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與根本

〖原創〗 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與根本

教育質量是教育的根本和核心,是學校教育的生命和底線。提高教育質量,更是農村教育改革發展所面臨的最集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必須以創新發展激發農村教育活力,協調發展優化農村教育結構,綠色發展引領農村教育風尚,開放發展拓展農村教育資源,共享發展促進農村教育公平為基本指導和思路,改革創新,協同發力,綜合施治,抓住關鍵和根本。

一、抓住關鍵,強化學校的科學管理

教育管理,特別是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學校管理,是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要儘快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就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克除目前農村中小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問題,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分類推進,上下聯動,內外發力,精準突破。一是市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改變管理思維觀念,去除行政化、行政化的管卡式管理模式機制,主動簡政放權,增強指導服務意識,堅決地、真刀實槍地貫徹落實國家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所制定的管理政策文件,放下架子,給學校鬆綁,下放該下放的管理權,真正兌現學校及校長應該享有擁有的辦學自主權,推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落地生根。二是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校長的培訓,改革選聘形式,提高管理隊伍素養。要解決目前農村中小學校長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創新改革意識不強,管理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作為上級管理培訓機構,應總結現時校長管理培訓工作中的經驗,吸取教訓,採取問題式、訂單式、能力提升式、工程項目式的多種有效培訓形式,抓好崗前、崗中、超前跟蹤培訓等環節,儘快提升農村中小學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建議儘快改革校長的任命選拔方式,引入社會公認的公開招考和教師推薦形式,減除由縣級行政部門單一任命的方式弊端,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實行校長專業職級制,調動其積極性。三是農村中小學要以人為本,實施精細化管理,儘快制定學校管理章程,完善效率各項管理制度,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當前,應儘快改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強化質量形成各個環節的指導、監控、檢查和反饋,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二、突出根本,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發展農村教育,教師是根本;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根本更在教師。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水平,直接關係著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的高低,因而,必須果斷地搶抓歷史性機遇,採取多種得力舉措,花大氣力,儘快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到2020)》,把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當作當前十分重要的戰略性工作予以重視,要恪尊師德為先,以德化人,提升質量,提高待遇,改革機制,激發活力等基本原則。加強農村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建設,適時補充農村教師隊伍的數量,促進教師隊伍結構的優化,二是要儘快提高農村教師的各種待遇。國家及省級政府已經出臺了惠顧農村教師待遇的多種政策規定,包括工資待遇,職稱評定辦法,重要的是市縣級政府要迅速落實,再也不能只見雷聲不見下雨了。切實解決農村教師工資收入過低,職稱評定指標少,條件苛刻的問題。三是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力度,增強實效性、針對性,省市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師資培訓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相繼出臺的《送教下鄉培訓指南》《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指南》,《鄉村教師工作坊研修指南》及《鄉村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指南》等重要方案,結合市縣實際,制定出臺適應形勢,符合農村教師實際的培訓計劃,理清市縣學校的職權責任,抓好教師培訓隊伍建設,確定教師需要的培訓內容,綜合採取生動活潑、富有實效性的培訓方式,儘可能使培訓體現普適性、普惠性、針對性和高效性。四是學校要強化和落實校本培訓,儘快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學校要改變等、靠、要式的校本培訓,開展發生在教師中間、教育教學現場、問題解決的校本培訓活動,制定激勵性措施,使教師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提升自身能力的培訓之中。

除此之外,要採取多輪驅動,強化教研教改工作;導向激勵,構建質量評價新的體系,也是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原創〗 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與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