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為什麼不直接建在月球?建在實體上不是比一直飄在太空好得多嗎?

吢酸嘀蒗漫


國際空間站是十多個國家用了十幾年,一共花費1600億美元建設起來的,如果在月球建設基地,耗資會成倍地增加,現有火箭的運載能力也難以承擔。

建設空間站是為了提供一個可供宇航員長期駐留進行科學實驗的場所,有美國提議,十數個國家參與,經歷了近十多年,才有了現在的規模,長100多米,寬51米,最大直徑6米,重400噸的大傢伙,由於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只有400多公里,運輸成本相對低得多,燃料充填後,可以在無燃料供給的情況下飛400多天,並且和地面以及月球表面不同,空間站由於是微重力環境,可以做一些重力環境中無法做或者不能很好做到的實驗。

由於空間站有人生存,需要時不時地為宇航員補充食物等物資,每年都有多次發射任務,而月球距離地球太遠了,用小型火箭運輸部件建設是行不通的,那樣建設速度太慢了,需要用大型火箭發射,但這樣做的話成本大大增加,加上人員物資輸入,在長期內都會是成本的累贅。所以以目前的航天從成本、航天實驗等方面來說,還是在地球軌道更合適。再者模塊化的空間站,只需要交匯對接就行,而建設月球基地的話,由於重量的影響,月球表面有崎嶇不平,無法簡單地用這種對接的方式,技術難度更大。

未來如果建設月球基地,首要解決的就是宇航員的生存問題,月球太遠,火箭發射和飛船登陸的難度比向空間站投運物資更大,宇航員甚至可能需要在基地內自己種菜,而現在人類還沒有在太空進行過大規模的種菜活動。其實在太空飄著和在月球上除了重力因素區別就不是很大了,宇航員都是在充斥著人造空氣的加壓空間內工作、生活。


來看世界呀


建立在月球上的就不叫空間站了,那成了各種科幻片中的月球基地了。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遠的月球上建立基地,但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只運行在距離地球400多公里的軌道上,相比起來,發射和維護不是一個量級的難度。

國際空間站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不斷的組合,現在已經是一個長達100多米,重量在400多噸的龐然大物。而國際空間站在近地軌道上運行成本較低,可供多國航天員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的目的,空間站使得人們可以在近地軌道上對太空進行探索,進行各種微重力的科學實驗。

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把近地軌道上的空間站搬到數十萬公里外的月球上。在上世紀,阿波羅計劃的登月艙重量也才15噸左右,而且空間站上各種宇航員的生活物資和運行資源都需要地面不斷升空進行補給,對於近地軌道比較容易實現。

但國際空間站耗資巨大,花費在國建空間站上的資金已經達到驚人的上千億美元。這還是在近地400多公里的尺度上,如果建造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那麼這個花費你可以大致估算一下。

但空間站畢竟是進行太空科學和技術的最佳研究平臺,國際空間站建立時,當時由於美方的反對,我國並沒有參與其中的建設,但目前我國也即將在2022年發射天宮太空站,屆時國際空間站趨於退役狀態,那麼天宮太空站就有可能是唯一在軌的人類空間站。

歡迎關注量子實驗室,評論裡請留下您的見解。


量子實驗室


題主有些相當然了,在月球上建造空間站哪有那麼容易?如果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很容易,人類現在早就去殖民月球了。

月球遠在38萬公里之外,現在的人類去一趟月球十分不容易。迄今為止,也只有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把12名人類送上過月球,此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去過月球,因為登月成本實在太高了。當年美國為了實現載人登月任務,耗費254億美元(按照2016年來算為1070億美元)。年度預算最高時曾佔到GDP的0.4%,NASA年度總預算的65%。

國際空間站的造價達到1500億美元,這已經超過當年的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可想而知,如果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所需的成本將要高得多。

