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應該任性,應該有攻擊性?

是個人,都會遇到委屈的事情。委屈的一逼,遇到渣男,遇到傻逼老闆,遇到不懂事的父母,遇到在路邊狂咬人的瘋狗。我們怎麼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這麼對待你。很多人會更加委屈,我都這麼委屈,這麼憋屈,怎麼還是我不對呢?因為你不夠任性,不夠有攻擊性,不夠狠。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叫做,只有強者才有做好人的資格。你很不服。我們一一道來。

1,拒絕做表面的好人

很多人一直被欺負。很大情況下,他們就是表面的好人,溫順好說話,做事踏踏實實,不會惹是生非。而這樣的人,願意被人欺負。雖然我不相信大部分是壞的,但是,人性就是喜歡試探,喜歡伸張自己的觸角到別人的地盤。你會發現,進入一個新環境中。剛開始,大家都保持一定的距離,相敬如賓。慢慢的,有人開始跟你開開“玩笑”。如果你很順從的接受,接下來他們會繼續開這樣的玩笑。有人看到一個人可以這樣做,那麼,另一個人會這樣做。烏合之眾,人群效應。你慢慢會變成眾矢之的。

最可怕的是,有些受害者,自己還會被投影。自己也覺得自己該被欺負。惡性循環下去,你被欺負的越來越多。最終,你就是一個悲劇。

這樣的人,真的是好人嗎?我想我需要打一個問號。

  1. 他們在潛意識上允許了別人的傷害。這是他們無意識的行為。但意識到這件事,本身很難。
  2. 環境的惡。最最典型的一個例證,就是校園霸凌。在國內成了一個普遍風氣。作為環境的管理者,是最大的問題點。
  3. 這些表面非常好的人,或許有自己的潛意思的需求。人的行為都有某些利益的訴求。這個應該可以稱為動機。而這些好好人幾乎從這些事情裡面找不到任何理由。他們為啥平白無故被人欺負呢?如果偶爾一兩次,是遇人不淑。那麼,連續被某個對象呢?或許,他們需要這樣老好人的稱號。

2,你其實只是表面的好人

你在扮演好人角色。我喜歡一種比喻,把人比喻成一個容器。人想讓別人看到都是容器裡的東西。就是人是可以自我塑造,自我改變的。不同的人看到你,都是不一樣的。父母眼中乖乖的你,朋友眼中仗義的你,情人眼中溫柔的你,對手眼中惡毒的你。我們只是在飾演我們的角色。而那些老好人在飾演無辜者,獲取別人的同情,滿足自己內心的正義感。

或者這裡的潛臺詞是:你看,他們又欺負我。我是一個好人, 而他們是壞人。他們都該死。我生活在一個地獄中。我無法脫離這裡的困境。

而這件事也驗證一些現象。例如,被家暴的妻子還是容易回到原來的丈夫身邊。所謂的”聖母清潔“,不正是在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甚至是強大嗎?像耶穌一樣的人。我就是那個受盡侮辱,忍氣吞聲的那個。而你們都是壞的。我並不是為某些傷害別人的人辯解。我不覺得人性本善,也不覺得人性本惡。人性好壞,看場景。而那些無意識作惡的人, 一樣該受到懲罰。那些在場景中欺負別人的人,同樣需要被指責。Google 那句“不作惡”,同樣適用於每個人。

總結一下,表面好的人,或許在追求我是無辜,我是清白的自我實現。而這個跟他們的自體虛弱有很大關係。如果他們有足夠信心或者足夠的力量,他們會清理掉外界的威脅。很多情況下,因為過去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忘記,或者讓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這麼做。

很多很喜歡舉大象被一個小小的鏈子鎖住的故事,說大象太笨,被自己束縛住。豈止大象,我們每個人都被某些事情鎖住了自己。有人被孩子,有人被父母,有人被妻子,這些可以成為家庭瑣事。有人被工資,有人被房貸,有人被大公司名聲,這些可以成為物資虛榮。每次聽到大象和鏈子的故事,我從來不笑,因為說的是我們自己。

3,攻擊性是對

有人說和氣生財,有人說忍耐是很重要的,有人說每家公司都是這樣的。我呸!先看看所謂的這些人自己經歷過多少事情呢?如果只是單純拿年紀說事,我從來不認。年紀,只代表你出生早晚,跟經驗積累沒有太大關係。因此,樣本數量不夠。其次,這樣的話中,我聽出自體虛弱。背後的聲音是:我很弱小,不要去爭鬥。我們很容易被人滅掉。我們只能忍辱負重的生存下去。是不是跟大象和鏈子的故事,被家暴的妻子的故事很像。幾乎是同樣的邏輯。最後一點,也是人性最最可怕的一點。他們想證明他們是對,他們是強的。如果你做到了,你不和氣也生財了,他們會失落。因為他們沒有做到。你不忍耐,也有大把的機會。他們會嫉妒。為啥他們從來不說馬雲,為啥他們從來不說比爾蓋茨,他們為啥不去勸勸他們呢?因為他們自身太弱小了。在這些人面前,他們自我存在會變得極度的虛弱。

