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

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漢 東方朔《佔書》

人日

人的生日

傳說在正月的前六天

女媧分別造了六畜

到了初七造出了人

是故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

或“人勝日”、“七元日”

傳統中國人在這一天戴人勝

吃七寶羹、吃麵條

撈魚生、登高賦詩

人日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南北方習俗略有不同

但不同的只是形式

相同的卻是習俗背後

對自己

對新一年

滿滿的祈祥與祝福

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

人日習俗

起始於漢朝

魏晉後開始重視

古人有“戴人勝”的習俗

剪綵紙為人戴在頭上

謂之“戴人勝”

時至今日

這一習俗已漸漸被遺忘

記得小時候

母親都會提前繡一些人勝

到了這天

花花綠綠綴在我們衣服上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北方有俗

人日這天不出遠門

不走親串友

不放炮仗

下午吃長面

也叫“吃拉魂面”

意即過年時東走西串

心都野了

故要吃拉魂面

把心收回來

準備春耕生產

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

與北方不同

南方在這一天“撈魚生”

把新鮮的魚肉

與佐料放在一起

一大堆人圍在一起

揮動筷子

一邊撈一邊喊:

“撈啊撈啊,發啊發啊!”

越撈越高

以期年年有餘

步步高昇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初七,人日
初七,人日

人日吃七寶羹

始於晉代

主要流行於南方

各地物產不同

所用的果菜也不同

但都以七樣菜蔬與米粉同煮

謂之“七寶羹”

清代黃景仁曾有詩曰:

豔以三陽節,分來七寶羹

作為對新歲的祈福

初七,人日

春日登臨,自古為適;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七日登高詩。近代以來,南北同耳。

——南北朝 宗懍《荊楚歲時記》

人日登高

這一習俗自古有之

從晉代起

歷朝都有人日登高的詩流傳下來

初七,人日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唐 高適

初七,人日

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

——唐 張繼

初七,人日

春盤食菜思三九,人日書幡誦百千。

——宋 蔡襄

初七,人日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隋 薛道衡

初七,人日

習俗因地而異

卻無妨對新一年的祝福

年假至此

全部結束

收魂收心

投入新的工作

開始新的生活

一切都是嶄新的

充滿希望

初七,人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