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消費總額排名,上海為什麼敵不過西安


春節消費總額排名,上海為什麼敵不過西安

文丨西部君

春節小長假剛過,過去的七天,是買買買的消費黃金週,人們集中置辦年貨、吃年夜飯、逛廟會、購買年節禮品等等。日前商務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週增長8.5%。

這是零售和餐飲銷售總額首次破萬億,相當於什麼概念呢?2017年安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111192.6億元。也就是說,過去七天全國人民花去了安徽全省一年的消費額度。

國人春節消費總額破萬億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增長趨勢。2012年,全國的春節零售餐飲銷售額只有4700億,短短7年時間,春節消費總量就翻了一番,這背後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全國的GDP是54萬億,而2018年的GDP是90萬億,增速低於春節的銷售總額。可見,國人的春節消費增長水平跑贏了GDP。

當然,2012年至今春節銷售總額同比增幅,依次為16.2%,14.7%,13.3%,11%,11.2%,11.4%,10.2%。今年8.5%的增速,首次跌破個位數,創下了新低,它說明春節消費增長遇到了瓶頸期。

此外考慮到春節旅遊增速也跌入個位數,春節觀影人次大幅下滑等數據,的確如一些財經人士所言,“這個春節,大家突然不捨得花錢了”。

不過從各地來看,情況又有所不同。西部君對各地商務部門已公佈的數據進行了梳理。比如四川省預計,春節七天全省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4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6%左右。

再如上海市,春節期間7天共發生消費177.3億元;河南省的數據顯示,全省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496億元,同比增長10.7%;經濟強省江蘇,春節全省實現銷售額約144.5億元;湖北則是約274.3億元,增長10.6%;春節陝西商品市場實現銷售額316.3億元,同比增11.6%。

春節消費總額排名,上海為什麼敵不過西安

上述已經公佈數據,可以看出一個重要規律——春節期間的零售和餐飲消費總額排名,和經濟強弱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

比如江蘇的發展水平排在全國第二,GDP總量為92595.4億元,是排在全國第五的河南的兩倍左右。不過春節期間的消費數據,江蘇只有144.5億元,河南則達到496億元,後者是前者的三倍多。江蘇的春節消費,甚至要低於經濟總量排全國第十五的陝西。

這種春節消費排名的不規律狀況,在具體的城市間也能看出。比如上海是177.3億元,陝西的西安,經濟處於全國二十強的邊緣,春節消費總額卻達到183.9億元左右,成都官方預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有150億元。

撇開經濟總量不談,論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江蘇要高於河南和湖北、陝西等地,上海則要高於西安,與成都的差距也不小。那麼為什麼春節消費強弱格局,卻反過來?

一個重要原因是春節期間的人口迴流。不久前的《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藍皮書》顯示,流動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正是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四大一線城市,其中上海、廣州常住流動人口在900萬以上。具體的佔比來看,廣州、深圳、珠海的外來流動人口,佔常住人口比例都在60%以上。

春節消費總額排名,上海為什麼敵不過西安

等到春節,這些外來務工人員返鄉過年,他們的消費場景從北上廣深等工作地,轉移到中西部的戶籍所在地,像江蘇、上海等外來人口集中的地區,留居過年的人數銳減後,消費總額自然跟著減少。

所以,反倒是那些經濟淪陷的勞動力輸出地,隨著大量打工者回鄉過年,春節期間消費數據能夠迎來爆炸式的增長。而且,過年是國人消費慾望集中爆發的窗口期,日常生活再節省的人,這七天也會大手腳花錢,並且是用工作地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來花錢。

對中西部落後地區來說,青壯年勞動力外流,春節成了他們反哺家鄉的僅有時機,春節消費總額也是為數不多落後地區可能趕超重點城市的領域。只是問題在於,一旦他們回到工作所在地,中西部的勞動力大省,將恢復到人口流失的狀態。

考慮到反向春運的崛起,北上廣深的打拼者,將他們的父母接到外地過年,未來落後地區的春節消費總額,以及它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不可避免將繼續減少。站在這個角度看,城市發展和區域競爭的馬太效應還將越來越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