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擇網時代創始人——鄒志偉

他27歲就做到HRVP,如今創業三年,產值過億!

——訪擇網時代創始人鄒志偉

最近,X職場對擇網時代創始人鄒志偉先生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隨著訪談一步步加深,讓我們對鄒先生的創業之路有了更深的瞭解。

【人物介紹】鄒志偉,擇網時代創始人,曾就職於易才集團和華創集團,擁有多年人力資源行業從業經驗,由其投資控股的人力資源公司達30多家。

在鄒志偉決心創業之前,老闆曾和他進行了長達四個小時的深談,並與他定下了一年之約——“你可以試著去創業,我給你一年的時間,如果你的思維能轉換到你是一個老闆的心態上去做事的話,你就繼續你的企業;如果到時你還沒轉過來的話,你還是可以回到咱們公司來,因為行行出狀元,你不一定是個老闆的材料,但是你有可能是一個企業打工者的皇帝。”如今國內創業已三年。

從乙方到甲方,實現第一次突破

不得不說,鄒志偉是幸運的,從乙方到甲方,從甲方到創業,兩次職業轉折,他都得到了上一家公司領導的支持與鼓勵。

鄒志偉邁進人力資源圈子是從易才公司開始的。出於對人力資源的興趣,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鄒志偉選擇加入易才公司,開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工作。為了積累經驗,鄒志偉在易才一干就是五年,期間他接觸了獵頭、培訓、企業戰略諮詢等各種業務,成長很快。

但是漸漸他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當時的領導也建議他不要總站在乙方的角度,要學著站在甲方的角度去考慮。於是,2010年的夏天,鄒志偉來到華創集團擔任HRM。這是鄒志偉的第一次跳槽,也是他的第一次突破。

做人力資源必須要懂業務

鄒志偉一直認為,要想把人力資源做好,必須要懂業務,尤其是在招聘方面,如果不懂業務你就成了一個簡單的“搬運工”。而要想懂業務,你就需要垂直到你的行業裡,如果你今天做消費品行業,明天做汽車行業,後天做地產行業,哪個行業都不定,那你的經歷就僅僅是經歷了而已,很難積累起你的經驗。

“比如我要面試一個監理,如果我沒有垂直於地產行業,那面試的時候,就只能問求職者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讓他做個自我介紹、說說工作經歷之類的,如果覺得他可以,還得把他的資料轉給業務部門,然後業務部門又得從頭開始,把我問的這些問題再問一遍,然後考察他的業務。但是如果我垂直於地產這個領域,對房地產相關知識很瞭解,像這樣的崗位,面試時我就能直接考察他的能力,這樣就能減少很多的重複工作。”

所以從在易才開始,鄒志偉就專注於地產行業,後來加入的華創集團也是主營地產業務的。在華創,他靠著豐富的經驗和不懈的努力,二十七八歲的年紀就做到了HRVP。老闆也對他也非常信任,除了人力資源,他還兼任公司戰略規劃部的整體管理和把控。

創業——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本來工作穩定,前途一片光明,他的生活可以過的非常安逸。但不甘平凡的他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我都是站在一個打工者的角度,但老闆都會從僱傭人的角度來考慮。而兩者的決策方式和認識層次是不一樣的。”於是,便有了文章開篇時的那個“一年之約”。鄒志偉決定放棄現有的一切,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開始。

十餘年的人力資源從業經驗讓他迅速找到了方向,“擇網時代”應運而生。創業初期,鄒志偉就選擇把獵頭服務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因為獵頭接觸的往往都是中高端人才,這些人可以作為我們開展其他工作的資源和基礎。”

鄒志偉認為,人力資源這個行業不能僅侷限在人力資源上,還要考慮怎麼能讓人力資源轉化出更多的東西。比如除了獵頭業務以外,他的公司現在還涉及海外資產配置、房產代理等等很多業務方向,雖然這些看似跟獵頭毫無關係,但都是基於獵頭服務積累起來的資源去衍生出來的。

探索“大數據垂直深化模式”

