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微信公眾號:梧桐樹下V(wutongshuxiabwt)

2019年2月19日,利源精製(002501)發佈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此前,利源精製發佈了2018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三季度預告的2018年虧損10-15億元修正為預計虧損35-48億元,而2017年為盈利5.23億元。

利源精製的故事很不簡單!

一、一次虧掉上市以來所有盈利 虧損額高於市值

利源精製,全稱吉林利源精製股份有限公司,主營鋁型材及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屬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於2010年11月登陸深交所。

自2010上市之後的8年時間,利源精製業績持續增長,堪稱教科書式上漲。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單位:人民幣億元)

除2017年淨利潤略有下降外,在其餘的會計期間,從營業收入到歸母淨利潤,利源精製保持了持續不間斷的增長,業績表現十分優秀。

然而,2018年,利源精製業績突變,判若“兩司”。

2018年三季報顯示,利源精製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78億元,同比下降84.05%,實現歸母淨利潤-9.51億元,同比下降310.12%。

再到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利源精製預計虧損38-45億元,成為上市以來首虧,也是一次鉅虧。

要知道,從2010-2017年,利源精製累計實現的歸母淨利潤為26.76億元,而此次2018年的虧損,將虧掉上市以來的所有盈利。

對於虧損的原因,公司解釋主要系如下三個原因造成:

1. 因公司流動資金短缺,難以保證原材料的採購,致使公司2018年度銷售量不斷萎縮,銷售額大幅減少;同時,由於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導致公司債務出現逾期,融資成本增加,影響到2018年度利潤減少;

2.因資金短缺及市場環境等原因,瀋陽利源短期內無法按預期達產,資產使用效率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已開始對相關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將按減值測試結果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3.2018年公司發生多起訴訟。隨著訴訟的進展,公司因訴訟產生的或有事項將影響公司經營成果。

必須指出的是,利源精製2月22日收盤價2.9元/股,總市值35.09億元。預計2018年虧損35-48億元,2018年虧損超過了公司總市值!

二、關注函、問詢函源源不斷,直指財務造假

2018年,利源精製不斷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問詢函,所關心的問題涉及各個方面。

2018年4月20日,深交所發來問詢函——中小板問詢函[2018]第366號,問題包括:

①在年報公告前,媒體報道公司2017年業績與公司業績快報存在較大差異;

②投標新加坡地鐵項目情況;

③瀋陽項目投資金額存在差異的原因。

2018年8月1日,深交所發來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18]第273號,問題主要涉及——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接近全部質押,並已全部被法院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

次日,即2018年8月2日,深交所再次發函——中小板關注函[2018]第277號,問題包括:

①公司半年報業績預告從盈利31,307萬元-36,003萬元,修正為虧損7,500萬元-10,000萬元,需補充解釋原因;

②公司20個銀行賬戶被凍結,需補充解釋原因;

③瀋陽新項目未預期投產的原因;

④公司是否已面臨債務逾期情況。

不到半個月後的2018年8月14日,深交所又一次發函——中小板關注函[2018]第292號,問題主要涉及——公司在2月24日曾披露董事長增持計劃,在規定時間內未進行增持。

2018年9月7日,深交所發來問詢函——中小板問詢函[2018]第14號,對2018年半年報進行了問詢,主要包括:

①上半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大幅下降的原因;

②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③預付賬款大幅增加的原因;

④銷售費用大幅增長的原因;

2018年9月26日,深交所再次發函——中小板關注函[2018]第344號,問題包括:

①“14利源債”無法按時付息的原因和後續資金安排;

②董事會換屆選舉中,人員出現較大變動,需補充解釋原因;

③債務逾期情況。

2018年,利源精製6次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關注函。2019年開年,在公告了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之後,再次收到了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19]第94號,對全年業績預告情況進行關注。

其中,在2018年10月11日,對交易所問詢函的回覆中,利源精製承認了公司的財務造假。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隨後,公司聘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2018年半年報進行了專項核查,關鍵指標核查情況如下: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單位:人民幣億元)

由此可見,在利源精製的半年業績中,僅實現2.78億收入的利源精製,卻虛增收入6.30億,虛增收入金額已超過實際收入的2倍。淨利潤更是如此,通過虛增收入、虛減財務費用等方式,利源精製虛增淨利潤達5.55億元。坐實公司財務造假行為。

此次,利源精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與2018年半年報財務造假密切相關。

三、項目建設暗藏貓膩、在建工程成“罪魁禍首”

一直業績保持良好表現的利源精製,為何在2018年突然爆出鉅虧、財務造假。

事實上,利源精製的財務造假早已現端倪。

近年來,利源精製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在增幅和金額上都保持了絕對的領先。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單位:人民幣億元)

自2015年起,利源精製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金額暴漲。

2014年末,37.44億;

2015年末,73.53億;

2016年末,97.67億;

2017年末,132.85億。

導致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金額暴漲的原因,是利源精製投資的瀋陽新建項目。

2015年6月,利源精製在瀋陽所投資的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開工,項目佔地173萬㎡,建築面積107萬㎡。投產後預計產生收益11.38億元。

