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近日,樂陵警方破獲公安部督辦的

“王某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民警分赴德州、濟南、上海、蘇州等地

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

覆蓋10餘個省份公民個人信息倒賣犯罪的

“德州線”犯罪鏈條告破

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然而揪出這根“狐狸尾巴”竟緣於一個

"騷擾電話”

你好,是張先生嗎?我們是德州信貸公司,

請問你最近有資金需要嗎?”‍

相信不少人曾接到過類似的電話

也許會直接掛斷或默默標記為“騷擾電話”

然而讓犯罪分子想不到的是

這次接電話的是一名警察

2018年6月的一天,樂陵市局網安大隊張警官接到了一個區號為0534的座機號碼,對方還“精準”報出了他的姓氏。張警官馬上反問:“你怎麼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對方停頓了一下說:“我是隨機撥打的。”“那你怎麼知道我姓張?”對方支支吾吾了一會兒就掛斷了。

這一番“交流”,令張警官很不是滋味:“雖然身為民警有警覺性,但如果這樣的電話被老百姓接了,很有可能就上當受騙,造成損失。騙子可惡又可恥,必須嚴厲打擊!”張警官立即向上級進行了彙報。樂陵警方對該案高度重視,迅速向上級彙報案情,市公安局網安支隊隨即對德州地區進行網絡巡查,一場協同打擊倒賣個人信息的行動立即展開。‍

追 蹤

“大海撈針”鎖定嫌疑人

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日復一日進行篩查,一干就是三個月,終於梳理出了一條清晰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鏈條。市縣兩級網安部門協同作戰,通過多輪分析研判,針對已成型的涉案人員信息和交易情況逐一固定證據。種種跡象表明,眾多的涉案線索直指德州的王某山,他就像一個“神經中樞”,眾多的信息經他轉手,輻射面廣且上線下線交易頻繁。9月25日,樂陵警方正式立案。

收 網

全鏈條實現“精準打擊”

“王某山,我們是樂陵市公安局民警,知道為什麼找你嗎?”

“不知道。”

“你涉嫌非法販賣公民個人信息。”

“這也算犯罪嗎?”

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民警與犯罪嫌疑人王某山

10月15日、16日,民警分別在德州、濟南將王某山、曹某華抓獲。為打擊整個犯罪鏈條,樂陵警方先後趕赴上海、蘇州,將王某山的上線譚某陽,以及譚某陽的上線張某生抓獲。上述四人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後經警方查實,張某生的上線為青島某保險公司員工,其已被吉林公安部門打擊處理。

至此,關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整個“德州線”犯罪鏈條全部告破。目前僅王某山這條犯罪網絡,就已經覆蓋山東、江蘇、上海、吉林、新疆、福建等10餘個省份,涉及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眾多,購買個人信息用於推銷保險或電銷的有數百人。鑑於案情重大,2018年11月,由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牽頭,將此案申請為公安部督辦案件。

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目前,警方查實王某山涉嫌非法販賣公民個人信息12萬餘條,與其他三名嫌疑人共計非法販賣公民個人信息超過20萬條。‍

起 底

涉案人員皆因“貪”

德州警方通過打擊“王某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發現,該類犯罪已經形成了一個黑色產業。其由保險公司洩露信息開始,幾經轉手,這些公民個人信息被保險公司或者電話銷售行業使用。

超20萬條個人信息變“透明”……德州警方搗毀倒賣個人信息犯罪團伙

張某生供述說,錢來得太快了,每天躺在床上打打字,十幾分鍾就能賺幾千元,這促使他被判刑後重操舊業。民警介紹,此類案件的涉案人員皆是因為“貪”,在抓捕和審訊期間,王某山的手機社交軟件中仍有人在向其買賣個人信息。這些個人信息被“一次購買、多次賣出”,最終讓市民成了“透明人”。

個人信息被洩露,對我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被洩露的信息單純用於推銷保險或者電話銷售,會給市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干擾,若被某些詐騙或者網絡黑客使用,會給公民個人財產帶來極大損失。更嚴重的是,如果被用於其他暴力犯罪,將對公民人身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敲黑板!劃重點!

民警提醒:

日常生活中,市民要儘可能少地披露非必要信息,對個人敏感信息更多加以保護,不要隨意連接陌生WIFI,不要輕信掃碼給禮品等活動,更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在下載、安裝手機應用時,要仔細閱讀用戶協議,瞭解自己擁有哪些隱私權利。對自己的財產、健康生理、生物識別、身份等信息要妥善保管。

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任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

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