解釋。

他們對魔鱂的遺傳史進行了分析,並與其他兩種關係較近的鯉齒鱂科物種,歐文鱂和異鱂,進行了比較,以確定它們分化的時間。

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魔鱂是在5萬年到8萬年前與其他物種分開的,比之前證據顯示的時間早了4萬年到6萬年。另一方面,魔洞本身也是在5萬年到6萬年前出現在莫哈韋沙漠中。魔鱂“從洞穴出口在地表上出現時就已經佔據了魔洞,並一直存活下來,”研究者說道。

簡而言之,這種小魚來到該石灰岩洞穴的時間比任何人以往認為的都要早。此外,魔鱂和魔洞有可能是同時出現。研究者指出:“兩個事件,魚的移殖和洞穴頂部的塌陷,可能都是由同一個目前還無法確定的地質事件造成的。”

新發現再次證實了魔鱂的稀有性和象徵地位,它們與世隔絕的狀態可能已經持續了6萬年。研究者稱:“我們的結果清楚地顯示,魔鱂在魔洞裡與世隔絕的時間比之前估計的2萬年要長得多,更可能是從洞穴開口出現於地表的6萬年前開始。”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魔鱂種群正處於滅絕的邊緣,現在已經採取嚴格的措施保護它們。

種群數量不到50只-它們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動物


同時建有應急的供水系統,以及培育研究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