公司公告顯示,該項目得到了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各級主要領導的讚賞和滿意,被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一面旗幟。

然而,瀋陽項目似乎是一個無底洞。不僅公司從未有過對其預算金額的披露與說明,在投資金額和投資進度上,也是反覆無常、變化多端。

2015年,項目投入34.67億,未披露工程進度。

2016年,項目新投入25.82億,累計投入60.49億,工程進度87%。

2017年,項目新投入33.68億,累計投入94.17億,工程進度88%。

2018年上半年,項目新投入1.34億,累計投入95.51億,工程進度98.36%。

截止2016年,累計已投入60.49億、達到87%進度的基礎上,2017年再次投入33.68億,而工程進展只有1%;2018年上半年,新增投入只有1.34億,而工程進展卻超過10個百分點。

備受矚目、金額巨大的投資項目,卻在投資金額和工程進度上存在多出漏洞,項目投資的真實性和數據的準確性讓人難以相信。

不僅如此,對於項目的投產情況,公司的解釋也是前後矛盾,大相徑庭。

在2017年半年報中,利源精製公告,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力爭在2017年12月,瀋陽公司生產出地鐵車、城規車樣車各一列。

在2017年年報中,公司則表示,瀋陽項目廠區土建已完成,部分車間投入使用,已有產品產出,下一步即將開始量產。

然而,2018年半年報對該項目的介紹風格突變——瀋陽項目投產,卻未能達到預期收益。

此前,公司還多次公告瀋陽項目與多家公司簽訂的採購合同。突然項目就無法達到預期收益,讓人難以接受。

不僅如此,在2018全年業績預告中,公司解釋道,因資金短缺及市場環境等原因,瀋陽項目短期內無法按預期達產,資產使用效率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已開始對相關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並將計提減值準備。

整理起來——累計投資達95.51億、建設歷時3年多、廣受社會關注、被譽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旗幟的瀋陽新項目,在幾乎還沒有產生任何收益的前提下,項目的資產就已開始計提減值準備。

回顧過去的幾年,利源精製項目投資不斷,在建工程不斷攀升,好不容易剛剛轉為固定資產,便立馬開始計提減值準備。

恐怕,藏在在建工程裡面的財務造假貓膩,才是急於減值的真正原因。

四、債臺高築、信用降級、資產查封

受瀋陽項目建設的影響,利源精製全面融資,目前已經債臺高築。

截止2018年9月21日,利源精製合計擁有有息負債77.38億元。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而三季報顯示,公司賬面資金僅為5億元,所有的流動資產合計也不過11億。

面對高達77億的有息負債,利源精製已無力償還。

在無力償還鉅額金融負債,甚至債權利息都延期支付的情況下,利源精製卻精準的償還了股東個人借款。

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中,公司稱,2018年上半年,利源精製歸還了實際控制人王民的借款4.73億元。

這樣的選擇性還款,不知其他的債權人作何感想。

此時的利源精製已深陷債務危機。

2018年9月25日,公司發佈公告,因資金緊缺,公司無法償付“14利源債”2018年的利息,共計5180.04萬元,債權已構成實質違約。

隨即,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主體及債項的信用等級下調至“C”,即最低等級。

有意思的是,在三個月之前的2018年6月25日,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出具的跟蹤評級報告,對於主體及債項的信用等級均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僅三個月,信用等級斷崖式下調,評級公司恐怕也難辭其咎。

不僅如此,公司還面臨著20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全部土地房產被查封,陷入多起因借款而引起的訴訟案中。

利源精製的生產經營活動已陷入困境。

五、上市募資近55億,募投項目未達預期收益

上市8年,利源精製一共進行了四次募資,累計募得資金54.47億。

2010年,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8.26億,用於特殊鋁型材及鋁型材深加工項目、大截面交通運輸鋁型材深加工項目。

2013年,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4.49億,用於軌道交通車體材料深加工項目。

2014年,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71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30億,用於軌道車輛製造及鋁型材深加工建設項目。

54.47億的募集資金中,有49.43億用於項目建設,其餘則為補充流動資金。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然而,募投項目的收益卻未能達到預期。

根據公司歷年年報,筆者進行了整理,四個募投項目自2012-2018年半年末,累計產生的收益僅為7.90億元,尚不足投入資金49.43億的零頭。

2018年半年報顯示,四個募投項目,有三個都未能實現預期收益。


95億投資項目失敗,虧損金額超總市值,一東北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


面對一系列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的募投項目,利源精製究竟是在募集資金,還是在“圈錢”?

鉅額虧損、財務造假、債務危機、資產查封、訴訟不斷、立案調查……利源精製危機四起。

目前,因債務糾紛,實控人王民和配偶張永俠所持公司的所有股份全部被司法凍結和司法輪候凍結,而王民本人,也於2018年9月25日,辭去了公司董事長職務。

揮一揮衣袖,實控人留下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爛攤子”。

最近幾年,東北上市公司接連出事,嚴重的如欣泰電氣(300372)、吉恩鎳業(600432)、烯碳新材(000511)因各種原因退市,生產假疫苗的長生股份(002680)即將退市,利源精製成了最新一家出事的東北上市公司,問題的嚴重性有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