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房市”(一)


你不知道的“房市”(一)

買房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重要又複雜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或者以後會買房,我想給你一些建議,一定有用。


購房錦囊一:地段為王

地段仍然是買房的黃金法則,從來都沒變過!好地段仍然擁有疊加的城市核心資源:通達信、便利性、甚至教育發展,這些都是很難替代的資源。

一二線城市隨著地鐵、輕軌的發展縮小了好地段和偏遠地段之間的差距,但在還未開通地鐵的城市,城市中心仍然是最好的買房區域。

我們在談地段的時候還不能忽略的是每一個城市除了“中心”以外,還在不斷髮展“城市副中心”,比如煙臺的萊山區,前幾天我還去了一趟煙臺開發區萬達廣場,真的讓我特別吃驚,有一瞬間嫣然感覺像一個二線城市的配套,發展真的很快。所以一個城市不再只有一個核心地段,副中心也是中心。

當然,有時候“好環境”和“城市中心”是不可兼得的資源。


購房錦囊二:開發商品牌很重要

很多人買房子看品牌是因為覺得品牌開發商有保證,買得放心,但買品牌開發商房子的好處還不僅僅這些。

同樣在一個區域,A小區二手房賣16000,他旁邊的B小區卻只能賣14000,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不同開發商的產品質量、後期維護、小區人員素質都會影響後期房子的升值空間和二次銷售,所以買房子一定要關注開發商的品牌,最好能看看他以前開發的項目怎麼樣。

但很多人會有個誤解:大品牌的產品就一定好嗎?

舉個例子,國內某一線開發商,他們的產品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也就是說他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是有區別的,某某系列可能是他們的低端產品線,產品的品質和質量或許真的還不如本地很多開發商呢,所以品牌不是萬能的,你要去了解你看到的項目屬於哪個檔次,如若你看的是高端產品系列的,銷售員為了吸引你一般都會告訴你這是他們公司最高端的產品線。

前幾天我去參觀了一個煙臺本地開發商做的項目,環境、物業、房屋外立面都做得非常棒,一點也不輸給很多一線開發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買房時要看品牌,更要評估單個項目的品質。


購房錦囊三:銷售員的話該不該信?

小區的各種配套、戶型等項目的基礎信息銷售員一般都不會告訴你虛假的信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戶型好不好、樓層好不好等問題,你可能需要特別留意。

比如:低樓層的房子會不會影響採光?答案是如果前後有樓一定會的!除非樓間距超大,影響多少就要視樓間距和日照情況而定。

比如:廁所沒有窗戶會不會很潮溼?答案也是肯定的。你開多明亮的燈都只能解決亮度問題,解決不了潮溼問題啊。(但低樓層和廁所沒有窗戶的房子在價格上確實有優勢,所以你要衡量是不是要用價格作為交換.)

“今天不買就沒房子了,今天不買明天就漲價了”這樣的話該不該信?

市場好的時候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是真的,市場不好的時候這樣的話多半都是逼定你成交的策略(也有10%的可能是真的),這需要你根據情況做出判斷和選擇。

不要只聽不判斷。


購房錦囊四:能貸款就不要全款

我個人有個毛病,覺得欠著別人錢心理不舒服,所以幾乎不用信用卡,就算用了也會在24小時之內還掉。為什麼說這是個病呢?這幾年我很多朋友,貸款、負債買房、做其他投資,2年後,積累了很多財富,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盲目的投資。

我想說的是無論買房的首付是2成還是3成,你其實都用30%的錢買了一個100%的物品,剩下的70%都是銀行為你買單,漲了算你的,賠了也算你的,但賠的概率有多大呢?銀行的利率也真的是很低很低很低很低了,連理財產品都跑不贏,所以

能貸多就貸多,能貸30年就不貸20年。

如果你買房投資,有一件事必須要知道,絕大部分期房的週轉週期都會超過2年,甚至3年:從買房到交房1-2年,交房到拿產證3-12個月,拿到產證賣出去以及辦完所有的貸款3-6個月。

如果要等到拿到產證2年之後再出手,時間就會更長。因此買房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週轉週期,別讓現金流出問題


購房錦囊五:剛需買房是不是越早越好

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是的。如果你是想買第一套房,越早買越好

但如果你把買房的錢拿去投資,回報率比買房更好,能跑贏房價上漲的速度,那也可以晚點買。當你有了第一筆錢先買房還是先買車?

如果你是一個事業導向的人,你可以先買車,車會增加你社交的廣度同時節約你的時間,對你的職業發展絕對有幫助,第一輛車可以不用那麼貴甚至買個二手的也沒問題,代步工具而已。如果你是家庭導向的,可以先買房,因為購車後會一直貶值,如果你的收入增長慢工資增長速度趕不上房價越到後面或許越買不起房。

下篇文章預告:你不知道的“房市”(二)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