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如果我們未曾好好珍惜過天賜的福利,將來有一天,或許只能直面必然的失去,並且毫無還手之力——大地、天空、陽光和空氣,從來被我們視為天經地義,看了《流浪地球》,你是否會對生命充滿感激?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科幻影片有一個強項,就是構築在人類想象力的基礎上,把一些微小的事物進行放大,把很多現實的東西進行縮小。

它把人類視為一個整體,從而在宏觀上跨越國家、種族的界限,不再考慮所謂政治、經濟、文化、藝術……

凡此種種,在人類的未來面前,顯得輕如鴻毛。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曾經有位老師說過,當你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試著跳出你的思維空間,站在更高一個層級來思考,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於是,《流浪地球》成功誕生了,地球上的人類世界矛盾重重,甚至地球有了被太陽吞沒的危險。

在人類危急存亡之時,全世界人們團結一致、攜手同行——為了給地球尋找新的家園,從而拯救人類——向著新的恆星系進發。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流浪地球》海報

這是一條從未走過的路。就算預測再精密、計算再科學,依舊有很多未知的風險在等待著人們。而這條路,不僅僅是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地球”的路,更是通往人類心靈的自救之路。

因為,在面臨抉擇時,人性的力量才是最有力的武器。這一趟旅行,需要拯救的不只是人類,更有丟失的人性!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流浪地球》海報

“家”與“國”的抉擇,沒有“國”哪來“家"?

看到地球表面因為溫度極低而被凍結的城市,讓我雙眼朦朧——那個蔚藍色的星球,曾經那麼美好澄澈,冰封的世界,家在哪裡?

同樣的光陰,不同的人生。在影片裡,我們看得到人間百態。儘管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卻也足夠窺見一切。

面對生死攸關的地球,普通人在預先建設好的“地下城”裡,依舊過著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快活日子,只要災難沒有到眼前,很多人都可以視而不見。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流浪地球》劇照

那些預知了事實的勇敢者,被派往各個空間站,執行著維護地球安全前行的機要任務。

劉培強(吳京飾)作為中國軍人的代表,他把4歲的兒子交給年邁的父親,被迫放棄病危的妻子,進入空間站,一紮就是十七年。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劉培強(吳京飾)

全球無數訓練有素的專業部隊,冒著巨大的危險,在地球表面配合空間站,維護著行進推動器的正常運行。

這些保護普通人的特殊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他們也是父親、丈夫和兒子,或者母親、妻子和女兒。

他們帶著屬於自己的牽掛,鎮守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們選擇保護天下人,從而可以保護到最想保護的家人。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劉培強的父親和孩子

他們為了“家”,選擇了“國”,因為有了“國”才能有安全的“家”。他們無私,故能成其私。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理智”和“情感”的抉擇,若無情,怎為人?

“作為一個父親,我不希望和我兒子的會面,只剩下最後一次。”——劉培強在請求支援時如是說

情與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說不清楚的。在科學麵前,情感是多餘的,理智最重要;而在事實面前,理智是冷漠的,情感才是意義。

影片進展到關鍵時刻,政府決定放棄地球人類,選擇逃離的“火種”計劃,這是一種理性的抉擇——如果人類最重要的是文明和基因,那這兩者已經留下了。至於生命?無足輕重。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然而,人活於世,有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有朋友情、戰友情和同伴情等等等等,這些情感才是生命舉足輕重的東西。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人類做好了理性上的一切準備,最後仍舊選擇讓位給情感,這是人性裡最值得褒獎的一份柔軟。

佛稱人類為“有情眾生”,放棄了情感,人還是人嗎?


“堅持”和“放棄”的抉擇,希望很空,意志很大!

“爸爸,木星上有一顆眼睛。”“孩子,等到你用肉眼都可以看清木星的時候,就能見到爸爸了。”希望雖然飄渺,卻總能給人無窮的力量。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劉培強一家人

當地球停轉時,劇烈海嘯吞噬了地球上一半的人,人類沒有放棄;當地球上無數個行星推動器相繼停轉、地球偏離軌道時,人類依舊沒有放棄。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然而,當科學告訴政府,地球無法躲過和木星相撞的厄運時,政府決定放棄了——在數據和算法最科學的佐證下,這樣的選擇顯得損失最小。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有什麼比被放棄可怕的嗎?就像我們平時丟棄的垃圾一樣,很多東西並不是沒有了價值,只是我們不打算要了而已。

有一天,生命不再被我們主宰,必須選擇末日,誰會甘心呢?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還好有勇敢的小夥子劉啟,這個為了和父親(劉培強)見上一面的孩子,十七年的等待眼看就要夢想成真。

雖然等待中,盼望變成了失望,失望得幾近絕望,愛變成了恨,可是心裡的惦念卻牢牢地紮了根,越來越深。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劉啟(屈楚蕭 飾)和妹妹韓朵朵(趙今麥 飾)

他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同時他又足夠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加上“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和倖存的小夥伴們,大開腦洞,想到了背水一戰的辦法,決心拯救地球、拯救人類。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人性的光輝就從此時被激發,人們放棄了成見、放下了生死,與其被動等待死神的降臨,人們更願意拼盡最後一絲力氣。

當一個戰死的勇士,而不是等死的懦夫——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與其卑微的活,不如高傲的死。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只要生命還在,希望就在。為生命努力到最後一刻,那種姿態,不用擺就已經很帥。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人的一生中,時常會面臨的幾種抉擇,在影片中都有影射:

  • 很多人為了“家”獻身“國”,遺憾很多,卻無怨無悔;
  •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理智”和“情感”中權衡,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冷漠無情;
  • 我們總以為“生”與“死”相隔甚遠,其實,每一次的成長和進步,就是舊我的“死亡”和新我的“誕生”。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人性本惡,惡管不好就成魔;人性也向善,善放大了就是佛。

影片充滿向善的能量,宣揚了人性的光明,以災難的形式,襯托出人性的溫暖,令人深思、讓人動容。


走出影院,不覺好好環顧了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還用力踩了踩腳下的土地,突然覺得這份喧囂的煙火氣,還有早已踏熟的土地,竟然變得無比親近。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我們習以為常的擁有,很多都比鑽石還要寶貴。只是,忙碌的我們來不及盤點,只顧往前走,總覺得還不夠。

其實,我們是否忘了,出發的時候,本就一無所有?

惜福得福,知足常樂。

教科書級影片《流浪地球》:要拯救的不只是人,更有丟失的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