找到了方向,下一步就是實踐。但鄒志偉並沒有著急落地,而是選擇去考察學習,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外面考察。在中國,他諮詢了500多家獵頭公司,訪問了1200多位年產值超過80萬的獵頭顧問。在國外,他也走訪了30多家獵頭公司,訪問了60多位年回款大概在400萬左右的優秀的獵頭顧問。

深入分析考察結果之後,鄒志偉並沒有選擇獵頭行業傳統的大客戶模式或者候選人模式,而是創造性地開拓了一種新的模式——“大數據垂直深化模式”。

通過這個模式,鄒志偉也讓公司一步步發展起來,“整個行業的水平是18萬左右的年產,而我的人均單產每年都在300萬左右,已經超過行業的平均水平將近20倍了。”提到公司產值,他充滿自信。同時,鄒志偉也給我們介紹了這個模式的諸多優點。

第一,獵頭顧問專注在某一個領域,並且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這樣他就能充分了解這個行業的情況,在和候選人溝通時,能夠通過自己的專業度贏得對方的信任。另外,“在為客戶提供服務上,我們也會把客戶所屬行業的崗位精確分類,然後根據客戶的需求推薦候選人,大大縮短了時間。”

第二,獵頭顧問並不依賴人才網站去搜尋候選人,他們與所專注領域裡的很多優秀人才都成為了朋友。“這樣一來,當他們發出招聘需求時,這些人不光會諮詢工作,還會介紹新人,更易於我們工作的進行。”

第三,獵頭顧問會從客戶的需求考慮,與客戶形成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關於這一點,鄒志偉也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

曾經有一個做軟件研發公司,在業務增速緩慢的情況下,計劃把公司的技術人員從原來的32人增加到56人。可能一般的獵頭顧問接到單子就直接馬不停蹄去招人了,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而他們的顧問則是首先幫客戶分析優化招聘方案——

“你們其實並沒有這麼大的人員需求,在業務量沒有上來的情況下,這些人可能就會閒著,行業在發展,但他們的技術不會跟著進步,這對公司來說是一種損失。而等你們有新項目時,新項目可能會需要新的技術,就又得重新招人。”

經過商議,客戶最終決定將增編的人數減少為4人。“雖然這一單的收益變少了,但是客戶能感受到我們公司是切實為客戶著想,而不是唯利是圖的,那客戶也會對我們更加信賴,並保持長期合作。不執著於眼前的小利,公司才能走的更長遠。”

困難是成長路上的歷練

像所有的創業者一樣,鄒志偉的公司建立初期也同樣面臨著很多困難,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資金不足,他就把自己的房子賣了;面對知名同行的圍堵,他也選擇迎難而上。

“我跟一家客戶簽約,他們知道了以後也去籤。那時公司剛建,沒這麼多資源,所以我公司需要一天時間,才能把第一批人推薦給客戶,而他們一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甚至都沒和候選人溝通就直接推薦。等到我們跟候選人溝通過,然後把他們推薦給客戶的時候,經常發生重複的現象,但候選人自己都不知道已經被推薦過了。後來我們不斷加快速度,提高服務質量,才克服了這個困難。”

鄒志偉的朋友說他想招什麼人就能聯繫什麼人,他把這歸於自己的人脈。“比如在脈脈上,我有1萬多個好友,而這些人能拓展出90多萬人的資源,通過這些資源,就很容易找到我需要的人。整個獵頭行業用的招聘渠道的都差不多,但我能讓候選人的人脈變成我的人脈,然後不斷擴展,這樣招聘就會變得很簡單。”

而這些人脈到最後也變成了他最大的收穫,“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讓我的公司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有較好的知名度,我也非常感謝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可能沒有太多的追求,也沒有太多的發展。到現在我獲得的其實挺多的,但歸根到底還是這群朋友。”

縱觀鄒志偉十幾年的職場生涯,我們不難看出,鄒志偉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心態,不急躁冒進,不固步自封,所以他一直在成長。而未來,他也會不斷前進在路上。

採訪社:X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