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文丨西部君

春節小長假結束了,返鄉青年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北上廣深繼續流浪。對他們而言,每一年的過年這些天,如果要找一個概括性關鍵詞,那一定是——花錢!

春節不同於十一黃金週,後者更多是中高收入群體,或者說有閒階層的專屬,底層務工人員該搬磚還是要搬磚。春節則屬於不分群體、階層集中撒錢的時刻。

名目繁多的禮儀習俗,要花錢;親朋好友、父母長輩的紅包禮品,要花錢;推不掉的飯局和聚會,還是要花錢。至於返鄉交通成本,更是必不可少。

一個工地上的建築工人,或者送餐員,回家之前也得找總監以上級別的髮型師,把自己收拾得利索。

一句話,春節是中國人花錢最野、最無所顧忌的時刻。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首破萬億,比去年春節黃金週增長8.5%。

一線城市的春節消費總額被二線城市反超,更是成了返鄉人口春節花錢爆發力的最佳例證。

01

春節零售餐飲消費增速跑贏了GDP

中國人過年沒別的事,回家就是為了體面地花錢。紅包禮品餐飲娛樂交通,大大小小的開支算起來,不上萬基本拿不下來。

相當於什麼概念?不久前,統計局“月收入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的說法引起廣泛討論,這個數據屬於被誤讀,不過仍有一定的參照性。事實上,2017年,中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25973.79元。

而且,春節期間現金往往比移動支付更有市場,所謂入鄉隨俗,也只有現金紅包上還殘留著僅有的年味了。

除去紅包這種不計入經濟數據的開支,年貨餐飲娛樂交通,哪一項都是剛需,當然也能夠產生實實在在的GDP。

前面提到,剛過去的春節黃金週,中國的餐飲零售消費總額首次破萬億,相當於花掉了兩個海南全年的GDP,花掉了安徽省2017年一年的零售總額。

2018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38.1萬億元,平均每天大概1044億的樣子。按照萬億計算,春節期間國人花錢明顯提速了1.5倍,每天散財近1500億左右。

其實更能凸顯國人春節大手筆花錢的,還不是總量,而是增速。

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過去十年間,春節七天的零售餐飲消費,同比增幅就沒有低於過兩位數,2011年更是達到19%的水平,今年春節8.5%的增速反倒是創下了新低。

可以將它與GDP增速對比。2012年,春節零售餐飲銷售額是4700億元,2018年是9260億,增長了近一倍,具體增幅為97%。

而2012年全國的GDP是54萬億,2018年90萬億,六年增幅為66.67%。也就是說,國人過年花錢的增長速度,明顯跑贏了GDP。

再看收入狀況。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2017年是36396元,五年增幅為48.2%;同期春節零售餐飲消費總額的五年增幅,則高達78.7%。

過年花錢增速,再次將收入增速甩在了後面。它說明,哪怕收入沒提上去,過年回家時也一定不能露窮。不露窮,便是最實在的返鄉指南。

錢花足,紅包給夠,年夜飯一定要上檔次,面子方能掛得住;在鄉親父老面前留下一個闖蕩成功的印象,那才不枉跋山涉水過一次年。

所以中國人過年,花錢一定要夠野,夠灑脫,不能有任何顧忌。

02

上海不敵西安,消費格局被打亂

過年是流動人口大遷徙的窗口期,一方面花錢的場景,從一線城市大量轉移到小縣城;另一方面,工廠企業停工停產,商店關門,物價劇烈上漲。

在春節,找最普通的總監老師剪個頭髮,花上一百稀疏平常。餐館更不用說,普遍會加收10%—20%不等的服務費。有車一族,沒有翻倍的價格,別想洗一次車。

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不過這都抵擋不了國人春節撒錢消費的慾望。對返鄉青年來說,撇開剛需的要素不談,回到家鄉還是用一線城市的工資水平在縣城消費,所以未必會如此“肉疼”。

而隨著消費場景的轉換,一二三線到十八線小城,在春節餐飲零售消費總量上的排名,也出現了一些趨勢相反的變化:中西部地區成為消費主力,小城市等來了唯一能夠將大城市比下去的時機。