另外,從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可以看出,人類去一趟月球十分不容易。宇航員每次造訪月球基地並返回地球,這就相當於一次載人登月往返,這裡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月球上除了目前無法使用的氦-3之外,其他資源對於人類來說利用價值不大,宇航員生活所需的資源都需要從地球上搬運過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雖然在近地軌道建造空間站所需成本會低很多,但就這樣人類也都很難承擔,國際空間站的經費一直捉襟見肘。因此,把空間站建到月球上,目前是完全不現實的。

在近地軌道建造太空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開展失重實驗,這種條件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月球上都是不具備的。因此,飄在太空中的空間站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當然,未來人類是有可能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只是現在還不現實。


火星一號


為什麼空間站不建立在月球上,這就要看建立空間站的出發點是什麼?以及成本、技術等各方面原因。

為什麼建立空間站?

為什麼要建立空間站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類不滿足於在太空做短暫的旅行,為了開發太空,需要建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所以空間站就孕育而生。

其實空間站的定義就是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的可供多名航天員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如果放在月球就不能叫做空間站,而應該是月球基地了。

空間站有什麼優勢?

要知道建立一座空間站可不是說說而已,以國際空間站為例,它總質量高達423噸,長108米、寬88米。要將這個龐然大物運上太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從1994年開始一共經歷三個階段,直到2011年才完成最終裝配。


換而言之,如果空間站不選擇距離地面400千米的運行軌道,其運輸成本就要成倍的增加。其次這個高度對於空間站自身的動力要求較低,因為燃料充填後,其可以在無燃料供給的情況下飛400多天。這也極大的降低了成本。

在前面的問答中我們曾說過,空間站並不能坐到完全的自給自足,需要不定時的從地球補給。因此距離地球太遠就意味著運輸成本的增加。在這個位置不僅成本低,而且本身重力環境的不同就是很好的實驗基礎,既然如此又何樂而不為。


科學認識論


空間站之所以不直接建在月球,還真是建在實體上並不比一直飄在太空好得多!

月球看起來距離地球很近,但是實際上人類對月球的瞭解並不多,畢竟人類自從美國施行阿波羅計劃的以後,近四十年過去了,卻再也沒有能力登陸月球。可見,人類並沒有將月球建成一個實體基地的能力。反而由於月球上的劇烈晝夜溫差變化等狀況,使得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實體基地以後,反而要為了解決這些環境變化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在太空中的空間站反而由於環境變化沒有那麼劇烈,更容易控制。同時發射宇宙飛船也比登月要簡單一些!

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實體的月球基地一定比太空空間站更好。畢竟月球距地球也僅有38萬公里,拿它當一個基地來探測以光年為單位的宇宙空間,相當於你想從北京去南極探險,在燕郊建立一個基地一樣可笑。因為,燕郊基地到北京的距離與燕郊基地到南極的距離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地震博士


類似於為什麼加油站不全部集中在煉油廠和油田附近。這樣石油出來就不用運輸到城市了,我們直接把汽車開到煉油廠加油,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不是更好嗎?

恩,我覺得這個道理和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到月球上類似。目前的空間站都在近地軌道,也就是距離地面四百公里左右的高度上運行。空間站的用途也是拿來做科學實驗。如果要把空間站建在月球上,首先就是發射成本大大增加。



比如現某款火箭可以發射一個十噸重的實驗艙,送到近地軌道,那麼同樣標準的火箭只能發射不到一噸的載荷到月球,軟著陸之後可能只有幾百千克。所以現役的火箭還沒辦法把能用的實驗艙送到月球上。

就好像剛才那個例子,為什麼我們不把汽車開到煉油廠加油,因為油箱裡的油不夠開那麼遠。除非我每天開個油罐車。


蛋科夫斯基


以目前的人類科技,想在月球建造月球基地根本不可能!

土星五號的發動機,一個重8.4噸一共五個共重42噸。就能支持3000噸重的土星五號好處亂跑了……60多年後,我們目前最強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重880噸就要裝上十個發動機才能帶著長征五號跑...



