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晉國成漢“漢興”銅錢鑄造的背景是什麼

漢興”銅錢是鑄於十六國時期漢興年間(338~343年),別看是中國大分裂時期鑄造的錢幣,但是不能小看,一枚小小銅錢竟然是是中國最早的年號錢。成漢“漢興”銅錢面文“漢興”,隸書,分直讀和橫讀兩種,有光背、背星紋、背陰文紀數等多種版別。有外廓無內廓,漢興錢一般直徑1.7~1.8釐米,重1~1.2克。

十六國晉國成漢“漢興”銅錢鑄造的背景是什麼

成漢“漢興”銅錢貨幣的時代背景

成漢是由賨[cóng]人建立的政權。賨人本稱巴人,先秦時期居住在嘉陵江上游地區,建立巴國。漢代規定巴人每戶出賦40錢,巴人把賦稱為“賨”,因而得名。一些賨人在漢代遷到漢中,於東漢末年擁戴五斗米道首領張魯。張魯投降曹操後,漢中人隨同降曹。曹操在漢中軍事失利,就把漢中人全部遷徙到北面的略陽、天水居住。

公元296年,關西地區發生嚴重饑荒,天水、略陽、扶風、陰平、始平、武都六郡流民10多萬,向巴蜀地區遷移就食。其中賨人首領李特、李庠、李流率領7000多人進入綿陽,隨後攻進成都。晉朝下令流民在限期內返回故鄉,由於流民沒有返鄉的錢糧,李特一再請求將返回時間向後推遲,西晉地方官貪殘暴虐,流民與西晉軍隊發生衝突,並將其打敗。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稱王,公元306年稱帝,國號大成。公元338年,李特弟之子李壽自立,改國號為漢,年號漢興。

漢興銅錢

十六國晉國成漢“漢興”銅錢鑄造的背景是什麼

這兩件漢興錢直徑均為1.7釐米,重量1克。面文一件直讀,一件橫讀。

成漢漢興銅錢直徑1.7釐米

十六國晉國成漢“漢興”銅錢鑄造的背景是什麼

方孔圓形,穿孔較大。面篆書橫讀“漢興”,有外廓無內廓;背無文,有內外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