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買不起鹽,那他們吃什麼呢?

唐吉訶德7061001


先說說古人為何會買不起鹽,因為古代的食鹽是國家專營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才會出現百姓買不起鹽的情況發生,而國家的鹽價格高主要是由兩方面引起的。

一:製鹽成本過高

眾所周知,鹽都是用海水煮出來的,當時的技術並不發達,所以成本非常高,再加上受產地影響,運輸成本也隨之上升。

二:鹽稅過高

《漢書》記載“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從這裡可以看出,鹽不僅可以致富,甚至可以讓國家富強,齊國的管仲就曾設立鹽官,專門負責煮鹽。

國家制鹽後就計稅授鹽,讓百姓出錢,百姓要交鹽稅,至於如何收稅,每個時期都不同。

這樣看來,百姓還沒有吃到鹽就已經要交錢,古代苛捐雜稅本來就多,貧困家庭更是連官鹽見都沒見過,不過像一些地主家庭、富貴豪紳、貴族世家,他們肯定是吃的起的,而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們也不可能不吃鹽,他們又吃什麼?通過什麼渠道購買?

都知道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個人每天都要攝取6——10克的鹽,這樣才能保持人體心臟的正常活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及體內酸鹼的平衡,除此之外,鹽號稱“百味之王”,如今沒放鹽的菜餚似乎並不好吃,沒讓人產生食慾。

這時候就出現私鹽,私鹽價格低,百姓也吃得起,但是販賣私鹽在古代是犯法的,私鹽指的就是未經官方和稅務機關允許或者批准,從而進行私制、私運、私賣的行為。

私鹽在古代和官鹽是成反比的,官鹽的價格越高,鹽稅越高,私鹽就越好賣,利潤也越高,私鹽也就越來越多,雖然官府會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根本控制不了私鹽的所有通過渠道,但凡有需求就會有人賣,因此百姓就靠購買私鹽度日。

而古代販賣私鹽是死罪,所以控制私鹽有時候嚴格有時候相對放鬆,嚴格的時候,百姓很難購買到私鹽,所以一般來說會私藏一些,以作備用,但是也有不私藏的,實在買不起官鹽,又買不到私鹽,最後只能不放鹽,直接煮熟後吃即可。

即使如此,相比那些食不果腹的流民還是要好很多,生活在如今這個年代,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足。


羽評郡主


首先,鹽肯定能買得起,只不過吃多吃少的問題。

人不可能不吃鹽,不吃鹽根本走不動路,尤其是古代,農夫一天勞動量巨大,發汗也多,不吃鹽根本幹不了活。

有人說,草原民族就不吃鹽,這是因為遊牧民以牛羊肉為主食,他們在處理肉的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精加工,而是和著血和動物乳汁烹調,這裡面含有的鹽分比植物多,所以不用額外吃鹽。但是農耕民族就不一樣了,以穀物和蔬菜為主食,必須在飲食裡添加鹽分。

其實中國從來不缺鹽,只不過控制鹽的銷售。

早在公元前6050年,當時還是新石器時代,羅馬尼亞的原始人就學會用陶器煮鹽泉水的,以提取食鹽的技術;在中國山西省運城市,也發掘出同一時代的古代鹽場,表明中國製鹽業的開端。

因為鹽是必需品,所以政府要麼專賣食鹽,要麼授權私人經營,反正一直保持壟斷。這樣一來,朝廷不僅增收,而且控制了經濟命脈,豈不美哉?但壟斷一定會造成市場不滿,歷史上就爆發過很多關於食鹽的衝突。

意大利統一前,威尼斯就跟熱那亞為了鹽幹仗。法國大革命的一個誘因就是過高的鹽稅,運動過程中成功廢除了鹽稅,可拿破崙當了皇帝后,宣佈重新徵鹽稅,理由是支付對外戰爭的經費,直到1945年,法國才再次廢除鹽稅。

綜上所述,窮人肯定要吃鹽,如果買不起官鹽,就買黑市上的私鹽,反正肯定要吃。歷史上很多巨梟都是幹私鹽出身的,比如黃巢。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廁讀大歷史


我只知道我們這個地方(魯西,予北,予東大體相同),買不起大鹽(官鹽)的,在解放前後(再早我不記事)吃自制的小鹽,或買小鹽(當地造,很便宜。

小鹽就是在低窪地潮白的鹽鹼土收集起來,經過簡單熬製,再讓鹽鹼分離,製成小鹽和糊塗鹼(黃泥狀)。

小鹽因不純,帶有濃濃的苦味,但亦能吃。

另一部分糊塗鹼,再溶再過濾,放在盆裡結晶成稍好一點的牙鹼(學名叫十水碳酸鈉,可以食用,比鹼面(現在的食用鹼便宜很多),所以大家都用得起。

大約53年後,用大鹽(官海鹽)的就多了。63年後小鹽,糊塗鹼基夲不見了。


慢悠悠190700058


鹽在古代真的是一種暴利的商品,所以漢武帝之後,鹽就變成了國營的。但是即使是國營的,古代難免還是有極少部分的人買不起,或者亂世的時候,買不起的人家就增多了。但是鹽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他們怎麼解決吃鹽的問題呢?得分情況來看。

