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抓了“救世主”

法國人戈恩原本計劃到日本後陪女兒共進午宴。可當天,計劃被徹底打亂。


日本抓了“救世主”


日產恩將仇報?


2018年11月19日,戈恩像往常一樣乘專機抵達東京羽田機場。

機艙門剛打開,就上來兩個日本人,直接把他從機場帶走。

在汽車業,戈恩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他同時掌控雷諾、日產、三菱三大汽車巨頭。戈恩被捕的消息一經傳出,引發劇烈“地震”。

日產在當晚召開緊急記者會,列出戈恩少報約50億日元薪酬、公款用於私人投資以及搞個人獨裁等多條罪狀。

日產CEO西川廣人強調,戈恩集權統治對公司造成了負面影響。而他正是被戈恩一手提拔的。

戈恩被捕,兩名日產高管立下“功勞”,一直協助內部調查,並同意做“汙點證人”。

儼然一部“日產版宮鬥劇”。

也有人力挺戈恩。

《現代商務》就指出,戈恩收入由日產汽車負責打理,不存在偷稅漏稅的企圖和可能,少報是為了避免收入金額刺激到日籍員工。

戈恩的助手格雷格·凱利同樣被調查。凱利稱,戈恩的薪酬是和公司其他董事商討後,以適當方式支付的。因他和戈恩同為法國人,被媒體解讀為“日產在清除董事會的法國勢力”。

許多法國媒體也提出戈恩被捕可能是“陰謀”,並有媒體指責日產恩將仇報。

在接受調查時,戈恩否認了日產針對他不當經濟行為的一切指控。

然而,這些言論都沒能幫他掙脫困境。

11月22日,日產果斷解除了戈恩的董事長職務。

三菱也緊步日產後塵,於11月26日解除其董事長職務。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檢方預計最快將於下週一起訴戈恩。

鋃鐺入獄,丟掉兩個車企巨頭的掌控權,在汽車行業叱吒風雲22年的“老司機”就這樣在日本翻了車。


日本抓了“救世主”


2.1萬億日元的爛攤子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公佈,日產汽車高居第54位。

四個月後,戈恩被捕,與日產緣盡。

戈恩與日產結緣於1999年。當時不僅是日產,也是日本經濟備受煎熬的時期。


日本抓了“救世主”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內傷未愈,97年再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連續兩年經濟負增長。消費需求持續低迷,失業率逐年攀高,製造業萎靡不振,日本國內被悲觀情緒所籠罩。

成立於1933年的日產也未能獨善其身,一步步被逼到了懸崖邊上。在最令日產人絕望的時刻,法國雷諾伸出了援手。

1999年5月28日,雷諾以48.6億美元收購日產36.8%股份,並派駐17人進入日產。擔任雷諾汽車副總裁三年的戈恩正是其中之一。他進入日產董事會,並擔任公司首席運營官。

頭銜光鮮,可戈恩接手的卻是一個大爛攤子。

當時,日產一身大公司病,官僚氣息濃厚,管理問題重重,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業績連續26年下降,市場份額從6.6%降到不足5%,連續七年出現虧損,負債2.1萬億日元。

連戰連敗,日產公司上下士氣消沉。在一些人看來,當時的日產一無是處。

日本還是個比較排外的國家,戈恩被貼上外來者標籤,這對他的管理能力是個不小挑戰。

但當時的戈恩並未懼怕。

“受困的公司對高管來說是一個機遇,能夠真正徹底顯現你的領導力。接手不好的公司,不要畏懼,一定要迎難而上。”

就這樣,戈恩結緣日產,憑藉著自身魄力,在幾乎一片廢墟的日產開啟大刀闊斧的改革。


日本抓了“救世主”


神奇的拯救者


如何靠變革拯救瀕臨破產的日產?

戈恩的答案是:明晰變革的原因、規範變革的流程、清晰變革的目標。在他看來,這都是變革的重要要素,缺一不可。

初進日產,戈恩不瞭解日本文化,不瞭解日產公司。這種狀態下,變革自然無從談起。為了摸清楚問題所在,他紮根一線,狠下功夫。

他的足跡幾乎踏遍總部辦公室、生產車間、各地分支機構、經銷商處、設計中心、製造工廠;他與同事、供應商等三四千人進行過溝通;他還開了日產高層的先河,第一個親自測試公司生產的汽車。


日本抓了“救世主”



一番調查後,戈恩認為一些人口中的金融危機、國內生產力過剩等因素,並不是日產衰敗的關鍵。核心問題是員工缺乏危機意識,經營團隊沒有明確目標。

於是,上任7個月後,戈恩制定了“日產復興計劃”——2000財年實現扭虧為盈;2002財年利潤達到或超過銷售額的4.5%並將汽車事業淨負債降至7000億日元以下。

定好目標,戈恩揮起改革的大刀。

他先後關閉5家工廠,3年時間陸續裁員超2萬人,砍掉所有非汽車產業;通過成立跨界職能團隊、引入歐美採購競爭機制等措施,削減採購、銷售和管理等成本;零部件供應商從1300多家砍到600家。

改革觸及了許多人的利益,有的被裁員工、供應商職工淚如雨下。

“日產復興計劃讓許多人感到疼痛,這是一種伴隨著犧牲的疼痛,但是為了日產的再生,我們別無選擇。”

