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元宵節結束,春節就算真正過去了。

不知從哪天開始,大家紛紛感慨,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兒,元宵節也遠不及西方情人節更具儀式感,事實也卻是如此,古往今來,我們可能是最缺乏儀式感的一代人。

中國古代的元宵節最有儀式感。

雖然不同朝代規定有異,但都把元宵視為一個重大節日,夜不宵禁。

《憲宗元宵行樂圖》描繪了明憲宗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裡 慶賞元宵節遊玩的各種情景。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當時皇宮內的元宵展演目不暇接,雜技、戲曲、賞燈等場面恢宏。

這麼熱鬧的場景,在當今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大場面了。

當時的憲宗皇帝覺得怎麼樣?

皇帝畢竟是皇帝,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對於這次元宵展演,他評價說:“元宵節年年如此,未見什麼特別。”

這時,一位大臣上前回話:“皇上莫急,前面定有驚喜。”果然前面不遠處傳來了一陣陣歡聲笑語,憲宗快走幾步,見臺下有不少的貨郎高聲叫賣,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原來,大臣們早就摸透了皇帝的心思,特意將民間的街市情景搬到宮中。

正應了那句話,有錢人的快樂你想象不到。

見慣了宮廷盛景的憲宗皇帝見到民間街頭場景,給了大臣們一個大大的,覺得這也具有“與民同樂”的象徵,當下又命令宮廷畫師立即打卡上班,將這一幕記錄下來。

為了改善環境,我們做出很大的貢獻。

2019彷彿過了個“假”年,老祖宗留下的儀式感毀在我們這一代了?

包括天津在內,全國多地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確實讓年味兒淡了,安安靜靜吃完元宵,彷彿過了個假年。

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結束於我們的時代。

但國家的決策畢竟不是心血來潮,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表示支持國家的這項規定,從自身做起。

生活中的儀式感值得我們深思

“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小王子》

究其緣由,或許是隨時間成長,我們對過節的喜悅感與期待感越來越少。

如果只是宅在家裡抱怨元宵晚會無聊,哪裡來的“年”味兒?不如出去走走,在天津,元宵節各處張燈結綵,遊人如織的元宵燈會,精彩紛呈的花會表演,無燈無月不元宵……

總之,每個人對於節日的感覺都是獨一無二的,儀式感需要靠自己來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