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現南洋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南洋大學牌坊

今天的老胡世界觀,從曾經海外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學講起。

校長被驅逐,學校被關閉,唯一海外中文大學的悲慘遭遇

這所大學1955年創建,1980年關閉,只存在了短短25年時間,這就是著名的“南洋大學”。她的創建和“短命”,其實都和海外華人,尤其是東南亞華人的兩種選擇密不可分。

1955年,東南亞華人圈發生了兩件重大事情。一件是華人自己的大學“南洋大學”創建,一件就是在印尼召開的“萬隆會議”。在“萬隆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與印尼簽訂了“雙重國籍的協議”,原則上不允許雙重國籍,當時持有雙重國籍的印尼華人,可以在協議簽署的20年內,自由選擇國籍,但只能選一個。

儘管當時協議只是針對印尼華人,不過後來成為整個東南亞乃至全球華人共同的準則,華人擁有雙重國籍的歷史就此結束。而由此東南亞華人也面臨了一個抉擇:是選擇繼續保留中華文化的傳統,還是擁抱西方文明,全盤西化。

南洋大學的創建,正是一群希望繼續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人所做的努力。南洋大學的創辦者陳六史就說“吾人為維護華人文化之長存,實有創辦華人大學之必要。”1955年,在陳六史帶頭捐款500萬元,各界華僑踴躍支持下,南洋大學在新加坡正式建校招生,成為了海外唯一一所用中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大學,也成為中華文化在東南亞輸出的重要據點。

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陳六史主持奠基儀式


一開始,新加坡政府對南洋大學還是支持的,但隨著新加坡國家命運的轉折,南洋大學也迎來了自己的“期限”。

1963年,新加坡迎來了一位政治強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國父”的李光耀。李光耀雖然是華人,但他卻對中文教育非常警惕,對於南洋大學的存在更是“如芒在背”。他一上臺,就宣佈剝奪了南洋大學創始人陳六史的公民身份,將他驅逐出新加坡。

沒有了創始人的南洋大學,從此被一步步“改造”為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學校。

李光耀:除了政體,全盤西化,30年創造一個繁榮國家

其實又何止學校,整個新加坡社會,在當時70%以上都是華人的情況下,依然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華人出身的李光耀,究竟是因為什麼,會做出這樣“數典忘祖”的事情呢?

通行的說法是,李光耀這樣做,是為了新加坡的生存和發展。

1965年,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這個李光耀一直想要抱緊的大腿,就這樣把他和新加坡踹到了一邊。當時的新加坡,民生凋敝,經濟落後,彈丸小島又沒有什麼可利用的資源,李光耀當時就覺得自己成為了“亞細亞的孤兒”,在公眾場合潸然淚下。

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南洋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建校紀念碑

為了“救國”,李光耀決定,抱緊西方列強的大腿,除了政體,整個新加坡社會“全盤西化”。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讓所有國民從小開始就接受西方教育,更好地融入國際化進程。

而堅持使用中文教學的南洋大學,自然不能在新加坡生存下去,1980年,早已被強迫改成英語教學的南洋大學被關閉,在原來的校址上建立了南洋理工大學,一所完全西化的大學。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麼儒家文化”。足以見此公對中華文化的態度。

李光耀讓新加坡“全盤西化”的決定,和日後新加坡的迅猛發展是分不開的。短短三十年時間,新加坡從東南亞最窮的國家之一,發展成了全世界最繁榮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全盤西化”給新加坡華人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發展,還有對中華文化歸屬感的蕩然無存。

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南洋理工大學內的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可能對中華文化還是有點眷戀,但新加坡年輕一代人,一般都有這樣的共識:“我們在種族上是中國人,但文化上並不是中國人”。

“我到底是不是中國人”這依然是所有華人的困惑

新加坡“全盤西化”了,並且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巨大成功。但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依然在文化歸屬、身份認同上非常困惑。

“我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如果從法律意義上來說,由於我們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只要是在海外出生、加入了其他國家國籍的人,就不是中國人了。

但是,有些人從小又接受中文教育,過中國傳統節日,父輩教育他們的時候說:“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民族本身就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猶太人兩千年沒有自己的國土,就是靠著個想象的共同體找到了身份認同。所以,即使“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這又是很多海外華人的共識。

東南亞歷史上發生過多起“排華事件”,除了某些利益集團的鼓動,有一部分原因是當地人根本沒有把華人當成“本國人”來看待。所以不管是越南排華、印尼排華,藉口都是說當地華人是中國來的“間諜”,是來掌控我們國家的經濟命脈,然後吸乾我們國家的血之類的,總結為一句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是無奈還是背叛?海外唯一中文大學被關閉背後的世事浮沉

南洋理工大學內的華裔館

跳出東南亞,我們放眼整個世界的幾千萬華人華僑,在遭遇到被排擠、被歧視的背後,除了外國人的偏見和愚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管你在當地生活了多久,依然是被當成“非我族類”。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意大利華人商家因為工廠被查封,把市政府給堵了,逮住一位議員質問:“我來意大利20年了,今天你們意大利人說我們中國人不願融入,要排斥我們,這都是藉口。是眼紅我們中國人賺錢。”議員回答他:“你都移民意大利20年了,還一口一個你們意大利人,我們中國人的,可見你是多麼不願意融入意大利”。

這就是很多華人的處境,一方面,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三綱五常、家國天下”限制了他們的思維,被歷代統治者歪曲的“儒家思想”妨礙了他們的眼界。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曾想過做一位世界公民的快樂,就算在國外出生,也甩不開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因而因為身份認同而導致的困惑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請在文後留言。

注:本文所涉及圖片(歷史圖片除外)均由老胡攝於南洋理工大學校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