戈恩說。

經過改革,曾經的機構臃腫、高成本大大改善。例如,關閉工廠讓日產的生產能力利用率從51%上升到了74%。降低成本的毫不留情,為戈恩贏得“成本殺手”的稱號。

公司瘦身,成本減下來的同時,戈恩開始提升戰鬥力。

日產等級制度森嚴,限制了公司內部活力。戈恩認為,只要有能力,不管資歷年限,立即提拔,緊急事情可越級彙報。他還通過持股、現金獎勵等措施激勵員工。

以前,日產總盯著豐田這個競爭對手,戈恩則提出,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消費偏好的變化,用最快的速度研製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放眼海外市場。

就這樣,在戈恩的一系列舉措下,日產從死氣沉沉中恢復生機。

僅用了一年多時間,連續7年虧損的日產就提前實現扭虧為盈,2000財政年度盈利27億美元,堪稱奇蹟。那時,日產員工親切地將戈恩稱為“我們的戈恩”,外界叫他“神奇小子”。

充滿戰鬥精神的戈恩,在日產復興計劃的基礎上,2002年又進一步提出“108計劃”。

“1”代表2004財年全球汽車年銷量比2001財年多100萬輛左右,“0”實現零負債,“8”即實現全球汽車製造商最高水平的8%經營利潤率。

在不少人看來,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這樣的目標幾乎不可能。

但2005年9月,戈恩宣佈“108計劃”全面完成。

戈恩拯救了日產,幫助一度陷入低谷的日本商業恢復了信心,在日本贏得極高聲望。

日本經濟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佐藤幸助評價戈恩:“他所做的事情是日本企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因為商業上的成功,在日本這個漫畫國度,戈恩被漫畫家稱為“超能量明星”,甚至還成了漫畫主角。

國外高管在日本很少見,而戈恩則成為日本最成功、最著名的外國企業家。


日本抓了“救世主”


從巔峰墜落低谷


2005年5月,因為在日產的成功,戈恩成為雷諾第9任CEO。相隔兩萬多公里的兩大汽車巨頭,同時被戈恩掌控。

2009年,奧巴馬政府曾發出邀請,希望戈恩帶領通用走出困境。雖然待遇豐厚,但戈恩還是果斷拒絕,他的心思還在雷諾和日產。


日本抓了“救世主”



2016年,戈恩掌舵的日產再出大手筆,通過收購成為三菱大股東。之後,戈恩同時掌控雷諾、日產、三菱,成為全球第一位兼任三家世界500強CEO的企業家。

次年,強大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出現。

戈恩更加忙碌,在法國、日本以及聯盟設有工廠的幾十個國家間來回奔波。

戈恩稱,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作,讓他過得像個“和尚”。但收穫和成就感,是他前進的動力。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成立的第一年就不負眾望,輕型車銷量達到1061萬輛,一舉超過大眾,成為全球最大輕型汽車製造商。

戈恩更壯志雄心地提出,聯盟在2022年實現價值100億歐元的年度協同效應。

然而,他的背後早已暗流湧動。

今年日產曝出新車無資格檢查問題時,CEO西川廣人道了歉。戈恩因沒有道歉,遭到股東質疑。

戈恩回應:“現在日產的老闆是西川社長。這是尊重一把手的責任,不是逃避責任。”如今,這對話想想都覺得尷尬。

但這並不是戈恩第一次被質疑。

2010財年,戈恩從日產獲得9.82億日元年薪,高居日本薪酬榜榜首。從那年起,他連續7年躋身日本薪酬榜前十。

戈恩的高額薪金多次在董事會上遭到質疑,日產內部多有不滿。因為此前的大幅裁員和戈恩的高薪對比,日產內部甚至有了“殺了日本人,肥了法國人”的聲音。

日本人做事向來謹慎低調,而戈恩則高調張揚,曾喊出:“如果我失敗了,我就變成哲學家。但如果我成功了,這將是本世紀汽車行業最大的成功之一。”

戈恩管理強勢,手腕強硬,在改革方面大刀闊斧,觸及了不少日本人的利益,也與日本傳統企業文化中的偏向保守、謹慎、慢工出細活等大相徑庭。在拯救日產的危難時刻,這些逆反情緒被壓抑著,但當日產發展到一定程度,矛盾會突出。

日產汽車早已不是戈恩剛接手時的那個爛攤子,銷量遠高於雷諾。據日經新聞報道,自1999年以來,雷諾已從日產分紅超6000億日元。近年來,雷諾的淨收入中,日產貢獻大約5成。

然而,雷諾持有日產43%股份,能任命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日產持有雷諾15%股份,但沒有投票權。此外,法國政府還持有雷諾15%股份。

因此,關於法國和日本圍繞日產控制權博弈的言論,一直沸沸揚揚。

今年5月,西川廣人承認日產增持雷諾股權,但否認完全合併。同月,戈恩表示外界不應對日產和雷諾之間快速完成合並交易抱以期待。

可6個月後,戈恩成也日產,敗也日產。

15年前,戈恩在日產風生水起時曾說:“外來身份阻礙而非幫助我獲得成功,倘若我是日本人,我的成績單會更耀眼。”

現在再看這句話,意味深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