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到安陽林州紅旗渠的那一刻,腦海中回想起那首歌的歌詞:“劈開太行山章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條條渠道繞山川,座座水庫映藍天,層層梯田綠油油,荒山變成大寨田。”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經過紀念館工作人員,一個多小時的耐心講解,我們瞭解到,林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南省的西北角,與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萬畝,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水澆地僅1萬餘畝。全縣70萬餘人。

林縣曾十分貧窮,全縣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昔日林縣人民世代掙扎飢寒交迫之中。

據紅旗渠紀念館記載,1936~1943年,大旱20餘次。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發生過人相食的慘事。1942年華北大旱,加上日寇掃蕩,國民黨搶掠,全縣10800戶逃荒,餓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萬人中,有28萬人常年翻山越嶺到幾里甚至20裡以外去挑水吃。一位媳婦挑水時,因不慎摔倒,把水倒了,回家上吊身亡。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離子散,悲劇重生。因為缺水,林縣96%的地區是光嶺禿山。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1969年,河南省林縣人民歷時10年,30萬人參與修築的引水工程“紅旗渠”竣工。這項被譽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穿越了太行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主幹渠長度七十公里左右,總長度達1500公里,堪稱國內繼長城之後又一大奇蹟。說紅旗渠是人間奇蹟恰如其分,毫不誇張,這條渠不僅改變了林縣人的生活,還締造出了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個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