比如來自上海的數據顯示,春節7天共發生消費177.3億元。西安的春節檔,銷售額卻達到約183.9億元,比上海還高。

消費主義一向突出的成都,春節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億元,比上海低不了多少。

作為參照,我們可以引入GDP和全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比。

2018年,上海的GDP是32679.87億;西安是8349.86億;成都是15342.77億。至於社消總額,2017年上海排全國第一,是11830億,西安是4330億,成都是6404億。

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2017年各地收入、消費數據,來源第一財經

經濟總量只有上海四分之一、社消總額不到上海一半的西安,在春節消費總額上,卻把上海甩在了後面。它足以說明低線城市春節花錢速度的猛烈提升。

將西安的社消總額除以365天后乘以7,再與春節消費總額對比,可以發現西安人春節期間在用平日裡兩倍的速度花錢。如果將樣本縮小到消費體量本就不大的縣城,花錢提速還會更加猛烈。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節消費總額增速放緩,財經人士喊出“這個春節,大家突然不捨得花錢了”的關口,二三線城市反而維持著不錯的勢頭。

比如西安,同比增長15.66%;成都,同比增長10%;像北京,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120家商業服務業企業,同比增長只有4.9%。

低線城市乃至縣城裡春節市場的繁榮,與流動人口返鄉息息相關:

《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藍皮書》顯示,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外來流動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例,超過了60%。

流動人口回鄉,打拼一年後盡情花錢,以至於不同等級城市間的消費地位,發生了短暫的反轉,經濟強則消費強的規律失靈。

這再一次說明,中國人春節花錢夠野,野到可以一次性地改造消費強弱格局。

03

小縣城也有短暫的消費春天

當然,大城市的流動人口返鄉,春節消費總額減少,在一些偏高端的消費上,它們依舊是絕對的主力人群,花起錢來毫不吝嗇。

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節旅遊。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旅遊收入5139億元,其中一二線城市居民是消費主力軍,消費金額佔比達63.6%。

富裕的上海人,春節就格外熱衷旅遊消費。根據統計,上海居民外出旅遊消費共計983.2萬人次,發生消費為111.2億元,人均旅遊消費全國第一。

外地人回家了,本地人出城了,花錢場景轉移。這也解釋了為何上海春節零售餐飲消費額如此低。

那些返鄉的人口,當然不把錢花在旅遊上;而對於低線城市和落後地區來說,春節團圓的傳統觀念很強,無論是觀念還是財力,對春節旅遊的接受度相對要更低。

七天“撒錢”一萬億,中國人春節花錢有多野

當然有錢自然不愁花不出去。來自貓眼的數據顯示,隨著電影市場下沉,IMAX影院的增長明顯出現了向四五線城市下沉的趨勢,這兩個級別城市的三年增長率都超過了100%。

除了K歌搓麻將,返鄉人口和小鎮青年,他們喜聞樂見的消費場所,從過去的網吧轉移到電影院,它們和一二線城市人群一樣,第一時間享受春季檔的觀影娛樂。

市場下沉,消費升級,為國人在春節的爆炸式花錢,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消遣渠道。

無論請客、還是送禮,春節消費,自然不能不提酒。酒類垂直電商1919的數據顯示,春節這一週,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市場的銷售開始大規模增加。

小汽車也是一個觀察窗口。2017年開始,汽車產業的增速明顯放緩,當年的累計銷量達2376.44萬輛,同比增幅只有2.1%。不過縣城裡的春節大堵車,才剛剛開始。

比如“正解局”就提到了一個段子:

一個是村頭的張叔家初六嫁女兒。早上7點從孃家出發,100多公里的路程,到酒店已經是下午1點。不僅是新娘遲到了,錯過了吉時,許多來吃酒席的親朋好友也遲到了。酒席都散了,還有人在路上。

堵車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權,春節的縣城,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的車牌,它們排起長隊,和摩托車、自行車混雜在一起,成為繁榮與落後並存的象徵。

哪怕忍受舟車勞頓,也要自駕回家,它也顯示出國人春節不計成本的一面。

小結

花出去的是錢,掙回來的是面子。中國人歷來愛面子,又講究禮尚往來,春節消費爆炸式增長,跑贏GDP,跑贏收入,自然是意料之中。

不過花錢太野,人情負擔、禮數太重,容易讓消費滑向攀比。七天掏空幾個月的工資老本,這也是大家越發覺得過年太累的原因。

這樣看來,今年春節全國零售餐飲增速下降,也許只是個開始,畢竟花錢太野的中國人,已經越來越過不起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