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大於領證,農村結婚“只辦酒席不領證”的現象還有嗎?

結婚辦酒席是婚禮中重要的一環,對不同的人來說,意義不同。

對有的人來說,結婚酒席是浪漫,代表著一生中必須要經歷的美夢,是期待,是對方愛自己有多深的見證;

對有的人來說,結婚酒席是一種儀式感,代表著開啟了人生另一階段,是讓人記憶並回憶的美景;

對有的人來說,結婚酒席是為父母辦的宴席,是對雙方父母有所交代的無奈,也是收回以往所給出去的紅包人情的方式(送出去那麼多紅包,不收回來多不划算~)…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年輕時尚的人已越來越怕繁瑣,也越來越淡化婚姻酒席的重要性。有時候,他們寧願選擇旅行結婚,也不想辦事多、麻煩、繁瑣的婚宴,拿著辦婚宴的錢旅行比因彩禮爭吵、比應酬來往賓客要閒時的多。

不過,對有的人來說,婚姻酒席是必需品,在他們的意識裡,酒席凌駕於法律之上,代表著結婚;對這些人來說,酒席比領證重要,結婚可以只辦酒席不領證,但絕不可以只領證而不辦酒席的話,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領證不算結婚,辦結婚酒席才算真正結婚。

酒席大於領證,農村結婚“只辦酒席不領證”的現象還有嗎?

辦酒席就代表著結婚,辦完酒席嫌麻煩而不去領證的現象,在農村其實非常普遍。在老一輩人的思想裡,結婚擺幾桌宴請村裡村鄰是一種告知,告訴大家我家誰誰結婚了,在村裡家門口搭棚子擺桌子擺板凳、搭鍋灶露天做飯做菜,大家一起上手幫忙,小孩滿地跑的景象,村民覺得熱鬧、幸福。後來,村裡就有人專門組燒飯糰隊,自備鍋灶菜品,在其它人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幫忙。這樣的風俗,非常淳樸,也非常熱鬧。有的走出農村的人,甚至在城裡辦理婚宴,也要回鄉再辦一次。可以婚宴對於農村的重要性。

酒席大於領證,農村結婚“只辦酒席不領證”的現象還有嗎?

在湖南最新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演員郭曉冬說自己婚禮是在老家農村辦的,一方面是為了給父親交代,另一方面是作為農村人傳統思想的因素,這也可以看出來在農村婚宴的重要性,以及婚宴在老一輩農村人思想的根深蒂固。

因為有這種“辦酒席就代表結婚,不領證也沒關係”的思想,農村人結婚普遍都很早,有些甚至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在農村,只要上學的人,一般結婚都很早,且很多都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這在城裡,是很多人不敢想的,最起碼在父母那關不好過,可在農村屬於正常。現在,很多人在城裡工作,問一些人,基本上每個人身邊都有輟學結婚早的現象存在,有的人自己剛大學畢業,而以往的小學同學孩子已經滿地跑了。這點,讓人唏噓,也讓那些大齡剩男剩女頗感無奈和壓力。

除了結婚年齡早外,“辦酒席就代表結婚,不領證也沒關係”的思想,也成為某些不學好小青年的後路。最近所看書裡就描述了一個這樣的情形: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女非常不服父母管教,整天不著五不著六,在外和遊手好閒的小混混交往,和其中一位大約十九二十歲左右的酷帥青年越過底線搞大了肚子,當時覺得自己的愛情特酷特驚天動地,一切阻攔的人都是壞人,父母也不例外,當得知自己懷孕的時候,也是在一陣害怕後就想好了退路,那就是辦酒席結婚,等年齡夠了再去領證,反正在老家大家都只認酒席。當時看到這一段,覺得這小女孩真是無知者無畏,忒天真了。

當下社會已經日新月異,社會文明進步,可是隻辦酒席不領證的現象其實還會存在的,記得之前一段時間網上就連續報道了好幾例00後當媽的新聞,有的人算了算,應該是沒有到法定結婚年齡。

婚姻需要保護,婚姻中的雙方需要約束和保護,尤其是那些容易被愛情衝昏頭腦的人,“辦酒席就代表結婚,不領證也沒關係”的傳統容易擴大他們的放肆行為。大家還是應該理智。

酒席大於領證,只辦婚宴不領證的情況,你身邊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