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臣考察照:李鴻章之子訪西點軍校,康熙六世孫參觀劍橋大學


清朝末年,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下,風雨飄搖的清廷決定採取一些姿態,推行新政和預備立憲,籍以加強皇權,挽救統治。為了挽救自己,尋找差距,清廷多次派出王公大臣組成考察團赴日本及歐美各國考察學習,以圖在軍、政、教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維新。來看一組清末大臣考察照。這一張照片是1910年愛新覺羅·載濤考察訪問歐美八國時,在俄國彼得保羅要塞的合影,時年23歲。載濤是光緒皇帝的七弟,是宣統皇帝的七叔,人稱“濤七

這一張照片是1910年5月1日,載濤、李經邁一行在美國紐約州訪問西點軍校時的照片。前面車子上,頭戴黑色瓜皮帽,坐在後面的人是載濤,前面的是李經邁。考察考察人員的組成,除載濤外,另有16人,包括:李經邁、哈漢章、良弼、文華、姚寶來、彭燦昌、劉恩源、田獻章、張慶桐、程經邦、唐寶潮、徐致善、桐昌、江紹沅、吳為予和譚學夔。

清末大臣考察團抵達紐約州後,美方派出舒勒上校全程陪同。紐約是此次考察團的考察重點,因為西點軍校就在紐約州,考察團對西點軍校興趣濃厚,希望在中國也建立一所這樣的軍校。這一張照片是李鴻章之子訪問西點軍校時與載濤、良弼的合影。從左至右依次應為:李經邁、載濤、良弼。


在西點軍校,載濤對美軍的軍容讚不絕口。載濤不懂英文,李經邁為他翻譯。這一張照片是載濤騎馬觀看了美軍校騎兵學員的馬術表演的場景。載濤一生非常愛馬,表演結束後,他向軍校負責人表示:“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希望在中國也建立一所這樣的軍校。”軍校負責人問載濤關於辮子的問題時,載濤表示:“要徵求兄長的意見,也許回國後就會剪掉辮子!”

參觀完軍校後,考察團一行還參觀了駐紮在紐約的第71步兵團,載濤在靶場試射了美陸軍的新式步槍。不料,第一槍脫靶了,他一愣,微笑著搖搖頭,重新上膛再次瞄準,結果,一槍擊中靶心!載濤的精準射擊,贏得了陪同的美官員和在場士兵的讚歎。之後,紐約市長蓋納為考察團舉辦了宴會。這一張照片是紐約市長宴請考察團的請柬,上面有客人的簽名。

離開美國後,考察團一行又來到奧匈帝國。這一張照片是在布達佩斯的合影。前排左二是哈漢章,左三是李經邁,左四是載濤,右一是良弼;二排左四是田獻章,左六是程經邦;三排左三是唐寶潮,左六是劉恩源。


在派出以載濤為首的陸軍考察團之前,攝政王載灃還派出了以載洵為首的海軍考察團赴日、歐美等國考察。1909年,攝政王載灃任命其弟載洵(溥儀的六叔)和海軍提督薩鎮冰為籌辦海軍大臣,隨即讓他們乘船赴歐考察海軍。載洵等人先後訪問了意、奧、德、英等國的海軍學校和船廠。這一張照片是時任北洋海軍大臣的載洵在德國造船廠考察時的場景。

早在1905年,清廷就派愛新覺羅·載澤和戴鴻慈、尚其亨、端方、李盛鐸出國考察,為“五大臣出洋”。載澤是晚清宗室大臣,是康熙六世孫。五大臣出洋考察了日、美、英、德、法、意大利和奧等國,這一張照片是載澤、尚其亨、公使館汪大燮、柏銳等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參觀時的場景。載澤抵達劍橋大學後,當地市長及教員相迎,副校長巴特勒陪同參觀圖書館。午宴後,劍橋大學授予載澤、尚其亨、汪大燮文科博士,授予柏銳文科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