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通常会出现一些仅仅是用来构建故事真实度的人物,其实就是创建故事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龙套,他们对主人公来说非敌非友,只是中间人物,起到氛围营造和穿针引线的作用。《风筝》之所以耐看,就是柳云龙导演人物刻画细腻到位,哪怕是剧中的某些场景的营造氛围的人物都非常有味道。

柳导是一个讲究细节的高手,也是一个追究完美的人。他在东方卫视接受采访时说过,拍戏都是假的,不是纪录片,故事的真实性就要靠细节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剧组的人也说,柳导是一个特别“轴”的人,用上海话说有点“作”、“作天作地”。 其实这都是在赞美柳导是一个对自己、对艺术绝对一丝不苟的人,完全认真,讲究细节。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金默然在延安,一个会唱信天游的陕北老汉就属于这种氛围营造的人物。老汉天然高亢的嗓音,一曲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将观众拉进那黄土高坡的情境中。“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见了面呐容易,哎呀拉话话难”,让《风筝》非常接地气。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绛轩茶楼:为了营造《风筝》中山城地下党联络站的绛轩茶楼传统的听书喝茶的环境氛围,柳导专门从四川成都请来的三个四川民间艺人。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传统曲艺剧种之一,表演者用四川方言讲说故事,道具仅一张桌、一把折扇、一方醒木。剧中用四川评书说了一小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偏偏这对青年,在一次舞会上他们是一见钟情,四目相对,那真是男欢女喜,有一种干柴见烈火,这一碰就燃起花儿开了”。后来在郑耀先用药方抵茶钱,以死投的方式给袁农报信时,茶楼背景中也有2个民间艺人在弹唱,让人很容易地被带入那个年代茶馆市井生活的氛围。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摩根西餐馆:摩根西餐馆里操着外国口音的摩根厨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郑耀先满怀期待想跟真儿吃一顿饯行饭,等来的却是百步之遥的生死诀别,摩根厨师细心地发现郑耀先的心情低落,女朋友并未出现,主动要去停掉留声机播放的《啊,明朗的一天》。西餐馆、八成熟绝对不带血丝的牛排、咖啡、洋酒,浪漫的氛围与近在咫尺痛苦的诀别,触动了观众的心。第二次是郑耀先被迫将真儿的骨灰挫骨扬灰后,再次来到摩根西餐馆,真儿鲜活的面容和一把把飘洒的骨灰镜头交错,郑耀先用牙签一点点地把指甲里的骨灰挑出来用手帕包好揣进怀里,面对空着的椅子,郑耀先仍向摩根厨师点了八成熟不带血丝的牛排。第三次是郑耀先再次来到西餐馆独饮,请摩根厨师帮他把歌剧换成了《嘉陵江上》,用眼泪和着酒祭奠着他已经逝去的浪漫初爱。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后庭院:后庭院是郑耀先和林桃初相见的地方,也是郑耀先命运转折的开始。解放前的烟花场所,五湖四海,鱼龙混杂,声色犬马。引出林桃小凤仙出场的老鸨,半老徐娘,浓妆艳抹,操一口方言普通话,长得也很有特点,满脸都是表情。《风筝》很多场景都是在影视城里拍摄的,这些营造氛围的人物让这些场景更为真实灵动,让观众深信不疑地融入剧情,加上各色人物的演员表演认真,自然让人过目不忘。《风筝》是一幅众多人物构成的年代工笔画卷。

《风筝》中那些氛围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