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每年新春期間,安鋪鎮處處張燈結綵、熱鬧非凡。除了舉行特色美食文化節之餘還有不少慶新春活動。而具有傳統性的賀年活動就是安鋪鎮的鑼鼓隊表演。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鼓韻聲聲賀新春

  據歷史記載,安鋪始建於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 縣誌載>古鎮有著許許多多的文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安鋪鑼鼓就是得到該鎮相關領導重視而恢復回來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這是安鋪人民盼望已久的特色傳統隊伍,早在幾百年前,安鋪的“鑼鼓頭”就聲名遠播,逢年過節,都能聽到他們鏗鏘的鼓聲。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安鋪特色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表演的小鼓手

  “鑼鼓頭”是安鋪人老少皆喜歡打的鑼鼓,它的鼓韻別具一格,有獨特的音律和節奏。每逢喜慶事:如迎接科舉高中頭名者,添丁點燈賀燈,廟會等等。安鋪人就是打這種鑼鼓慶賀,尤其是習俗的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添丁點燈賀燈節,各街各境,鑼鼓喧天,晝夜不停,熱鬧非常。一境之中添丁點燈者數人,數人之中為首稱之燈頭,所謂頭者就是被人們所尊重、羨慕的榮譽,取頭字的含意。安鋪“鑼鼓頭”故而得名。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少年鼓手在表演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青年鼓手許文輝在表演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安鋪“最小”鼓手在表演

  在安鋪人眼中,“鑼鼓頭”被視為如意吉祥之鼓韻。相傳未添丁的人家,為了早生貴子早添丁,每逢賀燈節鑼鼓響起時,不會打的,也要撫摸一下,以取如意吉祥之意,來年好添丁,故而人們又稱之為添丁賀燈鼓。

安鋪:鑼鼓精湛育新人 文化傳承好風韻

陶醉於鼓韻的黃輝生老師傅

  安鋪有十八境,在日本投降後,“鑼鼓頭”尤其興盛,元宵節前鑼鼓不停,常有境與境賽鼓之慣俗,俗稱“賽鑼鼓頭”。各境都有一個群眾性的鑼鼓班(隊),鼓器都是群眾捐贈,後於文革期間低落,改革開放至現在又復興,此時會打鑼鼓者都是上年紀之人,青少年甚少,幾乎處於失傳階段。前有名鼓手黃承軒:南街人,光緒九年生,其當時在安鋪桃芳書房從事,是安鋪傑出的鑼鼓頭師傅和八音師傅,後經他傳授給莫日雄;莫日雄:安鋪豆豉村人,再經莫日雄傳授給黃輝生;黃輝生:西街人,在他精心培養傳授之下,一批青年鼓手脫穎而出,後繼有人;許文輝、黎恆、謝君恆等小鼓手為鑼鼓隊增添了新的力量,除了老一輩的藝人,小鼓手們在新春期間都跟隨著老前輩鼓手進行演出,小鼓手的表現,贏得大眾的好評。老前輩說,就是希望這些小鼓手能夠為成為鑼鼓隊新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