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近日,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所長金學林和助理研究員裴俊峰做客了陝西衛視《國之自信》之《熊貓守護者》節目,作為常年堅守在第一線的國寶守護者,他們現場分享了在幾十年野外工作中,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反差萌!解鎖國寶大熊貓的隱藏屬性

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內八字的行走方式,這些特徵組合在一起,就勾勒出了大熊貓的輪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主要棲息在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通常印象中,大熊貓愛吃竹子,行動笨拙,憨態可掬,事實上,野生大熊貓性格非常兇猛,是黑熊、雲豹、金錢豹等林中猛獸的天然剋星,大熊貓獨有的黑眼圈,就是為了震懾猛獸進化來的。野生大熊貓分為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兩個亞種,後者因為嘴短頭圓體型小,以及獨有的棕紅色毛髮,被稱為"熊貓中的美人",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就曾救助過一名叫"七仔"的秦嶺野生大熊貓。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超震撼!揭秘國寶守護者的工作環境

陝西曾花費幾十個億建設大熊貓走廊帶,在陝西秦嶺野生大熊貓生活區域裡,野生大熊貓的數量有345只,佔全國總數量的18.5%,種群密度據全國之首,卓越的成績背後是國寶守護者們常年的堅持和付出。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國寶守護者不是一份詩意的工作,他們不是飼養大熊貓,而是在野外開展保護工作,包括監測大熊貓的行為、遷移、活動規律和生存環境,檢測大熊貓的糞便、對竹節的咬痕,調查大熊貓活動棲息地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等等,通過了解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和健康問題,為它們制定更加全面的保護措施。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大熊貓的活動區域多在無人區,國寶守護者們經常需要連續幾十天在野外工作,不僅要揹著三、五十斤重的裝備徒步穿越密林,還要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兇猛野獸。金學林、裴俊峰在常年的野外工作中,遇見大熊貓的機會寥寥無幾,卻經常與黑熊不期而遇,有幾次還不慎落入偷獵者的圈套。金學林現場分享道,"2001年做熊貓調查的時候,兩名隊員誤入偷獵者的陷阱,一名隊員當場犧牲,一名隊員被砸成了殘疾"。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金學林本人也曾好幾次被夾子夾傷,他堅持拖著傷腿走夜路下山,等腿腳好利索了就再上山,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們依然堅定地選擇守護下去,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讓人肅然起敬。金學林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保護野生動物,這一天所有人都意識到人類和野生動物是平等的"。裴俊峰也表示將繼續肩負守護國寶的責任,期待"人類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願景早日實現。

守護國寶大熊貓,他們在行動

《國之自信》之《熊貓守護者》於2月6日21:15在陝西衛視播出,歡迎大家關注節目,一起解鎖國寶大熊貓不為人知的屬性,傾聽國寶守護者們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