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西十三道街曾經的“老都一處”和“福泰樓”


哈爾濱道里,中央大街的南側,朝西,有一條1903年開闢的街道,當初叫“寬街”

這條街,最初,有200米長的街心花園,榆樹,丁香樹下,藍色的木椅,悠閒的人們在樹下看書,小孩子在玩耍。春夏秋冬皆是“風景”。

街心花園用藍色木柵欄裝飾著,街南是一棟棟歐式建築。

街北,大多是中華建築風格的民居。

當年,居住著,大多是在“北市場”做生意的人。

看看現今的門洞

晾臺

建築正面

由於這條街地處繁華地段,1923年山東人陳鳴九將1902年在“海參崴”開的館子“福泰樓”遷到哈爾濱。

落腳在西十五道街19號

“館子”有400平方米,25個夥計。

當年,福泰樓就在這一建築的附近。

當初,整潔的院落。

現在,破敗不堪。

從建築窗戶的大小可見建築的體量

當初,建築質量歷經百年風雨。

磚結構,依然堅固。

經過現今的改造

這裡,原來是“福泰樓”飯館的大致位置。

現在,成為老都一處餃子館。

在1920年代哈爾濱的街市圖上,這條街,顯著標明:

道北,這裡是“福泰樓”飯館,哈爾濱著名的老字號。日常經營100多種菜餚:尤以“北京烤鴨”,“家常桂魚”,“紅燒海參”,“生菜大蝦”等著名;涼菜以:熗蝦子芹菜,熗黃瓜,水晶肚等出名。

現在,“福泰樓”在這條街上消失了。

門洞

老房子

木欄杆

院落裡的廁所



老建築,多年空閒。

街心花園,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了。

路南,歐式建築保存相對完好。

這,之前,有一棟三層歐式建築,臨街一樓,西十三道街54號:1923年河北人楊傳增在這開了一處“餃子館”,名叫“老都一處”。最初,僅是三四個人的手工作坊。三鮮水餃和燻醬菜。1956年公私合營。那時,想吃老都一處水餃,真不容易,發“小木牌”排號等候。

現在,老都一處搬到路南。

西十三道街,1925年,叫中國十三道街。

歐式建築的門

仍然厚重

樓梯

外立面

院內的建築

質量

至今

堅固

窗戶的採光

建築樣式至今,仍然很“氣派”。

窗戶上方的“弧線”,造型美。

這裡,曾經是“花鳥魚”商店。

這裡,曾經是道里文化館。

百年滄桑

西十五道街是中央大街的“附屬”街道,為了展現城市歷史建築原貌,亟待修復,整理。

哈爾濱,曾經有個“寬街”,街上曾經有個長長的,漂亮的街心花園,還有“福泰樓”飯館和“老都一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