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選股:我為什麼不買中小創

二馬曾經多次說過,不買中小創股票,要買大國企,大藍籌。對此很多人不理解,認為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貪腐嚴重,不值得持有。確實,中小創(以民營企業為主)非常有活力,是科技創新的源泉,體制靈活,效率非凡,有解決了80%的就業。為什麼在股票市場上二馬不選擇呢。

由此,二馬想起了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在股票市場上,本該成為橘的大量中小創企業成為了枳。

人性是貪婪和自私的,企業上市就是為了套現。這個是最基本的假設。如果您認為企業上市是為了給讓公眾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請您拉黑二馬,咱們沒有共同語言。

那麼企業大股東及管理層套現的手段有哪些呢:

1、定向增發:

很長一段時間,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做定向增發管的很鬆。大量上市把定向增發作為圈錢的重要手段。那麼,上市公司是如何通過定向增髮圈錢呢。這個有一個背景。就是中小創公司估值很高,特別是成長型的中小創企業,往往估值在40-50倍,甚至更高。而一級市場上的企業的估值可能只有10-20倍。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從一級市場上購買企業,注入二級市場。一倒手就是1倍以上的利潤。很多上市公司不停的增發,注入,樂此不疲(有這麼好的賺錢機會,估計誰都會樂此不疲的,傻子才不幹呢)。相當於上市公司幹起了證監會的職責。那些年創業板的高增長主要是依靠併購這種外延式增長實現的。後來定增增發審核趨嚴後,創業板的業績增長也就原形畢露。

定向增發看起來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受益了,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隱含受益者,就是被收購公司的股東。這裡存在利益輸送的空間。下面我們談另外一個名詞叫做會計商譽。

2、商譽: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上市公司收購時,往往會產生商譽。就是說,上市公司認為自己買的企業物超所值,額外多付了錢。那麼是否真的物超所值呢,這個只有天知道。所以商譽是利益輸送的一種手段。那麼上市公司多支付的商譽對於上市公司有明顯的損失沒有。2007年上市公司實行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商譽不進行攤銷,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這個減值測試給了上市公司巨大的操作空間,他可以認為這部分商譽不需要減值。那麼這部分商譽就可以作為資產長期存在。對於上市公司的估值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對於商譽進行逐年攤銷的話,商譽的攤銷就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利潤,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就不管輕易給被收購公司以高的報價。可以看出,是會計準則的不合理變更導致了上市公司併購時的利益輸送。

3、股權質押:

由於證監會未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對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做了嚴格的限制(二馬認為真的沒有必要去限制,人家做企業上市就是為了套現,為什麼要阻止這種合情合理的需求呢),導致上市公司股東在二級市場去減持很困難。他們想了一個新辦法,把自己的股權打折質押套現(相當於他們的成本,打折價可能已經是成本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了)。狡猾的大股東又跑了。股權質押給了證券公司,遇到股災,想平倉都不行。證券公司苦呀。

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圈錢、套現的手段不止這些,以上羅列的都還是合規合法的手段。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很難怪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擇手段。大家做實業已經很困難,現在有一個非常容易的賺錢手段,雖然不那麼道德,但是合規合法,相信很少有人可以抗拒這種誘惑

針對這些問題,解決的手段有哪些呢?

1、實現註冊制:

在發審制下,上市公司是稀缺資源,市場給了上市公司過高的估值。上市公司利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差價賺錢。如果推行註冊制,誰想上市都想,只要你財務數據不造假,你就可以上市。批量供應。這樣的話,普通企業的PE 就只有幾倍到十幾倍。看看誰還有興趣IPO,還有興趣搞增發。較低的PE,估計做股權質押的大股東也會少很多。一個企業好不好,估值是關鍵。對於一個企業,如果是30倍的PE,那麼他可能就是個垃圾,但是如果PE變為5-10倍,那麼可能他就值得投資。證監會在處理IPO上,還是要知道堵不如疏。越是堵,堰塞湖越危險。

2、《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違規披露的定格處罰為60萬。感覺我們的法律法規是兒戲。不說了。

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二馬是不買中小創,特別是民營企業股票的。

那麼不買民營企業股票,特別是中小創民營企業,買什麼呢?買國企,買部分國企。

怎麼看待國企存在問題問題呢,二馬簡單分析一下:

1、低效:對於講究效率的競爭性行業是不適合國企生存的。國企也基本上慢慢退出了這些行業。而對於資源及品牌壟斷的行業,效率低點關係不大。

2、貪腐:國有企業領導再貪腐,由於有國家的審計,同時他們的任職有年限,他們通過貪腐拿到的錢對比整個企業盈利來說比重不會太大。而民營企業老闆掌控著整個企業,他們的手段往往更兇殘。甚至可以把企業掏空。

沒有完美的企業治理結構,相對而言,國企更值得信任。

二馬曾經對於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做個一個簡單的分析。

1、貴州茅臺:

(1):股權關係: 國有控股

(2)、企業目標: 盈利;

2、五糧液:

(1): 股權關係:固有控股;

(2)、企業目標:A、盈利;B、為當地GDP做貢獻。

3、大型銀行:

(1)股權關係:國有控股;

(2)、企業目標:A、盈利;B、在國家要求下,犧牲部分銀行自身利益為企業輸血。

4、中國重工:

(1)、股權關係:國有控股;

(2)、企業目標:A、提升國家軍事實力;B、盈利

二馬點評:

針對以上四個國有控股企業,他們的企業目標是不盡相同的,這些不同點,在某些時刻就是雷,需要我們時刻小心。相對而言,茅臺的目的是比較純正的;五糧液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受到宜賓政府的影響;大型國有銀行,一方面享受了政策紅利,但是在企業需要求助時,可能會不顧資產質量去給企業貸款。例如,現在國家要求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利息,銀行只能執行。對於中國重工來說,盈利是第二位的,這類企業要堅決迴避。

綜上可以看出,大A幾千只股,其實可以放心買的公司很少,我們首先回避中小創,特別是其中的民營企業。

二馬選股:我為什麼不買中小創

號稱賬上有150的現金的康得新無法兌付10億的到期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