產鹽地的人

若是在產鹽地的人,特別是海邊的人們,那麼可以自己偷偷摸摸用海水煮鹽,只要自己不經營只是自給自足,那麼就沒有多大的事情,所以生活在海邊的人可以用自己煮鹽的方式來解決吃鹽的問題,至於其他的產鹽地,要麼就去當鹽工,這樣可以得到鹽,要麼就是能像海水那樣公共免費獲得的“原料”,也可以自制。


內陸不產鹽地的人

其實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海邊那麼好的待遇,內陸地區產鹽的地方雖然也不少,但是也很容易被完全控制住,吃不起鹽的人也不全都是去當鹽工。故還有一種鹽的做法,是聽老人說的,就是有人挖茅房旁邊,特別是那些經常撒尿的地方的土來製鹽私下販賣,因為尿液裡面含鹽。這種做法直至民國時期都有,這種鹽比官鹽更加的便宜,這樣當然就能吃的起了。


其實雖然武帝之後,鹽被國有化,但是古代的管理確實不咋樣,比如古代均田管理不利導致名存實亡,最後乾脆就直接亡了。

但是正規的產鹽方式還是官家把控,不過這種用尿液製鹽的“土辦法”就是官家管不住的地方了,鹽在古代也算是很多人家都能買到起的,但是總還是有極小部分人家買不起,或者因為逢亂世等等各種原因買不起,這樣的人也得生活,故而在下推論這種方式是解決古代因各種原因導致買不起官方的鹽的一種妥協的方式。


淡看天上月



窮人買不起鹽,大概只能說是買不起官鹽,古代鹽分官鹽和私鹽,官鹽價格昂貴,但私鹽普通老百姓還是能吃得起的,猶記得在我小時候生活的農村,當時就有私鹽販賣,不過那時的鹽不像現在是顆粒的細粉末,而是粗鹽,顏色泛黃或者說是灰褐色,醃雞蛋醃鹹菜大量用鹽的時候就用這些鹽。

古代鹽價格貴一方面是國家壟斷,鹽稅高,比如漢景帝時造反的七國之亂之一的吳國,為何富足,就是因為有煮海水為鹽的便利,然後通過販賣,牟取暴利,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營,將其收歸國有,自此之後的朝代都實行專營。當然現在不是了,不過也沒放開幾年。

另外一方面製鹽,運輸成本高,兩方面決定了官鹽價格的昂貴。

價格貴,就會催生以此私自販鹽行業的產生,比如黃巢就曾販賣過鹽,這些人的存在無形中會拉低鹽的價格,再說鹽雖是生活必需品,但每天的需求量又不是特別的多,所以一般來說,老百姓還是吃得起的。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食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人如果不吃鹽的話,會全身軟弱無力,嚴重的還會導致人死亡。但在明朝以前,食鹽是很稀缺的物質,只有很多貴族才能用的起,而且還是那種粗鹽,味道非常不好。很多窮人吃不起鹽,於是就創造了很多代替鹽的物質,來滿足人的身體所需。主要有以下幾種物質:第一,用花椒、茱萸代替,煮菜的時候在菜裡面放些花椒和茱萸,調劑菜的味道。第二,在麵餅裡捲入大蔥,增加辛辣味使麵餅吃起來更有味道。第三,行軍打仗時,士兵的體力消耗是很大了,為了補充體力,每個士兵出征前會隨身攜帶一塊兩尺長的布,這塊佈會在醋缸裡浸泡半個月,再撈出來曬乾,然後又放入醋缸裡浸泡,如此反覆幾次。士兵平時吃飯時,就把醋布和米飯加水一起煮,這樣吃飯也有些味道。第四,捕殺動物,吃動物的肉,喝動物的鮮血,在動物的血液中吸取鹽份。



開心果19860321



鹽在古代應該算是硬通貨。古代基礎建設很差,運輸能力有限,造成許多物品非常貴。雖然鹽是調味品,家家必備,但是也不是隨意買賣。

官方統購統銷,估計目的也是讓普通老百姓大多都吃得起。所以一般官方不允許私人買賣鹽。現在去安徽旅遊,黃山一帶許多古建築都是古代大鹽商的豪宅。


我們看古裝劇,也不難發現,食鹽在古代相當與貨幣,只有有資質的商人,才有資格開店運送官方的鹽來售賣。


小時候姥姥告訴我,家裡非常窮,是買不起鹽的,於是就把牆根潮溼發白的土收集起來,用水投幾次,然後在鍋裡熬煮,水氣蒸發以後,在鍋邊上的白色結晶,就是鹽,俗稱小鹽。姥姥小時候一直拿這個來做菜,不好吃有一種苦澀的滋味,但是不用花錢來買,幾乎家家戶戶都這麼做。

