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一位公主的愛情守望

當兩片銅鏡歷盡劫波,重新合而為一,在光潔的鏡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和一則流傳千年的成語。

公元588年,對於偏居江南的陳朝而言,透著末日的氣息。就在這一年,統一北方的隋文帝楊堅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南北朝十六國中最後殘存的小國,在伐陳的詔書中,這位勵精圖治的隋朝開國皇帝列出了陳後主的二十惡,並“散寫詔書三十萬紙,通喻江左”,將征討的馬蹄叩響在長江之濱。彼時,熱衷歌舞耽於酒色的陳後主以為長江便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天塹,根本無需緊張,在《玉樹後庭花》的旋律中,這位文辭藻麗的皇帝仍舊與一班阿諛逢迎的文人們品著美酒,制著豔詞,用虛假的繁榮遮蔽著王朝的危機。很快,楊堅的大軍便長驅直入陳朝都城建康,用滿城的旌旗宣告了中國南北朝歷史的終結。當隋軍從胭脂井中將瑟縮發抖的陳後主拉上來,他已經無法迴避亡國的笑柄:在黑壓壓的北上長安的隊伍中,陳後主和他的寵妃們、大臣們以及皇室宗親們一起,構成一條艱難行進的曲線,而在這條曲線中,就有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

上元節,一位公主的愛情守望

雖然生在帝王之家,樂昌公主卻有著與兄長截然不同的性格,在這位秀美端莊舉止高雅的公主身上,人們看不到王室貴族的驕橫與嬌縱,相反,樂昌公主的平易近人知書達禮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虛浮矜誇的政治空氣裡,在朝堂內外一片靡靡之音中,這位美麗的女人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清醒,對於一班賣弄詞藻的文學寵臣,她嗤之以鼻,而在擇偶的標準上,貴為公主的她更是不入俗流,她沒有將目光投向豪門顯宦之家,而是以詩文才學作為唯一的條件。就這樣,在建康上下一片頹廢的氣氛中,才華橫溢的太子舍人徐德言走進了她的心扉,在陳後主多次召集的遊宴中,樂昌公主已經被徐德言出眾的文采深深折服,而他心懷社稷的抗顏直諫更讓美麗的公主春心萌動。很快,徐德言便被招為附馬,和樂昌公主締結連理。徜徉在江南的春色中,這對令人豔羨的才子佳人吟詩作畫、撫琴而歌,品嚐著新婚的幸福,享受著愛情的甜蜜。

然而,紛亂的馬蹄聲最終叩碎了這對愛侶的睡夢。當隋文帝楊堅用甩得山響的馬鞭抽打建康的最後一絲王氣,樂昌公主和徐德言已經不能不面對分離的痛楚。就在樂昌公主即將遠徙長安之時,徐德言憤而取過妝臺的銅鏡,用佩劍將其一劈為二,一半留給了自己,另一半,則遞給了淚眼婆娑的樂昌公主,“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唐·韋述《兩京新記》),當徐德言將這聲盟誓隨著另一半銅鏡一起裝進愛妻的行囊,樂昌公主北上的漫漫征途便陡然有了支撐,迎著蕭殺的秋風,這個痴情的女人實際開始盼著北國的漫天飛雪,正月十五,已然成為樂昌公主的生命所繫。

上元節,一位公主的愛情守望

到達長安之後,迎接樂昌公主的命運,是像戰利品一樣被隋文帝楊堅賞賜給開國功臣——楊素,成了他的側室。文武皆通的楊素對這位江南美人倍加寵愛,終日錦衣玉食供奉,其奢華程度絲毫不亞於陳朝後宮。然而,再華麗的衣服,再美味的食物,也難以消弭縈繞在樂昌公主心中的黍離之悲,而面對鎦金飾玉的妝臺,樂昌公主也總是要拿出那片殘損的銅鏡梳理雲鬢。終於等到了正月十五,在漫天飛雪之中,她興沖沖地遣一心腹老嫗拿著半片銅鏡沿街叫賣,以令人驚奇的高價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著心靈的解碼。然而,整整兩年,那片孤單的銅鏡始終在燈火璀璨的上元夜裡放射著不合時宜的冷光,無人應和,無人過問。

就在焦急的守望中,樂昌公主迎來了她在長安城中的第三個上元佳節。當千家萬戶紛紛亮起燈盞,當孩子們的歡笑聲響徹街衢,樂昌公主又一次讓老嫗懷揣著半片銅鏡出門了。這一次,老嫗的叫賣聲沒有淹沒在鼎沸的人聲裡,而是和一個葛衣麻鞋的男子形成了對接。當男子掏出懷中的半片銅鏡用顫抖的雙手和老嫗的那片銅鏡合而為一,沉浸在節日喜慶中的人們看到了男子眼中奔湧的淚水,而當男子聽說那半片銅鏡的主人已成他人婦,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在風雪之夜踉蹌行走的背影。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尷尬的重逢。歷盡三年的劫波,昔日那個英俊倜儻的才子徐德言已經在額角上長滿歲月的風霜,而儘管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三年以淚洗面的生活,也已經開始讓月貌花容的樂昌公主漸漸走向凋零。“輦路,江楓古。樓上吹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塵汙。往日繁華何處。舊歡新愛誰是主。啼笑兩難分付。”(秦觀《調笑令.樂昌公主》)在楊素特意安排的家宴上,我們透過宋詞的字縫和史書的間隙,仍舊能夠看到這對戀人臉上的複雜神情:歷經三年別離,最後相見的地點竟是他人的屋簷,愛已經近在咫尺,彼此卻無法相擁而泣,倒是那面合而為一的銅鏡在角落裡悄悄折射著一對戀人心底的波瀾。

最終為這段悽美愛情劃上圓滿句號的,正是將樂昌公主視若珍寶的楊素。這位被人們稱為“江神”的隋朝丞相,不僅以赫赫戰功彪炳於世,更擁有一副俠骨柔腸。他沒有強人所難,而是成人之美,不僅讓樂昌公主重新回到了徐德言的懷抱,而且還讓他們回到了江南,發還了一處田產讓他們夫妻二人得以安居。自此,這對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戀人再也不曾分離,他們相濡以沫,彼此關愛,同甘共苦,唐太宗貞觀十年,雙雙逝去。

上元節,一位公主的愛情守望

由此,“破鏡重圓”註定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被反覆吟詠的主題,而作為這則成語的當事人,樂昌公主和徐德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沒有忘記叮囑他們的後人,將那片重新彌合的銅鏡陪葬進他們的合冢,在這對忠貞不渝的伴侶眼中,銅鏡,昭示著執著,昭示著堅守,更昭示著他們永恆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