所以,有時候看一個人,就看他在大場面上有沒有自信。這件事,很重要。很多在內部很威風的管理者,一旦到更高一些的場合的時候,就是失去過往的威風。為啥呢?弱唄,從骨子裡面帶出來的弱。緊張是能夠接受的。不卑不亢,是我們應該接受的。我很喜歡一部電影的臺詞:

我們是眾神的子孫 無人能與之抗衡 烈日之下的希望 鋼鐵般的意志 無所畏懼的步伐 為我們證明 我們開始書寫自己的命運。人人生來平等,能夠平帶待人,已然不易,同時要平等要求別人,也非易事。

所以,別人論述的和氣和諧是不成立。攻擊性不對嗎?任性不對嗎?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呢?會叫的孩子,有奶喝,會撒嬌的姑娘,有人疼。這是俗語,不一定準確。但是,會表達的,會溝通的人,容易在社會中立住腳跟。會表達,會溝通,是表達自己的慾望,溝通是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麼,先得表達出來,不然,這個世界怎麼給你。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強烈的願望才能夠被實現。那麼不說出來,不表達出來的願望,能夠稱得上強烈嗎?所以,張牙舞爪的人更容易獲得自己的利益。

活著要有自己的攻擊性。沒有攻擊性的人,容易被人欺負,容易被人莫名其妙的甩鍋,莫名其妙的壓榨欺凌。我就是一個曾經的好人,直到現在,還時不時被人來這麼一出。心裡特別想教訓一下對方。不過嘛,現在的我不再忍氣吞聲。不爽就叫,不開心就走。沒興趣沒精力陪不成熟的人玩這種投射遊戲。攻擊性是人天生的屬性之一,是人慾,想要去施展,伸張自己的觸角到更大廣闊的空間。那麼充滿活力的人,每天都在夢想,在想佔領這個世界,想去改造這個世界。馬雲,每次講話都無比激情,他的潛臺詞,就是想去伸張自己的觸角。攻擊性不好不壞,就看你如何去使用這些東西。活著需要夢想,需要想象力。沒有想象力的人,跟條鹹魚差不多。

沒有攻擊性的人,跟鹹魚差不多的原因,讓人感覺沒有生機,沒有活力。沒有攻擊性的男人,容易被成備胎、供養者。男歡女愛,人類最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傳播自己的基因。如果你連這個都無法表達,談什麼嗎?你不可能沒有,要麼你是聖人,要麼你就是廢物。攻擊性對於男人很重要,這是你從眾多備選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同樣,這件事對於女人一樣很有益。會作,會撒嬌,會來事,會勾引的女人,是不少男人心裡那個癢癢肉。永遠只會溫柔和溫順,那麼生活真的就是變得如冰面一樣平靜和寒冷。很多男人喜歡顏值高,但是,我相信更多男人喜歡那些會來事的姑娘,所謂的“妖精”。坦誠一點,男歡女愛。難道不更多是那份心動,或者叫做激情的東西嘛?

團隊做事,差不多也是這樣的道理。你喜歡平淡無奇的團隊嗎,平淡無奇的隊友嗎?還是喜歡一個有個性的領導和有趣的隊友呢?哪怕這個領導張揚張狂,甚至有點犯錯,但是,也比那些壓抑無聲的團隊更好。你喜歡是激情,喜歡是熱情,你喜歡的東西,都得帶著那麼一點點的攻擊性,像是蘇打水裡面的那些氣泡。刺激!

4,活著就是為了體驗,為了快樂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說,不能多想這個問題。很多人勸我不要看心理學的書太深,容易迷失。不好意思,我從來不聽人勸。我已經很迷茫,苦惱很久這個問題,甚至瘋狂過這個問題很久了。你們說的那些,我都碰到了。陷入深淵,卡在裡面久久不能動彈。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來解答。現階段,我只能說,人生不就是為了體驗了嗎?體驗活著,體驗傷痛,體驗自我,體驗快樂。所謂“自由”,目的不就是讓自己有更多體驗的機會嗎?沒有自由的人,就是三點一線,早九晚五。不好意思,我就是過著這樣生活的人,同時,還是苦逼的想著這些事情的人。這不妨礙我去想,甚至不妨礙我去為這些做計劃,不妨礙我去任性,不妨礙我去“攻擊”。

不要委屈自己,不要被人欺負。方正,我喜歡快樂。如果你告訴我你是個受虐狂,請繼續。我還無法在苦中做樂。我依然做自己。

後記,更好的成為自己。

為什麼我們應該任性,應該有攻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