美國幾十年前能把阿波羅號送到月球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極限了,至今無法超越!當時執行任務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起飛重量3000多噸,實際有效載荷40多噸……

你們知道僅僅40噸的運載能力的效率對於土木工程建設意味著什麼嗎?按照這個成本效率就算把地球當了賣掉都不可能夠錢在月球建造基地,60多年前發射一次土星五號2億美元,用黃金等價換算相當於現在68.6億美元!也就是說用人類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隨便送5-10臺挖機剷車上月球的運輸成本就已經可以買下美軍所有現役最強的航空母艦了!



而5-10臺挖機剷車對於一個月球工程項目來說頂屁用啊連個小包工頭都不算!真有這閒錢,美軍都可以把地球推平無數次了……

中國目前的科技能力也不錯,雖然不能像美國似的可以往月球上面運送個幾十噸的挖土機……我們送個遙控電動車去月球玩還是沒問題的


Qiho



空間站是為了讓宇航員常駐太空進行科學實驗而建造的一種空間設施,雖然人類很早就構想出了空間站的雛形,納粹德國甚至想過在宇宙空間中建造太陽炮,但直到1971年人類才擁有了第一個空間站“禮炮一號”,蘇聯是因為無法和美國競爭載人登月才搞出空間站技術的,而且蘇聯也認為空間站經濟又實用,遠沒有登月那麼燒錢。

美國在蘇聯發生空間站之後也發射了自己的空間站,上世紀90年代西方各國和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一起設計建造了國際空間站,直到現在國際空間站都是宇宙空間中最大的人造設施,運行幾十年來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離退役也不遠了。

空間站本事就是為了高效率的在宇宙空間的近失重環境中進行各項科學實驗,月球基地固然比空間站更先進,但人類直到今天也無法高效率的前往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有很大的技術難度,而且地球向月球基地進行物資補給也很困難,萬一月球上出了什麼問題和事故,地球方面也是什麼都幫不上。

空間站和月球基地之間並不衝突,我國在2020年左右將擁有自己的空間站,嫦娥工程的最後也會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到時候空間站可以讓我國航天員長時間駐留太空完成各項任務,月球基地可以為以後的開發利用月球奠定基礎。

空間站只有建在宇宙空間中才是空間站,月球上的有人設施叫月球站,未來人類的大型空間站甚至太空城會越來越多,各種太空旅行項目也會陸續出現,近地空間早晚會像菜市場一樣熱鬧。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哇,這已經不是空間站了,這是直接去月球上建設基地啊。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從開始建設直到完全組裝好,一共用了17年,這還是多國合作的結果(沒有中國,因為美國阻攔,不帶咱們玩),足見難度有多高。

建設一個軌道高度400公里的空間站就已經如此,何談要去遠在38萬公里處的月球上建設一個基地?這中間已經牽扯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光是預算就是個天文數字,而且它的建設週期恐怕也非常驚人。還需要對運載工具——火箭,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達到頻繁便捷的運輸程度。但就這一條,就足夠科研人員吃上一壺了。

簡而言之就是:光是建設空間站就已經很難了,月球基地等下輩子再說吧。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建在月球的叫月球基地而非太空基地,空間站屬於太空站,和月球基地的性質差別很大。



相對於月球基地來說,空間站不受重力影響,基本上處於微重力環境。利用空間站可以進行很多無重力實驗,比如觀察植物在無重力環境下的生長情況、精子和卵子結合情況、細胞發育情況等等。通過這些實驗,人們可以獲得許多在地球上得不到的現象和實驗數據。這些實驗的進行,對於我們瞭解生命奧秘,揭示物種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月球基地即便建立,也是有地球約1/6重力的。所以在月球上面進行實驗,基本上和地球環境下進行實驗是類似的。人們沒有必要跑到月球上面辛辛苦苦建立實驗基地,無重力環境也只有太空中可以得到。



還有月球基地的建立也遠遠比空間站複雜,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也多。每次往返地球和月球都需要大量時間,同時整個過程還不是很安全。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考慮,人類首先進行太空站的建立才是最佳的研究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