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鬆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關公戰秦瓊式的比較,比如非要評一個整個歷史的十大名將之類的東西。平心而論,這樣跨越時空的評選往往是很不客觀的。但是,如果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場戰爭之中,比較起來會怎樣呢?

比如說,壬辰倭亂之中,明軍統帥李如松和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誰更牛逼?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首先吧,這個問題不太好比較,因為兩者一個是陸軍統帥一個是海軍將領;其次,我個人認為,當然是李如松。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在壬辰倭亂之中,前後一共分為兩個階段,按日本的年號恰好是文祿和慶長;按戰場劃分的話,也可以分為兩個戰場,也就是陸上戰場和海上戰場。這麼兩刀切下去,基本就可以把這場戰爭劃分為三個模塊:第一次陸戰,第二次陸戰和海戰。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之所以這麼分,是因為三個戰場的主角不同——第一次陸戰的主角是李如松,第二次則是麻貴;而海戰的主角,基本一直是李舜臣。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李如松的本事,在第一次抗倭援朝的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帶著四萬明軍,就敢去打屯兵近十萬的平壤城,只用一天就克復平壤,堪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軍事奇蹟。而在他的窮追猛打之下,雙方也終於休戰,考慮是否應該討論和平的問題了。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李如松之猛,還不止體現在這一戰上。在壬辰倭亂前的哱拜之亂,李如松就作為主將參加了戰鬥。而議和開始以後,他又回到遼東繼續征剿當地的土蠻,最終中伏而死。

相比之下,李舜臣的海上戰場,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畢竟當時的日本海軍實力首先沒那麼強勁,而海上戰場也不是主戰場。畢竟,這場戰爭的目的是將倭寇驅逐出朝鮮半島,海上打的再好,也只能是給岸上的陸軍打輔助,最終把倭奴趕跑的還得看明軍的陸地表現。

武將實力大比拼:壬辰倭亂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誰能力更強?

更何況,李舜臣的幾場大仗——鳴梁、露梁等,都是有明軍與其並肩作戰的,他還得接受明朝將領的指揮;而李如松,則是整個朝鮮戰場前半期的副總指揮(指揮由文官擔任)。兩相比較,無須贅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