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發展雖快,但我們使用上卻沒有太大變化。

作為智能家居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OTT大屏產業從2010年起步,由7家牌照方發展為大量視頻服務平臺、智能電視、OTT盒子廠商的多頭力量推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據說,已經達到了1億終端、3億用戶數量的規模。

智能語音發展雖快,但我們使用上卻沒有太大變化。

那麼對於OTT行業來說重要組成部分智能語音,大家的認識有多少?對此有網友表示稱,當我們面對一個帶有語音助手的手機時候,我們會去使用使用語音助手麼?太難了!Siri 從 07 年開始開發,10 年被蘋果收購,滿打滿算,十年了。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做用戶調研的時候發現,沒有一個受訪者每天使用 Siri ,或者更具體是,沒有一位受訪者是每星期都使用 Siri 的。

智能語音發展雖快,但我們使用上卻沒有太大變化。

原因很簡單,屏幕上幾乎所有的設計都是在誘惑你去點擊、滑動或者完成更復雜的『手指交互』。而使用語音助手要求在一個滿是 GUI 的頁面上去使用語音和屏幕進行交互,這樣的錯位讓用戶充滿了割裂感。這樣的割裂感是現在屏幕語音助手無法克服的障礙。好比說,一個使用屏幕 VUI 的用戶在 VUI 上完成一個『任務』後,可能會去 GUI 上完成 1000 個『任務』。這樣的使用情景下,用戶無法形成 『 與設備對話 』的習慣。

那麼 無屏化設備 / 弱屏化設備 是最適合語音助手發展的平臺,比如屏幕很小的手錶、手環。或者連屏幕都沒有的音響、家居助手、智能戒指等等...這些平臺的可交互性或許比屏幕低,但是這些平臺的語音助手給用戶更多的沉浸感。自然地更容易養成『 與設備對話 』這樣的用戶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