解放後,食鹽也是在商店裡買的,直到現在,我們用的食鹽,大部分是礦鹽,也有海鹽,由於運輸的方便,鹽的礦產豐富,食鹽成了一種價格低廉,人人都吃得起的調品。


戀戀荷顏


可以居無所,不可食無味!鹽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實際上,這裡面對人最重要的其實是鹽,無柴可食生;無米可食野菜;無油醬醋可寡味;無茶更無妨。但是鹽卻是生活的必需品。鹽同時是人體機能的生理必需品。

因此,人在很早的時候便開始攝取鹽分,來提升人體的活力和保證日常勞動的動力,保證機體的正常運行。正是由於鹽對於人的必要性。因此自古以來鹽都是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古代鹽鐵官營,不許私人經營,凡是販賣私鹽的行為一旦被抓,基本都是殺頭的大罪。



那麼古代歷史時期,老百姓每個月用來買鹽的費用十分高昂。但是古代的人生活無論多麼的拮据,都是會購買一定的鹽巴來維持家庭成員的日常鹽的攝入量。當然由於鹽的高利潤催使著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直存在著私鹽氾濫的情況。總有一些商人,不惜冒著殺頭的危險販賣私鹽。私鹽的價格由於遠低於官鹽,因此成為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吃得起的鹽。

其實在幾十年前。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依然有大量的粗鹽粒售賣。農村的婦人便會買這種粗鹽巴用來醃製鴨蛋或者醃製鹹菜。



這種鹽巴由於沒有經過層層的加工處理,因此裡面含有大量的雜質,導致這種鹽看起來不是很純白,而是夾雜了一定的其它礦物質和泥土的灰褐色。

但是正是這種廉價的私鹽,給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帶來了一線生機,節約了日常生活的開支。極大的緩解了家庭的負擔和壓力。當然很多人會說,那些行乞的人,身無分文的人。是如何攝取鹽分的?這是因為這些食用百家飯的乞丐們。實際上在自己所乞討到的食物中已經包含了鹽分。另外很多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一定的鹽分,只不過比重遠遠無法滿足人體對鹽分的需求。



因此缺少鹽會使人身體抵抗力下降,機能衰弱。其實這就是為何饑荒之年,當災難過後,雖然有一部分人倖存了下來,但是卻無法從事恢復生產的勞作的根本原因。鹽分實際上是這些人最需要及時補充的。只有及時補充了鹽分才能恢復身體的機能健康和恢復人體本身的免疫力,才能夠真正的恢復生產勞作。

當然今天的製鹽技術已經十分的成熟,產量完全可以滿足人對於鹽的需求,因此可以實現以低廉的價格售賣給普通的百姓。



可以居無所,不可食無味,這裡的味便是指的食物中沒有鹽分。


珞珈山的貓



眾所周知,鹽不僅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調味料,還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果一個人不吃鹽,會感覺無力,尤其在古代,主要靠力氣幹活,如果不吃鹽是不可想象的。鹽在古代是專營的,價格非常貴,窮人是根本買不起的,那他們怎麼解決呢?

首先,吃販賣的私鹽。雖然鹽的來源很簡單,直接海水曬乾就可以得到了。但是在古代,鹽歸官府管,鹽掙得的錢是要入國庫的,而百姓是不能光明正大地賣鹽。可是有些窮人買不起官府的高價鹽,只能去買鹽販子的鹽,這種鹽價格比政府賣得便宜多了,窮人偶爾還是能吃點的。



其次,吃粗鹽。窮人買不起政府賣的鹽,那是因為是經過加工的細鹽,所以價格高。窮人可以像先民那樣去採集山鹽 ,礦鹽,還有 海水曬的粗鹽。只是這些鹽裡面含有大量雜質,可能含有重金屬,對身體也非常不好。


總之,古時候窮人不可能不吃鹽的,要麼吃走私鹽,要麼直接去弄鹽,所以古時候窮人是非常可憐的,現在的窮人比以後好太多,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中華歷史明鏡


官鹽的價格貴,但太平時期,不至於三,老百姓吃不起。但是到了亂世和苛政的時候,官鹽價格上漲,就會有老百姓吃不起鹽的情況。但是事情要分兩頭說,官鹽價格上漲,私鹽就有了空間,一方面亂世,官家管理鬆懈,給私鹽販賣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官鹽價格高,私鹽價格低,就有了市場,私鹽利潤也就高,人們生活不下去,就有更多人願意鋌而走險,去販賣私鹽。

馬克思說過一句話,為了利潤,人們是寧願冒著觸犯人世間一切法律的風險的。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官鹽價格相對平穩的時候,很多人就買了鹽,大量醃製鹹菜,即便後來價格上漲,有大量鹹菜儲備,也不至於食無鹽。而且,很多有錢人儲備鹹菜和糙米,亂世中也不至於活不下去。

其他的,如果實在沒法搞到鹽,就只能煮滷炙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