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懶,你應該不是這樣吧?

網友一:

高中時期過於緊張,忽然進入大學,相對而言整體環境輕鬆了許多,自然會容易鬆懈下來。當代大學生現狀只能從普遍概率上來說,看起來越來越懶了。是用以前的勤勞標準去衡量的。事實上呢?身處其中的大學生估計不會有幾個人覺得活得很輕鬆。

從體力勞動上來說,現代人普遍比以前要懶。因為勞動方式的改變、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加上當代大學生,很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几乎就沒做過家務和其他具體事務。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懶,你應該不是這樣吧?

網友二:

造成大學生普遍懶的印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就業率低,前途渺茫帶給大學生們普遍迷茫的心態。大學擴招增大了群體基數,但沒有提高相應就業能力。高不成低不就,專業和工作不對口,對所學專業缺乏信心和興趣,自然就缺乏熱情和勤奮學習的動力。

有很多高校大學生正在埋頭苦讀,他們有理想、有執行力。他們只是將勤奮從以前的體力勞動轉變成了腦力勞動。未來的社會,不管大學階段懶成什麼樣,他們都是主力軍。

網友三:

從我接觸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勤奮上進的,但是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有不少孩子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但是從我觀察來看,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好多家長願意承擔一切家務。

如果說孩子有懶的行為,我倒是把問題從政府和家庭一起來分析,政府的應試教育和家長的望子成龍是引導孩子唯分數的導火索,孩子連吃飯時間家長都巴不得替孩子做了。

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目前孩子的處境,而不是讓孩子揹負懶的惡名,那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懶,你應該不是這樣吧?

網友四:

因為大學生的條件太好了。試著做一些積極的事,從小事做起,比如早點起床、花點時間把自己的櫃子東西整理一下,一點一點地積極生活,生活陽光一點,心境就會不同,也就不會那麼煩啦。希望對你有幫助。當然不好啊,任何人也不能慣他,你越是慣他,他越來越不得了,最好是慢慢的教育他,好好的跟他說,就算是大學生也不能慣他,要不然他會越來越懶的。

大學生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收入,維持高消費無疑要依賴父母,有錢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不顧父母的窘迫。在糟蹋父母的辛苦錢、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時,從未想過脫離寄生後的日子只能靠自己。

網友五:

高考結束後,進入大學校門,緊張而繁重的學習一下子減輕了,沒有高中期間那麼多的規矩,雖然學校的管理是一樣的,但是相比之下,大學生活是比較輕鬆的。上進心是前進的動力,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只求量不求質,抱著應付的態度,而這種缺乏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惰現象的產生。

有些孩子天生“懶”,不愛動,這與其“氣質”有關。。“氣質”是一種心理行為表現,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情形的行為反應方式,是與生俱來的。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其發展傾向與結果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培養、環境因素影響和自我鍛鍊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懶,你應該不是這樣吧?

網友六:

現在許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老、中兩輩對於孩子的教育都與孩子的發展背道而馳。家長過分溺愛,只要孩子搞好學習,其他什麼事也不用做,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滋生了孩子的懶惰心理。試想孩子連自理都不願做,又怎麼能勤奮地搞好學習。

家長的行為直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有些父母在家除了管吃管喝以外,對孩子其他的事情不聞不問。家長的這種偷懶的行為不正是孩子的寫照嗎?另外,有些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家庭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進懶惰現象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