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和稱呼


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說,我們是限量版的獨生子女一代,以後對於輩分和稱呼都會很簡單,因為沒有兄弟姐妹。但是我們爸媽那一輩、公婆(書面語 “爺爺奶奶”)那一輩兄弟姐妹都特別的多,稱呼都是按照輩分來,而且婚姻也要算輩分,差輩分的就不行。我公家的兄弟姐妹7個,都很長壽,我公是最小的,比公大的就喊佰公,有大佰公、三佰公,大么佰公,小么佰公,他們的老婆我們就喊佰婆。公的兩個姐姐我們就喊大公、么公,我一直很納悶,公應該是男性的稱呼,婆(書面語“奶奶”)才應該是稱呼女性長輩。為什麼公的姐姐要喊幾公,後來他們給我普及的是,因為是公那邊的兄弟姐妹就喊公,排行老幾就喊幾公,不分男女,她們的丈夫我們就喊姑公。她們每家都是個大家子,她們的子女我就喊表爺,按照姓氏排行,比如,大公(公的大姐)嫁給了金家,她的兒子我們就根據他家的排行,喊金大表爺、金二表爺、金三表爺。我公的哥哥們家裡生兒子的比較多,比我爸大的根據他們家排行,老大我就喊大佰爺,老二我就喊二佰爺,比我爸小的我們就喊幾爺,五爺、六爺。我們是么房輩分都很高像我現在而立之年,都有人喊我公,就說明跟我一輩的哥哥們都當公了,我堂妹還和比她小一輩的在一個班讀書。

我爸他們七姊妹,稱呼也是,四個姑媽因為是爸那邊的,所以就喊二爸爸、三爸爸、五爸爸、六爸爸。我們老家還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就是八字先生說八字大的娃兒要名義上過繼給別人,不能喊自己爸爸喊爸爸,所以從小我爸媽教我喊我爸叫佰佰。後來長大了,覺得這完全不科學,而且聽人家那些都喊爸爸,我居然喊佰佰,就自己改口喊爸爸,我爸還不是很樂意,後來就一直喊老爸。

我爸是老大和最小的么叔相差20歲,我么叔和我相差6歲,我們家從來都不缺小孩。我么叔帶著我玩,等我們長大了,我們這輩的孩子和我們最小的弟弟妹妹們又玩在一起,總是差輩的一起玩。就像我兒子回去跟他玩的都是小舅舅和兩個表叔。特別六爸爸(六姑媽)家的雙胞胎弟弟,我兒子特別喜歡他們,他覺得兩個表叔長得一樣好有趣,他們也覺得我兒可愛,大人們總要提醒他們說別欺負小輩子哈,其實他們都是孩子。

我們老家還有個稱呼習慣就是,有了孩子後就叫跟著孩子喊表示禮貌,比如,我喊我四叔,有了兒子後兒子喊他四外公,我也跟著娃娃喊四外公。結果,因為我們比較特殊,整個生產隊有半個隊的和我們都一個姓,按照輩分和稱呼,好多人我兒子都要喊外公,那些長輩每次碰見到他都逗他說這個乖外孫又回來了,總喜歡拿些好吃的給他。

每次家裡辦大事的時候,感覺有那麼多親戚,就覺得一個大家子熱熱鬧鬧的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